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2020与GB/T 17766—1999对接问题的探讨

2020-07-09 09:07胡清乐熊继传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资源量储量矿产资源

胡清乐, 熊继传

(1.湖北省地质局,湖北 武汉 430022; 2.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 武汉 430034)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简称“1999标准”)[1]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产物,“1999标准”第一次把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引入勘查工作中,在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的三维分类框架基础上,采用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的三维分类法,用三维编码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共三大类16个类型,颁布运行多年来,在政府开展矿政管理、摸清资源家底、制定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资源规划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3]。

同时,“1999标准”在运行中也暴露了一些缺陷和问题,如:分类过于复杂,类型过多,客观上限制了使用范围;经济轴与可行性评价轴工作内容有交叉重复,可行性评价的结果就是经济意义划分的依据;经济意义划分类别过多,而且界定不清晰,如2S11、2M11等类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部门已要求不再使用;资源量转为基础储量、储量的机制不畅;缺失矿产资源信息披露规则等[3-4]。

为适应和满足国家资源管理、资本市场和企业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管住、管准、管好”的管理目标,在总结和分析“1999标准”成果和不足的基础上,中国于2020年3月31日发布了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2020)(简称“2020标准”),并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已执行近21年的“1999标准”。为便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顺利对接,本文从具体操作层面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1 新老分类标准的主要差别和对接可行性分析

1.1 新老分类标准的主要差别

新老分类标准对比,主要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阶段划分、资源储量类型划分的依据及分类体系方面存在较大的变化[5]。

1.1.1固体矿产资源勘查阶段有变化

“2020标准”将固体矿产资源勘查阶段由“1999标准”的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按照“有没有”“有多少”“可采多少”的逻辑,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将预查并入前期的基础调查中。普查阶段主要解决“有没有”,详查阶段主要解决“有多少”,勘探阶段通过加强可行性研究,主要解决“可采多少”。

1.1.2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划分的依据有变化

“1999标准”以经济轴(经济意义)、可行性轴(可行性评价)、地质轴(地质可靠程度)作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划分的依据。划分的依据及分类类型见图1。

图1 “1999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图解
Fig.1 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s/reserves in Year 1999 standard

“2020标准”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划分资源量。资源量类型按照地质可靠程度(矿体空间分布、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等地质特征的连续性及品位连续性的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图2)。地质可靠程度不能满足开发需求的预测资源量,纳入潜在矿产资源,不以资源量表述。“2020标准”明确资源量为预期可经济开采的,原次边际经济资源量纳入尚难利用矿产资源,也不以资源量表述。“2020标准”明确地质可靠程度不包括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等总体性和全局性的要求,故地质可靠程度对应的是块段,较好地解决了“1999标准”“地质可靠程度对应勘查阶段还是块段”之争。“2020标准”明确资源量为预期可经济开采的,不再包括1999分类标准的预测资源量、次边际经济量。

图2 “2020标准”固体矿产资源量分类示意图
Fig.2 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solid mineral and resources in Year 2020 standard

“2020标准”中,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充分考虑可能的矿石损失和贫化,合理使用转换因素(主要包括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估算后可转换为储量,推断的资源量则不能转换为储量。储量可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其中证实储量是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证实储量只对应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不能转换为证实储量。资源量和储量之间可相互转换,即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可转换为储量;当转换因素发生改变,不能满足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时,储量应适时转换为资源量[6](图3)。

图3 “2020标准”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转换关系示意图
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resource and reserve type and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in Year 2020 standard

1.1.3资源量和储量的分类体系有变化

“2020标准”将“1999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只保留储量、资源量两大类5个类型。新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对比详见表1。

1.2 新老分类标准对接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新老分类标准在勘查阶段、储量类型划分依据、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分类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资源量和储量经济意义、资源量转换储量的依据、地质可靠程度的评价依据等方面都作出了显著地调整,但两者之间是简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备有序对接的内在基础。

1.2.1勘查阶段可以衔接

勘查阶段由四阶段变为三阶段,但“1999标准”中的普查、详查及勘探阶段与“2020标准”的普查、详查及勘探阶段的实质内容和工作要求未变,只是将“1999标准”中的预查阶段并入到前期基础调查中。

