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素质教育

2020-07-09 09:04贾凤琼
新纪实 2020年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

贾凤琼

【摘 要】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伟大成绩,体育教育功不可没,体育教育提高了学生技能,增进了学生健康。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心理规律

体育教育经历了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应试教育注重技能教学,不重视心理规律的运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心理规律的运用,使学生在乐中学,既学到了体育锻炼技巧,又培养了健康观和高尚情操。心理规律的运用:

一、环境的作用

教学是需要情境的,情境包括外部情境和内部情境。环境是外部情境,人际关系及心理状态是内部情境。情境具有氛围因素。积极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诗人吟诗宜美丽安静的氛围。书写者练字宜在安静整洁的桌上进行。歌唱家练歌宜在空气清新的旷野的早晨。如果在一片杂乱的场地,噪声不绝的空间,会使人心神不宁。体育也是学习,学习就需要有好心境。操场整洁,无烟尘弥漫,草坪绿如地毯,给人以美的感觉。围墙上的简笔体育象征画,给人以心表的振奋,看着这些单一色的简笔象征画,心绪就被带入那些体育的场景。

二、教学情境的作用

教学情境也是学习心理规律的运用。应试教育违背心理规律,由教师一言堂讲解,学生主体精神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心情处于压抑状态,沉闷而不活跃。素质教育善于激发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轻松愉快地学习。常见的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懂与不懂之间的状态,是一组矛盾,现实的矛盾产生心中的矛盾。抓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创造条件解决矛盾,这就激发了兴趣,激发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难度不小。搭步梯子,循序渐进,这就是顺应学生心理规律。即从复习侧向滑步推铅球的知识,再做背向滑步推铅球,就化难为易了。

教学情境的作用还体现在媒体的运用。如背越式跳高的指导。在研究成功案例的动作时,用人的实际动作示范,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分解了的慢动作,只有计算机的运用才能办到。如果体育教师掌握从教学设计到电化教材的编制,还可以将学生的技能动作输入计算机,与标准动作进行重叠比较。更有利于纠正改进,提高技能效果。这种多媒体运用产生的情境效应具有生动性,而生动性才能激发兴趣。

三、激励的心理规律

激励是以一定的诱因使人产生激情的心理过程。例如红军长征途中,战士们劳累疲惫,为了鼓舞士气,那些文艺工作者们便在行军的路旁表演莲花闹之类的节目。内容是鼓励不怕苦不怕累的唱词。士气鼓起来了,倦意消除了,队伍又斗志昂扬的前进了。以此类比,长跑运动员赛跑时,跑道侧面的伴跑者,在前面不远处进行领跑,这是以目标激励连续长跑而不歇息的精神。根据这种心态,有的学生在长跑一开始,心中就自设了目标。如心中始终想着海上的灯塔,而自己好比舰船。这样由于自我激励做得好,始终保持旺盛的意志,永不落于人后。

四、竞争意识的心理机制

竞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科学有了竞争意识,则你追我赶,不断发现,不断创新,永无止境。体育活动中有了竞争意识,则可以使技能发挥到极致。有则笑话,是说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有一天,他去体育场里看到打篮球的正争夺得激烈,说:“这么多人争抢一个球,叫教育局多拨些经费,多买些球,每人发给一个。”这是讽刺他不懂得竞争的激发作用。体育活动中的比赛就是竞争。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投掷赛,都饱含着竞争意识。乒乓球、羽毛球活动中,防守与进攻的心理与动作的统一,使人面对进攻而被迫还击,还击中又包含着进攻。这种心理因素就使人把技能发挥到极致。这种活动的形式所包含的竞争意识,要归功于编制的发明者,有了这个套路,老师就成为指导者。又如投掷比赛,每个人投掷的结果用标志插在地上,能鲜明地看出对手的情况,更能激发起超越对手的激情。

五、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这是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是每个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职责。无论哪一学科,是政治课、语文课,都责无旁贷,体育课也不例外。首先对体育是培强人民体质的认识的教育就是寓思想教育于体育之中,就不是空洞的说教。那些生动的故事就能激发起体育活动的热情。如中国被别国看作东亚病夫的历史,就令国人知耻而后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民体育运动,早已将东亚病夫的帽子抛到太平洋里去了。在体育课中又怎样将思想教育融于具体的体育活动中呢?措施很多,如走平衡木,就可以根据这种活动的特点,发挥想象创造出具有思想意义的情境来。有老师就创设了“飞夺泸定桥”的情境。有的学生走平衡木胆小,老师让他回忆电影里看到的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情景。那铁索要比平衡木难走多了。一边要冒枪林弹雨,一边要射擊,还要平衡身体不摔到水流湍急的河流中。这样,学生的胆子便大了,很快就练熟了走平衡木。

以上便是体育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综合起来有如下特点:1.素质教育是以“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以上活动,处处激发了兴趣,促进了思维的活跃,老师的指导通过内化变为了技能。2.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而不是强制型的任务教学,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了技能学习与增进健康的统一。3.活动中的思想渗透,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尹春华.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文教资料,2006(07):158-159.

[2]冯东.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初探[J].科学咨询,2017(14):135-136.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体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我们的“体育梦”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也谈素质教育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