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陇右革命精神

2020-07-09 21:02张亚红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

张亚红

摘    要:精神,是一个团体、组织,或是某个地域的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格、规范、追求、觉悟等观念层面的东西。在陇右地下党组织酝酿建立及党组织建立后所进行的艰苦斗争中,逐渐形成了“根植群众、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陇右革命精神。

关键词:陇右;革命精神;革命斗争

一、植根群众是陇右地下党组织的生命线

群众永远是革命的发端和依靠的主要对象。陇右党组织,就是根植于群众中的典范。1943年,甘肃南部农民起义失败后,面对敌人的血腥镇压,留存下来的起义骨干人员没有被敌人的屠刀吓倒,毅然勇敢的站立起来,同国民党黑暗势力展开了殊死顽强地斗争。在斗争的同时,这些骨干人员也开始认识到,要取得真正的胜利,必须设法找到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他们的斗争才会成功。这些人来自群众,他们经受过甘南农民起义的洗礼,深受到红军亲民爱民作风的影响,他们切身体会着群众的疾苦和冷暖,他们的抗争及反霸除恶活动,使敌人闻风丧胆,让群众拍手称快。他们替群众伸张正义,除害解危,群众便将他们铭记在心,一旦他们身处险境,时时处处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呵护。

在起义人员苦苦寻求党的领导的同时,边区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关于尽快找到甘南民变失败后继续斗争的骨干分子,并将他们纳入党内,开创陇右工作局面的指示,多次派人寻找起义存留下来的骨干分子。

1946年,边区派出的干部高健君、牙含章、万良才历经波折,辗转来到陇右地区。1947年2月,他们同甘南农民起义中留存下来的骨干分子郭化如、毛得功、杨友柏等人结合建立了党在陇右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陇渭支部。中共陇渭支部建立后,群众看到了新的希望,从此,他们积极为 “党的人”暗地里打探消息,提供住房,提供物资,提供食物,这片经过红军优良作风浸润和甘南农民起义洗礼的广袤大地,一旦有了红色火种,立即就有了燎原之势。在有利条件下,党组织依靠群众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地下組织。到解放前夕的短短时间里陇右地下党发展组织达400多个,活动范围近20余县。可以说,没有群众的支持与保护,党在陇右地区就存在不了;没有群众的参与,党在陇右地区就发展、壮大不了;没有群众的支持,党组织开展的武装斗争就无法取得胜利。

二、艰苦奋斗是陇右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本色

革命是千辛万难的,在长期的地下斗争中,地下党组织经历着各种艰难险阻。国民党统治后期,苛政更加残暴。1947年,中共陇渭支部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造成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恐慌,为了扑灭陇右地区的革命烈火,国民党各种黑暗势力对地下党组织多次进行清剿,面对敌人的清剿,面对地瘠民贫且得不到上级组织接济的困难,党组织从不增加群众负担,而是通过艰苦奋斗自己设法解决一切。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地下党员都能适应,因为他们不仅出身贫苦,而且长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经受过许多艰苦磨难,他们在重重困难面前,从不低头。随着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逐步扩大,武器十分缺乏,陇右党组织不等不靠,千方百计通过夺取敌顽势力的枪支为我所用。地下斗争中著名的夺枪战斗有:陇西四十铺奇袭滑杆队、漳县盐井镇解救壮丁、临洮门楼寺夺枪、榆中水家坡下枪等。通过夺枪战斗,不但使党组织有了武器弹药,而且锻炼了武工队员的近远程作战能力。经费缺乏,为不给上级组织添麻烦,他们通过锄奸反霸筹集经费。陇右党组织在艰苦的环境中要生存、发展,武工队员中的骨干分子因工作需要经常离家脱产活动,吃住等基本经费也是一大困难,地下党组织领导武工队员通过开展反霸活动为党组织筹集经费。武装斗争中,陇右地下党组织成员同群众水乳交融,他们吃简单饭菜,穿破旧衣衫,有时长途执行作战任务,不便吃饭,就以很少的熟面充饥。在云田马家山倾清杰家,陇渭支部成员天冷时总是换穿这家主人的衣衫,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

三、不屈不挠是陇右地下党员的坚定信念

陇右地下党组织建立于险恶的环境中,自陇右地下党组织成立之日起,就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些困难,陇右地下党组织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安远反霸后,穷凶极恶的敌人调集通渭、武山、甘谷、陇西、秦安等县的伪保安人员对参加斗争的武工队员进行清剿,由于叛徒出卖,敌人先后逮捕并残害了陇西、通渭、甘谷的许多地下党员,使陇右地下党组织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面对战友的牺牲和一些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的现实,这些已经接受了革命真理的纯朴农民并未被吓倒,并未犹豫,而是在陇右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不断进行着不屈不挠地斗争,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正如革命烈士王炳全被捕后对敌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杀吧,杀不完的,越杀越多!”从1947年2月中共陇渭支部建立到1949年底陇右全境解放,中共陇右党组织领导的武装力量通过不屈不挠地顽强斗争,先后在陇右地区建立各级党组织400多个,发展党员4000多名,武装力量2000余人左右,其中仅在陇西就建立党组织63个,发展党员近千人。

四、勇于牺牲是地下党员的革命风范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这种牺牲有时是牺牲自身利益,有时甚至是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地下斗争时期,地下党组织领导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次武工队要去远处搞活动,在工委没有经费的情况下,郭化如就将家里的粮食粜了为队员发作路费。还有党组织发展的一个个红“窝子”,联络站,不但要在食宿上做出贡献,而且是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为党工作,其精神难能可贵。郭化如是陇右工委军事部部长,向来对敌作战勇敢,1949年4月,郭化如、杨友柏率领24名武工队员在漳县蔺家湾为惩处敌人解救群众,截击自卫队。战斗中,郭化如身先士卒,掩护队伍撤退时壮烈牺牲。安远反霸后倾海山、王炳全、杨六五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敌人对这三名钢铁般的汉子用尽酷刑,面对敌人的淫威和利诱,这三名革命者丝毫没有低头屈服,始终一身正气,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为了新社会的建立和人民的翻身解放,舍小利为大义,“砍头只当风吹帽”,他们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尽显了地下党组织成员的革命风范。这些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他们的英雄事迹感染了无数党员和广大群众,随着陇右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群众积极参加党组织,参加人民游击队,投身于汹涌澎湃的解放战争。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在建设和谐富强文明幸福新生活的今天,在历史虚无主义鼓噪作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一些人的追求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学习和弘扬陇右革命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
西柏坡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研究
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与发展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民族精神升华之影响
对南梁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论太平天国语文教材体现的革命精神及其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