1.2.2新老分类标准的分类依据可以对接

“1999标准”以经济轴(经济意义)、可行性轴(可行性评价)、地质轴(地质可靠程度)作为资源/储量类型划分的依据。“2020标准”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划分资源量类型;考虑地质可靠程度,依据转换因素(经济意义)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划分储量类型。新老分类标准的分类依据虽然不同,但两个分类标准都是以地质可靠程度作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基础和出发点。

表1 新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对比表Table 1 Comparison for new and old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s and reserves

1.2.3资源量和储量转换可以对接

“2020标准”明确资源量和储量之间可相互转换,实际上在“1999标准”实施期间资源量和储量转换就已开始执行。如原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8号)中指出,参照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发布的指导意见,对矿山关闭后残留的矿产资源按控制程度不同应分別归属于331、332和333内蕴经济资源量。相比“1999标准”,“2020标准”中资源量和储量转换减少了基础储量中间环节,能参与转换的资源量限定为控制的、探明的资源量。

总体来看,“2020标准”是对“1999标准”的简化、继承与发展,省掉了中间环节(基础储量),去掉了预测的资源量和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对部分类型进行了科学的合并(原111、121合并为证实储量),使分类更加简洁明了。两者在勘查阶段、新老分类标准分类依据、资源量和储量转换等关键环节都具备对接基础条件,具备实现科学合理衔接的可行性。

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对接的建议方案

由于新老分类标准的固体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分类体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方便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和相关技术业务工作衔接,需对新老分类标准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进行合理对接。根据“2020标准”与“1999标准”的分类要求,结合表1的对比分析,笔者对湖北省新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对接提出如下建议:

2020年5月1日以后提交评审备案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应按“2020标准”分类要求估算提交资源储量。对近期未规划开采的矿区勘查报告,按勘查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估算提交资源量,也可按委托方要求估算提交储量。对于已开采矿区提交评审备案的核实类报告,应按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有关参数,估算提交储量。

2020年5月1日之前己评审备案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不同情况进行对接。

2.1 储量的对接

“1999标准”中的111“可采储量”(可研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和121“预可采储量”(预可研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可以直接分类为“2020标准”中的“证实储量”;122(预可研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可以直接分类为“2020标准”中的“可信储量”。

由于这部分“储量”在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表中没有登记,因此,今后对正在开采矿区(含在建或划定矿区范围的矿山,下同),应与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中“可采储量”对接,即根据各矿区具体情况,按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中“可采储量”,分别归类为“储量”中的“证实储量”、“可信储量”[7]。

2.2 内蕴经济资源量的对接

对于只提交了勘查报告、近期未规划开采的矿区,按“1999标准”分类为331、332、333内蕴经济资源量,可直接对接为“2020标准”中的“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推断资源量”。

2.3 经济基础储量的对接

按“1999标准”分类为111b及121b、122b的经济基础储量,可分三种情况对接:一是正在开采矿区,应按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的有关参数,扣除设计损失和开采损失,111b、121b换算为“证实储量”,122b换算为“可信储量”;二是提交了勘查报告拟规划开采的矿区,111b、121b首先对接为探明资源量,然后再根据转换因素估算“证实储量”或“可信储量”,122b首先对接为控制资源量,然后再考虑转换因素估算“可信储量”;三是提交了勘查报告暂未规划开采的矿区及已关停矿区,111b、121b对接为探明资源量,122b对接为控制资源量,暂不考虑转换为储量。

2.4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的对接

按“1999标准”分类为2M11、2M21、2M22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首先按照“2020标准”将2M11、2M21对接为“探明资源量”,2M22对接为“控制资源量”。如为正在开采矿区,实际设计开采利用了这类资源,表明转换因素发生了改变,转换因素满足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要求,应按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的有关参数进行转换,2M11、2M21可估算对接转换为“证实储量”,2M22可估算对接为“可信储量”。如果开采矿区按其转换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素转换时,则2M11、2M21、2M22均估算转换对接为“可信储量”。

