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医疗工程

2020-07-14 05:15孙畅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6期

【摘要】伴随着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配建了不少的人防中心医院,需要对人防中心医院专项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高。人防中心医院要在满足人防设施要求情况下,同时满足医疗救治的流程及医疗工艺要求。平战结合,兼顾平时空间的使用。

【关键词】人防中心医院;流线设计;功能分区;第一密闭区;人防空调室外机防护室;平战结合;消防疏散

人防医疗工程可分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和救护站,其中中心医院是人防医疗工程中的最高等级,为一等人防医疗工程,战时主要承担对伤员的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的治疗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对医疗健康的需要日益提高。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新的医院随城市的扩大,在新区规划建设新的医院、对城市现有医院院区进行扩建、提质改造,出现了大量的新建医疗建筑。

2011年10月1号新的《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的实行,修改及完善了防空工程的技术要求及针对人防医疗工程的防护设计要求,适应了医疗技术及医疗设备的变化,成为新时期人防医疗设计应遵循的法则,指引人防医疗工程设计工作。

人防管理体系的完善,人防各項设施的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人防医疗工程的认识提高及重视,伴随新建医疗建筑的出现,地市级城市要求建人防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县区级医院要求建人防救护站,出现了大量的人防医疗设施设计。

这对人防工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实状况存在以下矛盾:1.一部分设计院对一般人防工程有大量的设计经验,但对医疗的工艺、流程的要求及更新了解不全面;2.一部分设计院有丰富的医疗设计工程经验,但对人防要求的设计经验不多。最近几年,参与了几个甲类人防医疗工程的人防中心医院的设计工作,下面主要以二个项目的设计成果,对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探索进行总结。

项目1,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人防中心医院,150床规模;(图1)

项目2,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人防中心医院,150床规模;(图2)

均为核六级一等人防医疗工程。

两项目的共同特点:

满足医院的医疗救治的流程及医疗工艺要求,功能组团分区明确,分类急救部、医技区、手术区、病房区、辅助功能区,强调他们之间的主联系关系,及各功能区内部满足医疗使用要求。做好流线设计,伤员流线:分类厅分类处理,其中重伤员急救处理后到手术室,一般伤员到各病房区;医护人员流线:经人防口部后进入各工作区域,再到休息区域。洁污分区,防治内部交叉感染,组织好污物流线、洁物流线设计。

特点二,满足平战结合,平时为车库,人防墙、各口部设施、手术室、卫生间、盥洗室、洗涤室等房间及设备一次施工,不存在临战改造。它们的位置在满足医疗许可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这些固定设备及用房对车库的使用及停车位数量的影响。

两项目的比较分析:

比较一,关于更好满足人防中心医院的医疗使用功能,项目2,设计是在项目一的医疗布置基础上,强调了要满足能用还要好用,重点强调各功能用房的布置及功能组团内部的联系,强调要满足主医疗流线,即医技、手术、病房、辅助功能的主联系关系,设置在主通道上便捷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医技区的各功能用房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交通通道,这样既满足功能的要求,又减少医技内部各功能用房的使用联系对主医疗通道的干扰(图3)。各通道的净宽都按不小于1.8米设计,满足担架的使用,在人员比较集中的第一密闭区到清洁区处、手术部入口处、发药处都适当加宽走道宽度,形成小的集散空间。

比较二,项目2,病房区的三个护理单元(外科、烧伤、内科)都通过主联系廊与医技、手术、第一密闭区、辅助服务区有直接明确的通道联系,三个单元内部有次通道进行单元内部功能联系,互不干扰,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提高病房卫生及环境质量。病房设计中,采用中间为通道,两侧设置病房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能最大限度的布置更多病床,各病房空间规整统一,便于医护人员对每个病床的巡视、及病情掌握。还可以根据各护理单元情况灵活分隔或调整各单元的病床数量。(图4)

比较三,关于手术室、卫生间、盥洗室、洗涤室等房间设施一次完成,项目1,将上述几部分相对集中布置,便于设备使用及管理,并与第一密闭区一次施工完成等用房连到一起,减少这些用房在平时使用时对车库的视线的分隔,使平时空间较完整。

比较四,关于第一密闭区,项目1将第一密闭区范围内,平时作为不使用的区域,口部各功能用房按战时使用要求及相应的面积要求设置,布置较合理,施工时一次完成并安装到位,口部面积为339平方米;项目2要满足平时可供车辆通行及停车的要求,在第一密闭区设置二个5米*2米的防爆密闭门,以满足平时可供车辆通行及停放要求,口部面积为481平方米(不包括设计在口部中的空调室外机部分),造成人防门的成本增加,临战改造工作量加大,部分人防功能房间面积增加及相应的设备机房加大,这种做法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探讨的事项:

