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带着情感和慧眼与思考走进文学名著

2020-07-09 08:58刘娟
新纪实 2020年1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核心问题小学语文

刘娟

【摘 要】关于名著单元的课文教学,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带着情感、慧眼与思考走进文本,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获取收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名著单元教学;阅读期待;语言现象;核心问题

中外文学名著是少年儿童最好的精神养料,认真阅读,从中汲取思想精华,是促进人文素养及语言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

一、引爆学生情感,激发阅读期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阅读期待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结合所教课文的特点,通过有效手段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于老师教学《猴王出世》,在第一课时首先运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片头曲《猴哥》和卡通图片,将师徒四人及白龙马依次呈现给学生并对其性格特点作简要描述;然后,简介名著内容及作者,着重介绍孙悟空这个形象,梳理了其名号的演变历程——“石猴→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并根据上述线索简述故事情节;接下来,于老师适时播放1986年版《西游记》第一集《猴王初问世》片断,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视频中,有对石猴的特写、包括动作、神态、面貌等,展现了“下界山峰迸裂,化作石猴”的过程及石猴“食草木、饮涧泉”的生活场景,而这与课文内容都是相符的。

于老师在导入环节的教学策略可以概括为“赏音像,激兴趣,知梗概,生情感”,借此引领学生带着期待走进课文。这是调动对本篇课文阅读的期待。那么,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即在第二课时尾声之际,于老师又在课件中呈现了“欲知书中故事,可以看书听书”和“俺老孙在书中等你”两句话,通过师生交流,再次激发学生对整部名著的阅读期待。

二、关注语言现象,培养学生语感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提出的一个要求。中外名著思想内容异彩纷呈,语言特色各有千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便是“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教给学生怎样的阅读方法呢?这涉及到字词句段篇等诸多方面,其中,感受语言特点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落实到学习行为中,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例如,在第一课时教学《猴王出世》,于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语言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例子,一是品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感受这句话的“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意思不同”的特点,从而体会句子的结构与音韵之美;二是品读“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体会句子中“一意多词”现象,领悟避免重复运用的好处;三是品读“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领悟作者善用对偶的好处。通过这样的品读、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

于老师在第二课时教学《猴王出世》,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在文本的解读中适时穿插了原著中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借此领略作者吴承恩善于在關键人物出场或重点场景处,以诗句的形式进行细节描写刻画的写作特点,从而明白名著中妙用诗文的好处。

关注语言现象,需要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和一个敏于感悟的头脑。对于优美的语言和有规律的表达现象,不能视而不见;相反,要能够从中发现趣味和美感,从而研究这种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理解、欣赏与表达能力。

三、运用核心问题,促进深度思考

阅读教学应拒绝琐碎的提问,拒绝“满堂问”,相反,要以核心问题为引领,促进学生潜入字里行间进行深度思考。核心问题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问题,能够有效地驱动学生的阅读与思维,让文本解读走向全面与深刻,而不只是停留于知道课文或某个语段讲了什么这个肤浅层面。

《猴王出世》的学习任务是:“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第一个任务宜在第一课时处理,第二个任务宜放在第二课时。于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第二个任务时,能够指导学生回顾这一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探究石猴所以能够成为猴王的原因,借此驱使学生用心阅读课文,通过抓住相关语句找出原因并加以概括,形成共识: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考虑周全、没有私心、聪明机智。答案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是其自身体验而非教师的直白告诉,有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高老师教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节选)时,也抓住了“读读下面这个片断,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核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探求答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将这个问题加以细化:一是“尼尔斯的世界为什么会有变化?”二是“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前有哪些表现?”三是“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有哪些表现?”针对“为什么有变化”这个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出两个原因:一是变形,二是能够听懂动物的语言。而对于第二、三两个问题的探究和思考,高老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最终弄明白:“变形”是为“换位思考”,“听懂动物的语言”则是走向“理解”,而这正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部名著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关于名著单元的课文教学,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带着情感、慧眼与思考走进文本,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获取收益。当然,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名著片断或根据名著改编的故事,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名著、走进名著的窗口,是为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为此,教师还应借助评价机制来指导学生搞好课外读书活动,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让名著真正发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提高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核心问题小学语文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阅读期待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