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点燃小城大爱

2020-07-13 09:39柳菲絮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年5期
关键词:张凯绥芬河物资

柳菲絮

“八万里兴安,小城有大爱”“疫情牵动兴安岭,爱心凝聚绥大情”。

4月25日早上6点,在历经30多个小时、穿越5个地市、风雪兼程1600余公里后,一支承载着大兴安岭地区人民深厚情谊的爱心物资车队终于抵达绥芬河市。

“感谢大兴安岭人民对绥芬河市的大力援助。”面对这批价值163.8万元的10车物资,负责接收的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防控物资捐赠工作组负责人刘振昌难掩内心的激动,“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绥芬河一定会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不仅是大兴安岭,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援助,一时间在小城绥芬河汇聚成一首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阻击疫情的壮歌,他们用爱心和善举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节里温暖着绥芬河人。

八方支援,爱心汇聚

4月15日这天晚上,刘立伟带领公司员工在夜色中忙碌,将物资装车、整齐码垛,“既兴奋,又感动”。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牡丹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刘立伟在迎接一批特殊的“礼物”——湖北省派三个架次专机送来的近3000万元的医用物资。深夜11点,包括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消毒空气净化器等在内的所有物资汇合完毕,连夜转运至绥芬河。

这份援助非同寻常,饱含了湖北人民对龙江人民的袍泽之谊、感恩之情。因为在两个半月前,当疫情肆虐荆楚大地时,黑龙江人民立即提供了无私的援助。如今,龙江有难,投桃报李,湖北人民牢记着这份恩情,迅速以行动做出回应。

不仅是湖北,绥芬河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作为黑龙江兄弟省份的吉林,在绥芬河疫情严重后迅速派驻工作专班,第一时间了解防疫物资紧缺情况,并快速筹集、调拨防疫物资。同是兄弟省份的辽宁省也一直“在线”。4月13日10时,当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通知后,辽宁省第一时间派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动X线机、移动CT机和工作人员前来支援绥芬河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小城绥芬河同样牵动着龙江人的心,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助力抗疫。

“虽然我身不在龙江,但希望在关键时刻为家乡出一份力。”4月14日,从哈尔滨市通河县走出去的青年企业家辛有志,为绥芬河送来500万元现金及5万只口罩。“黑龙江是我的家,希望我的家平平安安。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内心都有一腔热血,为了战胜疫情,我们共同努力。”辛有志说。

来自社会各界的爱,温暖着每一个绥芬河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恩爱心企业雪中送炭。”“我们,一起加油!”不少市民纷纷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相关新闻,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携手同心,逆行而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专业的医护工作者,但也饱含着一腔热血,“逆行”绥芬河而来。

4月15日下午三点,绥芬河市阜宁小区超市门口一反前几天的冷清,围坐着几个身穿防护服和迷彩服的人——他们是从武汉“逆行”绥芬河的“虎哥志愿者车队”的成员。刚给小区进行了全面消毒,他们正坐在超市老板提供的椅子上休息。

51岁的车队队长张凯原籍绥芬河,现在广东东莞经营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疫情发生后,他从广东奔赴武汉支援了50多天。得知家乡绥芬河战“疫”打响,他又从长江边转战到边境线上的新战场。

从武汉到绥芬河2000多公里的途中,张凯和志愿者车队边赶路边采购防疫物资。“三辆车都装满了物资——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我把这些绥芬河紧缺的物资都带来了。”张凯自豪地说。

作为一名老兵,张凯退伍之后在绥芬河当了7年警察,1997年到妻子的老家广东工作生活。过去的20多年里,他只回过一次绥芬河。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再度“戎装加身”,竟然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我非常喜欢警察这个职业,这就跟上战场一样,所以我一点儿都没怕过。”

病毒无情人有情。与张凯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每位来到绥芬河的志愿者都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2岁的刘继国是哈尔滨师大夜市一名賣榴莲饼的“练摊小哥”。前不久,他在网上看到绥芬河等地医院的防疫压力增大,急需志愿者,就瞒着父母报了名。4月17日,他被分配到牡丹江市一家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负责收集清运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并对医院的各种公共设施进行消毒。

“为啥跑那么远来做这么危险的工作?”很多朋友都问了刘继国这个问题。刘继国回答:“以前,我的生活就是出摊赚钱。现在,看着那些患者从危重入院生死难料到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我发现了自己生活的另一层价值。我觉得,我做的这一切比出摊赚钱更有意义!”

众志成城,守护家园

这段时间,绥芬河团市委书记刘兆国的微信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我上!”

“有时候,我还会受到一些志愿者的‘质问:凭什么让别人去,不让他们去。”谈到青年志愿者抢着干活的精神状态,刘兆国特别感动。

4月3日,绥芬河团市委向全市青年发出志愿者突击队召集令后,不到三小时,就有800多名志愿者报了名,分秒必争地奔忙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看了一眼时间,志愿者张鸿博停下手中的活儿,匆匆跑到仓库休息室,在桌子上架起手机。原来,她的网课就要开始了。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三点半,她一直和30多名志愿者一起,逐一开箱、分拣全国各地支援绥芬河的物资。“都忙忘了,差点被点名,”刚刚20岁的张鸿博笑了笑,“晚上回家,我再把笔记补上。”

作为一名燕山大学的大二学生,在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不久,张鸿博就报名参加了绥芬河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4月初,随着绥芬河成为疫情“新战场”,张鸿博又加入了绥芬河志愿者团队组建的“尖刀连”,专攻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急活儿、难活儿、重活儿”。“我是土生土长的绥芬河人,能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高兴还来不及呢!”张鸿博笑得很甜。

不仅是大学生,企业家、“快递小哥”、“的哥”、上班族……他们身穿“红马甲”,为负重前行的绥芬河贡献着一抹温暖的“志愿红”。

身为装修公司老板的宋琼,从大年初六开始就一直在做志愿服务活动。4月3日,妻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志愿者的招募令,就随手转发给他。宋琼立刻加群,成为绥芬河市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的一员。4月5日,一项给医护人员所在酒店送餐的任务派了下来,宋琼立刻跟朋友一起揽下。每天早上4点起床,5点半准时驾车赶到取餐点,将280多份早餐在10分钟内装上车。有时早上气温低,在外面送餐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睫毛上都会结霜。

让宋琼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一个下雨天,路上很滑,一位同伴在送餐过程中摔倒了,手里的盒饭也摔碎了。对此,医护人员很理解,没有一句怨言。那件事让他觉得,做志愿服务让自己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感觉自己过得很充实,每天睡觉都很踏实”。

绥芬河方舱医院、人民医院、捐助物资仓库、体育馆隔离区、大大小小的卡口……凡人微光点燃小城大爱,汇成战胜疫情的非凡力量。

猜你喜欢
张凯绥芬河物资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基于现实需求的多维互动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八仙”过汉,转战龙江
绥芬河
什么是绥芬河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痴情追爱牵出案中案
办公室爱上不该爱的人,原是上司下的套
宣城“一号质监官”的腐败之路
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