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学具操作与幼儿数概念发展的观察与研究

2020-07-09 10:37陈思思
新纪实 2020年1期
关键词:幼儿

陈思思

【摘 要】数概念的发生发展是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标志。在人类概念系统中,数概念和实物概念相比,是一种更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因而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掌握数概念比较难一些。那么怎样才能更要的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呢?本文针对温州XX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级幼儿操作蒙数学具进行了观察与研究,期望能够发现儿童在操作行为中所出现的问题,给教师的指导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能外显的观察分析指标,有利于教师重视个体的差异性。

【关键词】蒙数学具;数概念;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一)蒙氏数学学具的概念及种类

“蒙氏数学学具”是根据数学目标精心设计,涉及到幼儿数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物化”,提供幼儿通过多种形式操作,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的系统性工具。

(二)幼兒数概念发展

“数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概括来说,数概念包括:1、数的实际意义(如“3”是指三个物体);2、数的顺序(如2在3之前,3在2之后,2比3小,3比2大);3、数的组成(如“3”是由1+1+1,1+2,2+1组成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因为敏感期出现时间的不一致,造成了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蒙台梭利数学致力于个体学习为主,一对一指导的主要教育方式。但在我国的蒙氏数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以重视儿童学习结果为主而忽略了过程。本论文去发现不同儿童在操作行为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遇到的问题,给教师的指导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能外显的观察分析指标,有利于教师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实现科学意义上的针对个体差异的教育和指导。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经过1个多月的观察,笔者主要采用观察法收集数据,通过不同层次与行为的操作,来了解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一)数的组合和分解的操作行为与幼儿10以内数量的认识的观察结果分析

在“数量7的分解组合”操作中,幼儿表现出的差距较为显著,笔者共将幼儿分为四个层次。对于四种层次的幼儿学具操作,笔者作了如下观察统计:

表1 两个大班幼儿数量7的分解组合操作各层次比率统计表

通过表中数据比较结果可以表明,男女幼儿“7的分解组合”学具操作结果虽然略有差距但不显著。

(二)数棒操作与幼儿补数概念的理解的观察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观察两位教师对各自中班幼儿数棒操作示范以及两个中班幼儿数棒补数操作,发现幼儿在数棒补数学习中出现的明显层次差别,笔者共将幼儿分为五个层次。观察结果表明,中purple班操作中高层次人数明显高于中orange班,中orange班在操作中出现更多的困难与问题。教师的示范不仅要向幼儿展示该教具的操作方法,还要将教具本身所包含的内在数学逻辑展示给幼儿。

(三)邮票游戏的操作与幼儿加减概念的发展的观察结果分析

通过幼儿操作“邮票游戏”计算减法算式的观察实录以及笔者介入后幼儿操作“邮票游戏”计算借位减法算式的观察结果可以表明,部分幼儿的正确操作并不代表已经真正形成数的守恒概念,在减法算式超过原有经验范围的时候,幼儿数概念建构的认知仍停留在原有层面。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一)蒙氏数学学具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进,来满足幼儿的学习

蒙氏数学学具对于幼儿数概念发展有很多可取之处,但考虑到它最初设计是为了智障儿童专门训练的方案,所以其本身更多的保有科学性而脱离了幼儿的生活。蒙数数学学具的严格规范性较强,儿童的行为在活动中受到限制,儿童不能充分的发挥主体地位。

(二)全面提升蒙数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指导方法

作为教师,在幼儿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提倡教师深入进行观察,应该更加将注意力放在幼儿的操作行为,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对错上。在介入幼儿操作时也要慎重考虑,更教授幼儿方法帮助其自我建构数概念,避免直接否定、制止幼儿的操作行为,打击到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蒙氏数学学具的生活经验性及操作多样化

蒙氏数学学具的操作可以与生活中的经验相结合,例如用生活中贴近幼儿的实际问题提问幼儿,让幼儿操作蒙氏数学学具来解决这一生活实际,既增加了生活中的经验,有在体验了整个操作过程,更利于幼儿自我数概念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高艳梅.幼儿数学教育之我见[J].研究和教育,2009(01).

猜你喜欢
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