水稻精确定量技术在两系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

2020-07-09 07:19
云南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过磷酸钙氯化钾叶期

王 英

(施甸县水长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施甸 678200)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46%尿素、12%的普通过磷酸钙、60%的氯化钾。

供试作物:Y58S种子(由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施甸县仁和镇五楼村山沟边组段永富家承包田,东经99°18′03″,北纬24°80′86″,海拔1454 m ,土壤为砂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作为大蒜。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6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长5.6 m ,宽3.6 m ,净面积20.16 m²;处理1和2、处理3和4在一个畦内,水沟宽40 cm ,田埂宽30 cm ,四周设2 m保护行,田埂20 cm以上,确保不窜水窜肥,各处理的灌溉晒田与病虫草害防治均相同。共6个处理,分别是:

处理1: 18 cm×18 cm,每小区栽插18×28穴,共504穴;亩施纯氮总量16 kg(46%尿素34.8 kg),其中,基肥亩施纯氮8 kg(46%尿素17.4 kg),分蘖肥亩施纯氮8 kg(46%尿素17.4 kg);亩施纯磷总量8 kg(12%普通过磷酸钙66.7 kg),作为基肥一次施用;亩施纯钾总量16 kg(60%氯化钾26.7 kg),作为基肥1次施用。

处理2:27 cm×12 cm,每小区栽插12×42穴,共504穴;亩施纯氮总量16 kg(46%尿素34.8 kg),其中,基肥亩施纯氮8 kg(46%尿素17.4 kg),分蘖肥亩施纯氮8 kg(46%尿素17.4 kg);亩施纯磷总量8 kg(12%普通过磷酸钙66.7 kg),作为基肥1次施用;亩施纯钾总量16 kg(60%氯化钾26.7 kg),作为基肥 1次施用。

处理3:18 cm×18 cm,每小区栽插18×28穴,共504穴;亩施纯氮总量16 kg(46%尿素34.8 kg),其中,基肥亩施纯氮5 kg(46%尿素10.9 kg),分蘖肥亩施纯氮3 kg(46%尿素6.5 kg),倒4叶期亩施纯氮5 kg(46%尿素10.9 kg),倒2叶期亩施纯氮3 kg(46%尿素6.5 kg);亩施纯磷总量8 kg(12%普通过磷酸钙66.7 kg),作为基肥1次施用;亩施纯钾总量16 kg(60%氯化钾26.7 kg),其中,基肥亩施纯钾8 kg(50%氯化钾13.4 kg),倒4叶期亩施纯钾8 kg(60%氯化钾 13.3 kg)。

处理4:27 cm×12 cm,每小区栽插12×42穴,共504穴;亩施纯氮总量16 kg(46%尿素34.8 kg),其中,基肥亩施纯氮5 kg(46%尿素10.9 kg),分蘖肥亩施纯氮3 kg(46%尿素6.5 kg),倒4叶期亩施纯氮5 kg(46%尿素10.9 kg),倒2叶期亩施纯氮3 kg(46%尿素6.5 kg);亩施纯磷总量8 kg(12%普通过磷酸钙66.7 kg),作为基肥1次施用;亩施纯钾总量16 kg(60%氯化钾26.7 kg),其中,基肥亩施纯钾8 kg(50%氯化钾13.4 kg),倒4叶期亩施纯钾8 kg(60%氯化钾 13.3 kg)。

处理5(对照):18 cm×18 cm,每小区栽插18×28穴,共504穴;亩施纯氮总量18 kg(46%尿素39.1 kg),其中,基肥亩施纯氮9 kg(46%尿素19.6 kg),分蘖肥亩施纯氮9 kg(46%尿素19.5 kg);亩施纯磷总量8 kg(12%普通过磷酸钙66.7 kg),作为基肥1次施用;亩施纯钾总量16 kg (60%氯化钾26.7 kg),作为基肥1次施用。

处理6(空白):27 cm×12 cm,每小区栽插12×42穴,共504穴;不施氮肥;亩施纯磷总量8 kg(12%普通过磷酸钙66.7 kg),作为基肥1次施用;亩施纯钾总量16 kg(60%氯化钾26.7 kg),作为基肥1次施用。

1.4 试验过程

1.4.1 播种与秧田管理

播种前晒种1~2 d,用5 g咪鲜胺对水5 kg浸种30 h,再用透气性好的编织袋捂种催芽至露白,于 4月10日播种,播种后盖45~50 cm的拱架打孔膜,并保持墒面湿润,到3叶1心时通风炼苗3~5 d后揭膜并每亩追施尿素5 kg,于 5月15日进行移栽。

1.4.2 水分管理

各试验处理(不含对照):薄水栽秧,栽后浅水护苗,分蘖期浅水灌溉(3 cm),以提高土温及通透性,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穗数的80%,有效分蘖前1个叶龄时,严格控制灌水至叶龄末,田间自然落干,于有效分蘖叶龄期,撤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连续2或3个叶龄,分次轻晒,达到田面沉实,有细裂缝,人走不陷脚,稻株叶色落黄,叶片挺立,新根地表可见的要求,从倒4叶龄期,实行间歇灌溉直至收获。

