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2020-07-10 06:30李卫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6期
关键词:偏角腕关节桡骨

李卫国

(河南省安钢职工总医院骨三科 安阳455004)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骨病,患者体内骨量和骨骼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不仅易发生骨折,且骨折后迁延难愈[1]。桡骨骨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女性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可采用手术治疗或者手法复位,但临床上一般认为前者效果优于后者。本研究为探讨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选取66 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4 月~2019 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6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7 例;年龄60~71 岁,平均(65.72±3.38)岁;摔伤19 例,车祸伤10 例,其他4 例;Colis 骨折20 例,Smiths 骨折13 例;A3 型11 例,B2 型4 例,B3 型3 例,C1 型9 例,C2 型6例。观察组男15 例,女18 例;年龄61~73 岁,平均(66.34±2.73)岁;摔伤17 例,车祸伤13 例,其他3例;Colis 骨折21 例,Smiths 骨折12 例;A3 型10例,B2 型4 例,B3 型5 例,C1 型8 例,C2 型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机制、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取端坐位或平卧位,屈肘90°,所用石膏长度为患者肘上方到掌指关节,棉垫长、宽度与石膏一致,手法复位成功后将患者手腕向下弯曲60°,使腕关节保持在尺偏的状态,固定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好后观察患者患肢的肿胀情况并复查X 线确认,骨折愈合后,拆除石膏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仰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止血方式采用气囊,切口位置为远端掌横纹到近端,暴露骨折位置,牵引复位,保持固定位置并经C 型臂X 线透视机确认,采用克氏针暂时固定,在完成人工骨填充后采用钢板固定,固定完成后,冲洗切口,缝合组织。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统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半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2)比较两组X线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随访予X 线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两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

表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

旋后活动度(°)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骨折愈合时间(周)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旋前活动度(°)33 33 t P 10.45±1.14 12.31±2.27 5.23 0.00 50.62±2.31 51.17±3.21 0.99 0.32 50.26±3.81 50.33±3.47 0.10 0.92 79.52±3.25 80.04±4.14 0.71 0.48 80.27±1.63 80.19±1.82 0.23 0.82

2.2 两组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

桡骨高度(mm)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掌倾角(°)治疗前 治疗后尺偏角(°)治疗前 治疗后33 33 t P-7.31±2.41-7.24±2.37 0.15 0.88 5.32±2.24 8.27±3.42 5.15 0.00 3.21±1.16 3.57±1.31 1.47 0.15 18.21±4.84 22.34±3.73 4.83 0.00 5.42±1.56 5.75±1.43 1.11 0.27 8.43±1.32 10.52±1.11 8.65 0.00

3 讨论

骨质疏松的患者体内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外力稍稍作用即可导致患者骨质,其中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可达26%,远高于髋部、脊柱的骨折发生率,且桡骨干骺端骨小梁缺陷增多,增大了骨折的发生几率[3]。桡骨远端为松质骨结构,骨脆性增加的情况下,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严重粉碎性骨折,多数骨折涉及桡腕关节面,致使腕关节丧失稳定性[4]。因此,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常规的外固定很难维持良好的复位,易出现关节面不平、桡骨远端短缩以及尺偏角、掌倾角减少、继发腕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也可以手术治疗,这取决于骨折是否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5]。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不稳定者,宜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背倾20°~25°、骨折端背缘粉碎、桡骨短缩>5 mm、关节内粉碎、关节面移位>2 mm)宜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操作简单、费用低,但是对医生的技术操作要求较高,难以完全恢复解剖结构。有研究表明[6],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很可能发生移位、短缩的情况,因此在治疗期间需定期行X 线检查,进行调整,这对患者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充分暴露解剖位置,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机准确对位并固定,且用钢板固定,可稳固移动的骨折处,防止骨折处发生移位,避免发生畸形[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无明显差别。钢板和螺钉可稳固患者骨折处,避免畸形的发生,具微创性,可最大限度的在保证结构准确的情况下保留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对愈合也有极大的积极影响[8]。综上所述,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可较好的改善腕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但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偏角腕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