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索

2020-07-14 19:36陶蕾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理想信念

陶蕾

摘 要:政治认同确立与理想信念教育相辅相成。政治认同确立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理想信念教育是政治认同确立的灵魂和核心。理想信念是青年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教育渠道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融入社会生活不够等问题。基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需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拓宽渠道,将理想信念教育融进到专业课堂;创新形式,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丰富内涵,将理想信念教育厚植于日常生活。

关键词:政治认同;理想信念;路径

一、政治认同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统一性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政治认同具有内在统一性,相辅相成。

(一)丰富的政治知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传播

政治知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政治方向以及政治信仰,是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的基本要素。政治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何谓政治,明晰国家政治体制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公共事务及公民基本权益相关常识,熟悉国家方针政策,提升政治认同感与政治参与意识。

(二)积极的政治情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化

政治情感是在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基础之上,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实践中产生与发展的。大学生正处花样年华,体力充沛、思想活跃,对待事物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判断,其政治情感理智与否,对于社会乃至国家的安全稳定有着深远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情感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形成大学生政治情感的良好氛围,通过历史回顾、榜样示范、同辈辅导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社会责任感,建立起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积极政治情感。

(三)有效的政治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外化

政治参与是社会成员通过一定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关于公共政治生活决策的政治行为。通过政治参与,大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更加关心政治,增强对政治的信赖感,发挥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活动规律,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以开展与学生专业发展和成才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为途径。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第一,教育渠道单一,教育影响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阵地。然而,大多数学生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刻板,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自己不想认真听课,不愿深入思考,认为思政理论对自己未来发展用处不大。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直接灌输,不能被学生认同和喜爱,不够贴近学生实际、未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态,上课缺乏积极性,理论教学效果欠佳,教育影响不足。

第二,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缺乏实效性。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灌输、轻实践锻炼,多课堂讲授、乏生活体验。一些学者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在学校会接触到理想信念教育,而大多数学生表示接受理想信念实践教育的机会较少甚至没有。党员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而绝大多数的普通大学生则相当缺乏。理论先行,实践缺失,套话较多而难解决实际问题,总的来看,是停留在认知层面的教育而缺乏情感体验、实践锻炼,难以和学生的已有经验产生共鸣,学生也很难真听真懂真信真用。

第三,融入社会生活不够,消极影响容易渗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获取更加迅速便捷,各种思想价值观念激烈地碰撞,社会意识多样化。一方面体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错误观念和腐朽思想不断冲击学生已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容易造成理想信念的动摇和偏差。当美好的理想不能置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易引起价值的冲突和精神的迷茫。当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现实生活相隔太远,学生便会将之束之高阁。

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需求

一是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变化,理想信念教育呼唤新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首先,理想信念教育要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联系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需要;突显育人育才功能。其次,要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横向上,突破学科和教学法的界限,加强与其他学科、其他部门机构的联系,主渠道和多途径形成合力,全方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纵向上,加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研究,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编排、统筹规划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强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二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紧密,理想信念教育期待新思路。现代社会网络和信息技术使学校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把曾经关在象牙塔的大学生拉出纯粹的世界,他们深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良莠淆杂的网络信息的影响。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学生的理想过早地受骨感现实的冲击,理想信念教育亟需寻找新的出路。“理想信念具有现实性,由社会生活决定又指向社会生活的未来,要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必须贴近现实生活。”[1]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应以社会生活发展规律为依托,强调联系实际,避免主观盲动,在现实土壤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是学生成长环境变化,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新方法。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智力显著发展,身体发育正处于成熟阶段,心理成长在逐渐向成熟阶段过渡,自我意识增强,情感丰富多变,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创造性、批判性,思想较为开放,视野开阔,更具务实性、功利化。“由于对市场经济的曲解和市场经济生活原则泛化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当代青年的精神价值追求也受到冲击,呈现出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重个体轻全局的矛盾特点。”[2]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受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容易出現思想上的疑惑和行动上的偏差。理想信念教育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变化以及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探索新方法、新载体,探索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生又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比如党中央Q萌微视频等,从而使大学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抵御那些消极、扭曲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四、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选择

拓宽渠道,将理想信念教育融进到专业课堂。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不能只守思政课单一阵地,否则教学资源利用不够,教育影响不足。理想信念既基于现实又超于现实,是现实性和崇高性的辩证统一,其精神力量需要和个人的实际发展结合起来。理想信念不是空中楼阁,应将其灌注到个人专业发展的社会理想之中。

创新形式,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于社会实践。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实践性,要做到教学做合一。立足专业和特长,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作为切入点,结合重要节日和重大事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显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演讲、征文比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歌咏比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邀请社会行业领域专家学者或模范人物来校现身教育,举办专题讲座、主题报告会等;建立革命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与社区、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烈士公园等公益单位的合作。”[3]

丰富内涵,将理想信念教育厚植于日常生活。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考察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帮助百姓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最后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贴近环境实际和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看到实现的希望。大学生群体更为关注个人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现实问题,如何将崇高的理想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一项重要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时,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从上海兴业路到嘉兴南湖红船,一群胸怀救国济民远大志向、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理念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4]毛泽东也曾说过,自认同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这一信仰便从未动摇过。可见,理想指引人生,信念决定成败,理想信念是青年自我实现的明灯,是青年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撑。高校应根据新时代发展需求,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之径,构筑理想信念教育这一长期系统工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执着奋斗、自强不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肖祥.“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31-39.

[2]朱白薇.当代青年精神价值追求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3]袁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与教育路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9):134-137.

[4]常培育.堅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N].人民日报,2016-07-13.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