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2020-07-10 12:22黎静豫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问题

黎静豫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化,以及高校信息系统的飞速建设,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利剑,它在为学生工作带来便利与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首先对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接着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对策,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网络思想政治管理体系。

关键词:网络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开展教育、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产生深远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要,可以说,从软件和硬件条件上,许多高校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高职教育、高职学生特点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敢于面对挑战,积极探索新途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

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着重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科目、课题教学、考察模式等上方面也有所偏颇,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起主要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从网络中获取到很多不良信息,甚至出现网络道德的“失范”现象。学校不管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软件和硬件上,无法投入更多的经济发展网络思政教育。

(二)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互联网上信息十分繁杂,依托网络建立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目前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难以形成真是可靠的人际交往,加上网络的虚拟性特征,使得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与现实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网络中频繁的角色转换也会使人的人格统一性受到影响和破坏,致使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出现双重性人格及多重人格的及短信表现,甚至产生心理疾患。且学生对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于浏览的一些网站网页、负面新闻等,没有能够真正通过平台这一工具进行讨论、交流,渐渐地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过多地和老师交流。

(三)管理监控力度不够

高校网络的管理工作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信息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但我国的网络教育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加强管理监督、规范网络行为。教育者与管理者都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在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检测与跟踪、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方面不够完善,管理不一,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敏感度较高的话题,学校有时无从下手,有时是冷处理,这样会适得其反,如何加强网络监控,保证网络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正确性,是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搭建网络沟通平台,营造心理创设

网络沟通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呵护学生心灵的作用。搭建网络沟通平台,主要是利用网络在交际过程中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克服师生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而带来的交流障碍,让彼此不受时空限制,实现心灵沟通。也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各项动态,实行网上签到制度,避免面对面交流带来的尴尬,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网络沟通平台的方式可以多样性,包括:QQ班群、微信群、易班平台、校内交流平台Blog、E-mail等,交流内容可以丰富化,包括心理健康的网上咨询与辅导、在线倾诉驿站等,这样也为一些现实中不敢轻易表达内心情感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二)加强管理监督,规范网络行为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始终坚持“主动积极、正面引导、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辅导员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观点、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辨别信息。要积极充任重要网络论坛的版主或管理员,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重视网络法制宣传和教育,将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思思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涵,通过教育、宣传、监督、规劝、舆论等形式,建立具有普遍性、层次较高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标准。同时,也可在网页主要版面上开设趣味性的法律教育知识,设立在线答疑、在线讨论、有奖竞猜等栏目,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对网络未归现象的深入探讨,以提高他们的鉴别力。

(三)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号召学生文明上网

“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我们更应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辅导员要实现自身知识的创新,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比必须努力学习与网络有关的知识,深刻了解网络社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加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训,多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参加培训,提升自己。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相关课题报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提供个人发展平台。由此,当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时,会将将网络媒介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网络诚信、网络伦理道德和网络运用能力等作为参照指标纳入大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发展创新能力,號召学生学会文明上网。

新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地位日益显著,是办好学校思政课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积极推动新型网络教育平台,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推动广大高职院校师生成为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瑶.“三微平台”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2016.

[2]王大凯.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探讨[J].智库时代,2019.

[3]邱文风,郭梅.浅析网络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问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