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父母在儿童个性期职业启蒙的角色定位

2020-07-14 11:37崔珈音
科教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职业意识启蒙儿童

崔珈音

摘 要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儿童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3-6岁儿童的职业启蒙和引导往往被忽视。从对中国儿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出发,研究适合该年龄段儿童身心特点的职业启蒙教育的关注问题,分析父母在该年龄段职业启蒙教育的定位与认知,促进社会对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儿童 幼儿 职业意识 启蒙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73

Abstract Compared with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children'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especially the vocational enlightenment and guidance of children aged 3-6 are often ignored.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Chinese childre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cern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itable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in this age group, analyzes the positioning and cognition of par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is age group, and promotes the social attention and thinking on children's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children; infant;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initiation

自1971年以来,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涵盖终身的职业教育计划,其中包括针对幼儿的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该计划旨在从儿童的个性期开始到成年,逐步帮助人们了解职业,获得收入技能和生存能力。尽管中国正在逐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但通常只限于中学或是大专院校、职业教育学校的职业指导。总的来说,系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在中国整个教育过程中已经慢慢开始起步,但是专门针对个性期儿童的职业启蒙辅导还不普及,尤其是家长的介入更是盲区。

1 儿童个性期职业启蒙相关理论基础

1.1 职业意识的概念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情感、评价、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应,职业意识教育贯穿于人们的职业生涯,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必备意识。通常儿童和青少年要经历职业意识启蒙、职业探索、职业导向等不同教育阶段,而职业意识启蒙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阶段,他帮助个性期的儿童在职业认知上不断外化产生量的变化,进而累积产生质的变化,内化成职业意识和职业思维。

职业意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意识。包括自我知识、情绪状态和心理特征,通过个体的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世界观、性情、个性和能力得到反映。第二、对象的职业意识。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理想和专业评估,专业价值观,兴趣,态度,责任、动机等。第三、主观意识和职业的融合,就是个体的选择意识和职业倾向性。

儿童在个性期形成的“时相”也可以理解成自我意识,不仅是职业意识启蒙的基础,也是个体良好人格的基础。[1]因此,儿童职业意识启蒙的重点在于儿童对职业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和未来职业匹配的把握。

1.2 个性期儿童对职业意识的认知

儿童在个性期的专业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的基本知识。比如社会上有很多种职业,不同职业有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等。第二是职业的特定知识,例如有关警察职业的特定的相关知识。[2]

个性期的儿童会对自我职业匹配的认知进行强化:一是相信“我”是专业人士,也就是“本我”与“专业的我”建立了相对紧密的联系。第二个是“本我”尝试代入到特定职业中。

通过职业启蒙教育使个性期儿童形成对职业与“本我”关系的基本理解和一般取向。也就是说,职业意识的启发并不是真正的职业取向,而只是在教育阶段帮助儿童了解职业本身。教育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即“职业自我概念”的初步形成。

1.3 父母对于个性期儿童职业意识的启蒙

儿童心理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在社會生活中进行的,显然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职业启蒙教育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引导。目前,中国父母的实际生育年龄是25.1岁(城市27岁),在儿童3岁时,父母已经获得了稳定的职业生涯,并能够将经验传给孩子。如果父母从这时候开始进行有意识的职业意识引导,儿童能更早的接触职业意识。但这时候往往又是父母的倦怠期,儿童的教育过多扔给幼儿园或祖辈,父母若不注意自己的调解和刻意介入,很可能会将这种倦怠感传递给孩子,形成负面性的职业形象。[3]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对待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如何对待工作的。

2 我国父母对于个性期儿童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现状

2.1 政策上的空白导致缺乏职业生涯指导与发展系统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针对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的政策或立法上基本是空白。美国在1989年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明确了小学生的12条职业能力。2001年联合国教课文组织也发布了《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这被认为是世界开始重视“职业启蒙”的起步,《建议》中明确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此可见,职业启蒙教育应该是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一环。

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起步较晚。1999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到了素质教育,但并没有确定职业教育的启蒙。在多部门联合编订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也只是对职业教育的量化目标定义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领域。所以在我国,职业启蒙教育从制度和政策上并没有得到强调和重视,社会主流意识缺乏,缺乏早期的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导致中国许多儿童的成长缺乏动力,这也极大地造成了大学就业的困难和中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

2.2 父母职业启蒙教育缺失严重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力量。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儿童的自我意识、爱好和其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和环境的影响。在儿童的个性期,儿童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通过游戏,玩具,书籍,电视,计算机等对职业进行初步了解。