2.5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的对接

按“1999标准”分类为2S11、2S21、2S2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按“2020标准”的有关定义应归属为“尚难利用矿产资源”,不以资源量表述。

2.6 预测资源量的对接

“1999标准”中的334预测资源量,“2020标准”界定为潜在矿产资源,不再归到固体矿产资源勘查阶段的资源量中,不以资源量表述。

固体矿产各资源类型的具体对接详见表2。

表2 “2020标准”与“1999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对接表Table 2 Interfacing table for dassitication type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 and reserves between Year 2020 standard and Year 1999 standrad

2.7 几种特殊情形的处理建议

2.7.1已压覆矿产资源及闭坑的残留矿产资源

对于各类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已建、拟建铁路、公路、工厂、水库、输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及各种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等,构成事实或拟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预)可研、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都不能作为设计损失,建议暂统一归为尚难利用矿产资源。闭坑的残留矿产资源,按照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的指导意见2.6条规定:矿山关闭后残留的矿产资源,按控制程度不同应分別归属于331、332和333“内蕴经济资源量”[8],因此本应对接为“2020标准”的相应资源量,但按“2020标准”的有关定义,归为尚难利用矿产资源更为合适。

2.7.2湖北省几个特殊矿种的资源储量衔接问题

如超贫磁铁矿,有的矿区全铁品位只有百分之几,但控制程度很高,有探明的331内蕴经济资源量,笔者认为不宜保留已上表的资源量类型,清理后统一作为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管理。再如鄂西高磷铁矿,对于未开采矿区过去有的分类为内蕴经济资源量,有的分类为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建议清理并统一归为尚难利用矿产资源。

2.7.3介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的低品位矿

对于正在开采矿区,应作为资源量对接;对于未开采的以低品位矿为主的矿区,可考虑归为尚难利用矿产资源。

2.7.4潜在矿产资源(过去的预测资源量)

预测资源量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不再归到固体矿产勘查的资源类型中。因此,建议将普查阶段推断资源量的外推部分(过去的334),作为潜在矿产资源另行统计。对财政类资金出资勘查提交的潜在矿产资源可作另类管理。

建议:尚难利用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应像过去的表外矿一样纳入另类矿产资源登记管理 。

3 结论和建议

(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2020标准”是在“1999标准”分类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简化,是一种继承与发展,新老分类标准在勘查阶段、储量类型划分依据、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分类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具备对接基础条件和可行性,两种规范的资源储量类型可以实现科学合理衔接。

(2) 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2020标准”的两大类5个类型如何对接“1999标准”的三大类16种类型提出具体对接方案:原331、332、333对应“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推断资源量”;原111、121对应“证实储量”,122对应“可信储量”。原111b、121b首先对应的为探明资源量,然后再合理使用转换因素估算“证实储量”,原122b首先对应的为控制资源量,然后再合理使用转换因素估算“可信储量”。对于原2M11、2M21、2M22,首先2M11、2M21对应的为探明资源量,2M22对应的为控制资源量;对于开采矿区,如果考虑转换因素满足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估算储量时,则2M11、2M21对应为“证实储量”,2M22对应为“可信储量”;如果其转换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原2M11、2M21、2M22均对应估算转换为“可信储量”。原 2S11、2S21、2S22对应“尚难利用矿产资源”,334对应“潜在矿产资源”,均不以资源量表述。

(3) 根据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现状,提出一些特殊情况应作特殊处理,并对一些特殊情形提出了处理建议。建议后期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可就相关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4) 由于新老分类标准一些主要技术内容发生了改变,为了便于国家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建议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出台新老标准储量类型对接的指导性意见,便于地质勘查、矿山生产勘探、资源储量核实、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矿业权评估等工作平稳有序衔接。

由于“2020标准”刚刚发布,笔者对其理解不深,本文提出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新老标准分类的对接建议方案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旨在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共同探讨,并对本文多提宝贵意见。

猜你喜欢
资源量储量矿产资源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探究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13.22亿吨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全球钴矿资源储量、供给及应用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河南洛宁县中河银多金属矿区三维可视化及资源量估算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一)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