表1 移栽期秧苗素质调查

表2 各小区亩施肥量比较 (单位:kg)

对照:浅水浅栽寸水分蘖,每丛达到10个分蘖数后撤水晒田至露白根复水,打苞到破口灌10 cm深水,见穗后保持3 cm的浅水,谷穗橄榄色,撤水晒田至收割。

1.4.3 施肥

小区试验和高产攻关试验施肥时间相同,于 5月14 日施基肥,5 月 21 日施分蘖肥;7月1日施倒4叶期肥,7月10 日施倒2叶期肥,施肥量见(表 2)。

1.4.4 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喷施2次杀螟丹加三环唑;分蘖盛期喷施1次,防叶稻瘟、纹枯病、稻螟虫和稻飞虱;孕穗期到灌浆期喷施2次防稻曲病、纹枯病、穗颈瘟、稻螟虫和稻飞虱。

1.4.5 收获

9月 26日收获,并进行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小区主要农艺性状调查(表3)

由表3知,各施氮处理最高茎蘖在45.7万~54.8万苗,最高的是处理1为54.8万苗,其次是处理2为49.7万苗,处理4最低。成穗率处理4和处理3最高 (56.5%和55.2%),说明前氮后移比“一炮轰”施肥具有降低高峰苗,提高成穗率的作用。

有效穗:各施氮处理有效穗在25.8万~30.1万穗,最高的是处理1为30.1万穗,但每穗粒数最少,产量为640 kg,反而没有相同条件下“一炮轰”处理2的高,试验表明,该品种产量最高的有效穗数在26万左右。

结实率:各施氮处理结实率在64.1%~66.6%,结实率较高的是处理4和处理5,都为66.6%,结实率最低的是处理6(空白)62.2%。

2.2 各小区产量调查(表4)

由表4知,各处理亩产量在383.3~726.7 g,其中,最高的是处理4(726.7 kg)和处理3(725 kg)比处理2(653.4 kg)和处理1(640 kg)增产73.3 kg和85 kg,增幅为11.2%和13.3%。试验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前氮后移比“一炮轰”施肥显著增产,处理4(施N16 kg)和处理5(施N18 kg)相比,每亩增25 kg,增产3.4%,说明前氮后移、扩大行距能达到节氮增产的效果。

2.3 各小区敏感期植株平均体温调查(表5)

由表5知,各处理敏感期敏感部位平均体温在22.17~23.02 ℃,其中,最低的是处理4(前氮后移)为22.17 ℃,比处理5(对照)低0.11 ℃,比处理6(空白)低0.85 ℃,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处理4比处理3低0.28 ℃,处理2比处理1低0.19 ℃。由此可见,扩大行距和前氮后移并不会升高稻株体温,相反还降低水稻敏感部位温度。

表3 各小区试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表4 小区产量比较 (单位:kg)

表5 敏感期植株平均温度比较 (单位:℃)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 论

1.通过试验表明,同一施肥方法小区试验的一炮轰及精确施肥,对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差异不大。

2.精确施肥在小区试验的处理3和处理4亩产量分别为725.0 kg和726.7 kg,显著高于一炮轰施肥法的处理1和处理2的产量。

3.敏感期稻株体温有明显变化。在小区试验中一炮轰施肥法的温度处理1和处理2要高于前氮后移精确定量施肥法,说明前氮后移增加了温度敏感期稻体的含氮水平,有利于降低体温,处理5(当地“一炮轰”施肥)由于总氮增加,也有利于降低体温(22.28 ℃),27 cm×12 cm栽培方式稻株体温低于18 cm×18 cm栽培方式,如处理2(27 cm×12 cm)为22.76℃低于处理2(27 cm×12 cm)22.95 ℃,处理4为22.17 ℃低于处理3为22.45 ℃ ;处理6为23.02 ℃高于其他处理,其原因应该是稻体氮素含量过低,蒸腾作用弱导致温度升高所致。试验说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优于常规栽培。

3.2 讨 论

本试验严格按南京农业大学凌启鸿教授的试验方案实施,但由于插秧期水库未修好,没有水,不能在移栽叶龄按时移栽,机插秧育秧方式育秧,秧苗素质较差,可能对试验有所影响。

猜你喜欢
过磷酸钙氯化钾叶期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氯化钾镀锌层发雾故障原因
高温期喷施外源钙对甜瓜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直播莴笋喷施赤霉素时期和浓度的探讨
氯化钾对洛川苹果树腐烂病有抑制作用
晶莹的彩色树枝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施用氮磷钾肥对渝丘陵地区槐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施用氮磷钾肥对渝丘陵地区槐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黄瓜穴盘苗生育动态观测及培育壮苗关键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