一项针对杭州市3至6岁的50名儿童的调查发现,在父母中,有26名(52%)没有玩与职业有关的玩具,而其他孩子则在玩汽车和铁锹做饭的玩具。 31名(62%)儿童没有阅读过有关职业的儿童书籍;28(56%)的孩子从未看过与职业相关的电视节目;31(62%)位父母从未与子女谈论职业话题。[4]父母的职业教育意识普遍较弱,不会主动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也没有刻意去营造适合儿童职业启蒙的环境。相反,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高考。职业选择问题基本都放在大学后。但实际上,许多学生在高考后填写自愿报告时没有职业和专业的概念。即使从大学毕业,他们对职业选择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见解。

2.3 主流职业价值观的扭曲导致儿童对职业的认识偏颇

职业价值观是引导人们评价职业和选择职业的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虽然社会倡导“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但主流价值观其实还是把职业按收入、名誉、地位进行了“阶层”分级。当在个性期的儿童表示想去做清洁工时,大多数中国父母尤其是祖辈的第一反应是阻止,很少有父母去帮助孩子分析清洁工这个职业所处的工作环境,收入,需要的能力,创造的价值等等。儿童在这个时期,需要大量的了解他认同的职业特点,这就需要父母能以不偏不倚的价值观去向儿童介绍,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让儿童尽可能的接触多种职业,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培养职业兴趣和能力。

3 基于父母的角色对于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建议

3.1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更新父母职业教育意识

个性期儿童记忆的特征是他们不仅可以记住自己经历过的特定事物,而且还可以记住他们听到或告诉过的一些抽象事物。自3岁起,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了兴趣,并且变得越来越感兴趣。[5]这时也应该训练儿童对他们的职业感兴趣。正是因为恶童对研究什么是工作以及什么样的工作非常感兴趣,父母可以陪伴和指导指导他们尽可能多地观察,学习,询问和理解,启发儿童的职业意识。

启发儿童的职业意识的前提是父母职业教育意识观念的更新。如果父母仍然坚持旧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选择观念,将无法健康良好的启发儿童。父母应该随时随地、随见随讲,和儿童保持对职业的基本沟通,注意在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引导的重点是尽可能多的向儿童介绍各类职业,让儿童建立对职业最基本的概念,对职业最基本的认知结构。这时候要求父母必须进行无倾向性的沟通,可以从个人生活经历、职业内容入手,描述职业场景,以不易产生职业意识的方式给儿童一种职业替代和启发的感觉。

3.2 让儿童参与非评价的职业启蒙

专业意识和启蒙教育可以提前提高每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其目的是促进儿童未来的自由发展,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对职业意识的启蒙不应该有任何评价,不涉及价值观强压,这是对儿童生活的深切关注。实现的主要方式是参观学习和模拟体验。

对个性期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和总结生活经验。父母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参观学习和职业体验游戏和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他们将来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感,并发展独立性和创造力。职业体验形式有很多,有一种大型的职业体验所,儿童可以逐一体验感兴趣的职业,通过场景还原和高度的仪式感参与感,儿童在游戏中寻找他的兴趣点,父母可适时对儿童进行兴趣职业的进一步介绍。但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儿童认知而不是选择,不要涉及成人的价值观评价。同样,在家庭中进行职业角色扮演游戏,创造机会让儿童模拟体验职业,比如模拟清洁工打扫房间,了解清洁工的工作内容和所耗时间;模拟门卫给房间站岗,体验其艰辛和纪律;模拟代购,到超市买东西,学习挑选、认识商品,感知金钱和交换形式。适度的职业锻炼和简单的操作不仅有利于幼儿身体协调性的发展,更能逐渐加深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 总结

处于个性期的儿童特点非常突出,也是他们认知社会的最重要的时期。其原生家庭环境如果能有多样化的职业启蒙手段,根据儿童特点去进行职业启蒙辅导,则能更好的帮助儿童加强自我的社会认知。通过学习和模拟场景,让儿童全面体验我们的职业,了解社会体系沟通。增加儿童的眼界阅历,帮助他发现自己的職业兴趣、个性能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想要什么样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唐林伟,罗甜.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论纲[J].职教通讯,2019(11):8-12.

[2] 原溯,范莉莉.特殊儿童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54-55.

[3] 张莉.幼儿园: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能起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253+256.

[4] 李秀天,李国兰.儿童职业启蒙教育探析——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J].当代职业教育,2017(04):86-89.

[5] 刘秀艳,白婕.中国3-6岁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05):68-71.

猜你喜欢
职业意识启蒙儿童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
从校门迈进职门的角色转换过程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