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构筑重点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护航体系

2020-07-13 09:20团磐安县委
中国共青团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工健康成长群体

磐安是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一个山区县,人口约20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现有农村留守儿童、低保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子女、不良行为青少年等重点群体600余人。近年来,团磐安县委以护航重点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为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预防重点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重点青少年合法权益两个方面,全面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关心关爱和帮扶帮教,取得了较好成效。

用好“三张清单”,织密护航重點青少年健康成长“保护网”。高度重视重点青少年群体关心帮扶工作,用好数据清单、帮扶清单、需求清单“三张清单”,抓好责任落实。一是建立数据清单,动态管理全覆盖。以乡镇(街道)、村级团组织力量为主,同时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团组织的作用,每年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低保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子女等重点群体进行全面摸排,了解重点青少年个人信息、监护人情况、家庭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一人一册”数据清单并录入系统。同时,每月进行一次动态调整,确保底数清、数据准、全覆盖。二是落实帮扶清单,结对联系无遗漏。根据重点青少年群体数据清单,落实各级团干部、青联委员、志愿者等与各村(社区)网格员组建“帮帮团”,对重点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扶,即1名网格员和1名其他帮扶人员结对帮扶1名重点青少年,建立帮扶清单。要求网格员每月到重点青少年家中实地走访联系至少1次,其他帮扶人员每年实地走访联系至少3次、每月电话随访至少1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掌握重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三是用好需求清单,精准关爱显温情。对日常工作中上报的及帮扶人在走访联系中发现的重点青少年存在的需求和问题做好收集归纳,建立个性化需求清单。全年整合各方爱心款物50余万元做好个性化帮扶,开展“流动少年宫”“公益夏令营”等公益活动90余场次、覆盖4000余人次,走访慰问800余人次,实现“微心愿”450余个。在物质帮扶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关怀,组织心理咨询师、持证社工、检察官等开展家访联心活动,疫情期间开通咨询热线,解答重点青少年的疑惑,帮助其疏导心理问题。

筑牢三个圈层,画出护航重点青少年健康成长“同心圆”。坚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入手,建立重点青少年帮扶工作闭环,构筑“大保护”的工作格局。一是增强家庭这个核心圈层的保护力。为了落实家长“第一责任”,切实提高监护意识和能力,确保重点青少年不出现家庭失管情况,全年共组织开展“12355心灵花园 精英父母课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主题家长会”“以案说法警示讲座”等主题活动28场次,覆盖家长3000余人次,切实提高对重点青少年的保护意识。同时由“帮帮团”对家长进行监督,对怠于履行监护义务的及时报告村(社区)和乡镇政府。二是扎牢学校这个组织圈层的防护力。全面配备法治副校长27名,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室”“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等基地6个,全年开展“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和防诈骗、防欺凌、防性侵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50余场,覆盖青少年1.2万余人次,引导青少年适应集体生活,树立正确三观。同时建立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与重点青少年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三是提升社会这个常态圈层的凝聚力。面向社会开展青少年权益保护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20余场次,凝聚社会共识。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发挥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团作用;用好“亲青帮”和“亲青老娘舅工作室”平台;结合平安县创建工作组织平安志愿者开展护航校园等巡防活动70余场次;成立磐安县“青春365”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站,聘任持证专业社工30人、志愿社工20人,开展心理咨询、代理监护、检察参与等青少年事务,帮扶重点青少年160余人次。

建强三项机制,奏好护航重点青少年健康成长“大合唱”。整合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建强用活各项工作机制,齐抓共管重点青少年工作。一是用好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机制。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以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的办公室单位,团县委积极协调政法、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其他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相关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碰头会,研究工作要点和职责分工,分头细化落实,形成良性互动合作。二是夯实团教协作联动机制。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工作对接,每学期共同研究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和预防校园违法犯罪的工作计划。同时建立重点青少年异常情况相互通报机制,做好家校动态衔接,确保不留盲区。三是丰富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机制。常态化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活动,并邀请代表和委员开展重点青少年工作专题视察、调研,全年参加活动代表和委员40余人次,帮助在“两会”等场合建言发声50余件次。同时组织团代表开展相关课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6篇,其中1篇获评全省优秀调研报告,有力增强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重点青少年工作的重视程度。

猜你喜欢
社工健康成长群体
A Social Crisis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