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护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7-10 06:30雷华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6期
关键词:缺血性康复训练出院

雷华艳

(湖北省武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 武汉430081)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不足、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是常见的致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包括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性卒中(SIE)及完全性卒中(CS)4种类型。有研究显示[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经过治疗后,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着肢体偏瘫,不能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确认和失语等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大多数患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会选择在病情稳定后回归家庭或在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然而家庭康复训练面临着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康复知识,导致患者的康复训练存在盲目和缺陷[2]。同时,由于患者缺乏心理咨询和教育,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消极心理,使康复锻炼的依从性降低,导致患者康复不良。延伸护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并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和开导,使患者的康复治疗全面化、持续化,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就延伸护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106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3 例;年龄41~75 岁,平均年龄(62.7±2.5)岁;患有脑梗死32 例,脑出血21 例;右侧偏瘫26 例,左侧偏瘫27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21 例;年龄39~76 岁,平均年龄(63.1±2.5)岁;脑梗死31 例,脑出血22 例;左侧偏瘫29 例,右侧偏瘫2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者;首次发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后回归家庭或社区者;能定期回院接受康复指导者;本着自愿原则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学习、语言、精神、情感及思维等有关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存在学习、记忆障碍者;听力丧失或失去正常沟通能力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脾、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基础护理 两组住院时均进行同样的治疗、早期康复训练及常规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动作转移训练,良好肢体的摆放,适度的主动、被动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及基本的自理能力评估(ADL)训练,必要的床边语言、吞咽、构音训练,心理支持等。

1.3.2 对照组 出院后,采取常规出院护理。出院前1 d,负责护士向患者提供缺血性卒中康复锻炼指导、出院后的用药指导等相关知识培训,并给予健康知识手册。负责护士及社区护士在为期1 年的干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做到接受患者咨询的同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

1.3.3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延伸护理。(1)建立延伸护理专业小组,主要由神经内科学主任、主治医师、康复医师和负责护士组成。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延续性护理的目的及意义。(2)患者进行由专业小组人员指导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主要内容有加强瘫痪肢体活动、生活自理、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和职业能力训练及预防并发症等。(3)巩固并进一步完成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通过交谈、疏导等方法,帮助缺血性卒中患者降低或消除急躁、消极的负面情绪。(4)设立由延续性护理小组轮流值班的专属热线,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和家访,以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持续监督患者居家康复训练,巩固护理成效。干预时间为1 年。

1.4 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评定量表进行评定[5]:几乎无运动,患肢存在着严重的运动障碍为<50 分;患肢明显存在运动障碍为50~84 分;手功能障碍,患肢中等运动障碍为85~95 分;患肢轻度运动障碍为96~99 分。得分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得越好。(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6]进行评定,由自理能力、身体状态、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等4 部分组成,每个部分评分为0~25 分,总分为100 分。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上肢和下肢的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表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出院时相比较,*P<0.05。

下肢出院时 出院6 个月 出院12 个月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上肢出院时 出院6 个月 出院12 个月53 53 t P 19.72±7.52 19.28±7.38 0.30 0.76 24.25±9.05*37.46±12.68*6.17 0.00 27.75±9.96*45.28±9.16*9.43 0.00 12.65±4.86 12.98±4.37 0.37 0.71 16.75±4.21*23.65±4.20*8.45 0.00 19.68±5.12*28.82±3.08*11.14 0.00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生活指标评分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护理后相比较,*P<0.05。

指标自理能力身体状态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护理前对照组 观察组 t P护理后对照组 观察组 t P 15.78±3.23 16.57±3.21 15.15±3.42 16.21±3.15 15.76±3.15 16.53±3.25 15.16±3.37 16.23±3.14 0.03 0.06 0.02 0.03 0.97 0.95 0.99 0.97 19.73±2.12*20.02±2.72*19.82±3.17*20.47±2.72*23.12±1.80*23.15±1.66*23.43±1.46*23.11±1.86*8.87 7.15 7.53 5.83 0.00 0.00 0.00 0.00

3 讨论

缺血性卒中是危害性非常大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严重、致残率高等特点,大部分患者会留下偏瘫、失语等严重的后遗症。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在实施早期的延伸护理后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同时早期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教育和训练可以增加患者的疾病知识,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康复锻炼的顺从性[7]。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恢复脑缺血区域的再灌注和阻塞血管再通治疗后,由专业人员定期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树立患者的健康理念,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积极的影响。缺血性卒中有最佳恢复期(卒中后3 个月)和有效恢复期(卒中后6~12 个月),所需要的康复时间比较久。

若患者出院后没有得到专业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将不能达到最佳康复训练效果。延伸护理实现了医院与回归家庭护理的无缝对接,解决了患者回归家庭后不能得到专业护理及康复训练的问题,患者在居家期间也能接受专业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延伸护理有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解决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的同时,也对患者实施了全方位、持续、有效的监督。在康复锻炼过程中,缺血性卒中患者会出现失落、自卑、心理压抑等消极悲观情绪,严重者还有自杀倾向,极需要他人的安慰、鼓励及陪伴,而延伸护理能进一步提高其心理自愈能力,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8]。患者在专业人员的心理疏导下,可消除消极情绪,改善负面心态,对战胜疾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FMA 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更佳,表明延伸护理能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持续时间越长,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缺血性康复训练出院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