1、关于人防空调室外机防护室的位置。

项目1中,考虑到空调室外机防护室的功能与人防中心医院的固定电站要求类似,从节约人防面积及减少密闭通道及对外进风、排风口的数量考虑,将空调室外机放置在固定电站的机房内,与电站共用对外的联系口及对内的密闭通道,设置独立的进风扩散室与排风扩散室,固定电站与清洁区的联系通道与第二主出入口的第一防毒通道共用,可减少人防口部数量(图5)。在进行人防施工图专项审查中,认可该处理设计。项目2中,本着同样的原因,将空调室外机放置在固定电站机房中,在设计过程中,与当地的人防管理部门沟通中,不认可该方案,认为两类机房使用上可能存在干扰,因此,本着同样是减少口部数量的原因,在第一密闭区内的分类厅与防护室之间设计双重密闭门。在设计过程中,对满足规范要求,但对规范中没有明确界定的做法,应及时与当地相关管理或审查机构沟通并取得认可,方可减少设计过程中的修改工作量。在另一个人防中心医院设计项目中,将人防电站的操作室与电站机房之间的防毒通道兼做到空调室外机房的共用通道(图6),同样可以做到节省人防设备占用面积及节约造价的效果。经过设计人员的多方案比较分析,在空调室外机房的布置上,可创造性做出多种方案,满足规范性、功能性、经济性的统一。

2、关于规范中人防医疗中心医院掘开式工程的防护区最大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与床位数量150床至250床的对应关系。

这两个人防中心医院项目,防护区建筑面积都接近上限值4500平方米(项目1防护区建筑面积4063平方米、项目2防护区建筑面积4260平方米),但床位数量都仅满足最低要求的150床,这是在做设计过程中感到困惑的一件事,设计完成后进行面积统计分析,人防中心医院规范中,标注有房间最小使用面积要求的合计值总计1758平方米,另外加上卫生间、各类机房(发电机房、空调室外机房、进排风机房、水箱)、各口部设施面积、同时还有满足内部交通联系的各类通道面积,汇总后形成总建筑面积就比较大。还有一个对面积影响较大的因素,现在人防设施基本上都是在满足平时的车库使用功能、地上建筑功能的尺寸柱网的前提情况下进行人防设施布置的,因此形成了防护区建筑面积较大值对应了床位数量要求较小值的现象。

3、关于人防区域的平时利用。

《人防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的出发点是考虑了平战结合的人防设施在平时的使用,特别是平时的医疗功能的使用,这关系到平战功能转换的工作量及平时空间的利用。早期的医疗建筑设计,政府的医院标准规定指标中对地上建筑每床面积取值的较低,因此,医院对人防工程平时作为医疗用房使用有需求,会布置一些临时的观察室、部分医技用房在人防工程区域,但随着医疗设施的改善,地面建筑面积指标越来越大,而医院停车位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近年来的人防医疗工程平时使用功能基本上都是作为小车停车库,只需要战时的第一主要出入口满足医疗救护车的要求(坡道的坡道、车库通行净高、柱距),人防固定电站容量满足平时医院應急设施的容量需要。

4、关于人防医疗工程的消防事项。

人防医疗救护工程规范中的中心医院要求至少设三个口部,第一主要出入口应按通行担架设计的1.2米净宽(一般按1.5米宽设计),其它二个出入口部每个按1.0米净宽(一般按1.2米宽设计),至少共有3.9米的疏散宽度。在150床的规模下,总的使用人数不超过400人,按每100人0.3米疏散宽度计算,疏散宽度远远满足要求。规范对人防战时疏散距离没有要求,但在设计中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减少端部走道的出现,或者在端部附近设置供疏散的人防口部;内部走道尽可能直线布置减少转弯,这样也方便中心医院的使用,人防口部位置应均匀布置。

人防医疗工程中心医院的建筑设计,在满足人防的要求的情况下,同时需要满足医疗功能的需求。不仅要能用,还需要好用(包括平时功能、战时功能的布置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还要营造适宜的医疗救治环境空间,这些都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加以科学的分析比较、探索研究,才能提升人防医疗工程的设计水平,满足人防医疗工程的发展。

作者简介:

孙畅(196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与技术研究院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