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模式研究

2020-07-14 20:36胡叶帅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高校

胡叶帅

摘 要:高等院校是优秀青年大学生集中的阵地,在他们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需要创新,需要寻找符合实际的培养模式,以此吸引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让他们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模式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是优秀青年大学生集中的场所,在他们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为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我们就必须要积极寻求培养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特别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加快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全力配合和支持,当然更离不开国家、社会以及高校的支持和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模式需要创新,需要吸引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新时期,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做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我们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坚持思想引导,开展方向培养

方向是目标,方向是动力,方向正确能让我们不走弯路、事半功倍。培养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当前,我国正处在进行全面脱贫、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期,因此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引导和方向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我们在进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时,一定要加强方向培养,这个方向就是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最鲜亮、最具特色的底色,同时切实抓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不断深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以及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认知,教育广大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角度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和分析世界,彻底弄明白当前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走向和趋势,认清国内外大势。

当前,我国已经入新时代、新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懂其重要内涵和精髓,同时还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熔铸到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它成为每个青年思想和行为的根本准则,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实现的伟大事业中来。

二、进一步加强培养体系建设,完善保障

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培养体系建设,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提供重要保障。作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培育主体,高校党委以及各院系党支部要自覺担负起培养的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领导,从全局或者本部门视角对培训进行规划设计和制度安排,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有计划、高效推进;另一方面要抓好实际工作落实,要不断完善齐抓共管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多方联动、多方支援的综合育人培养体系。另外还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具体来说,就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应该在高校党委领导下,集合多方力量,建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共青团组织共同负责,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等其他各相关部门、各类课程共同参与的培养机制,形成优势资源共享、多方力量协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做到“三全育人”,确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整体性、协同性和高效性。同时,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还要加强培养格局建设,构建分级培养格局,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在高校内,我们应该挑选出那些思想端正、信仰坚定的有为青年学生,不断扩大培训的规模和影响力度。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合理长期的“人才梯队”制度,避免了优秀生源的流失和促使梯度的形成,保证青年马克思主义的培养成果源源不断,成为更加合理完善的培养体系。

三、强化培养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素质

“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或导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高校一定要强化培养教育团队和队伍建设,挑选那些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而且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老师来担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确保培养实效。

当前,大部分高校教师政治立场坚定,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传播正能量,但是也有极少数高校教师政治立场出现偏差,在授课过程中时不时表露出对党、国家以及社会的不满,甚至出现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和行为,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人作为培养团队的一员,岂不闹出更多的笑话。因此,高校在选择培养人员的时候必须要慎重,挑选那些政治觉悟高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同时,各个教师的能力有大有小、业务能力有强有弱,因此,高校还应加强培养教师的业务技能、理论水平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才能立场坚定,各项素质和技能更加突出。

四、不断创新培养方式,确保培训实效

培养离不开培养方式,好的培养方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要抛弃那些过时、无效的培养方式,要创新培养方式,确保培训工作上台阶。各大高校一定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要根据青年身心特点,在培训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全面做好“四个结合”,不断拓宽培养载体,实行全面育人培养模式。

首先,要将重点培养与普及教育相结合。对一般学生要加强普及教育,拓宽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高普及率。对学生骨干在普及教育的同时要加强重点培养,发挥学生骨干在学生中的榜样作用,以此号召高校学生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其次,要将组织引领与自我成长相结合。组织引领能确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轨道,保证他们在成长中不偏离方向;而自我成长是发挥青年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内化,加深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实现自我成长。

再次,要结合互联网,实行传统培养手段和互联网培养手段的结合。传统手段有自己的优势,它简单、直白、有效,虽然方式简单,但是效果很明显,是前人经过长期培养实践总结出来,因此我们不能丢弃。互联网具有多向互动性和便捷传播性,它更深得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的喜爱,也极容易接受,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大数据,我们可以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大数据平台,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最后,高校离不开育人和育才,因此我们还应将育人和育才相结合、相统一。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我们必须要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和奉献意识,同时要引导其学好真本领,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深入基层和实践,全面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不断增长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的培养,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他曾经说过:“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积极探寻积极有效的培育模式,不断加强和提高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然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复杂且时间长,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不断创新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培养模式,才能为新时代培养出一大批理想远大、爱党爱国、勇于担当、本领过硬、品行高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肖庆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长效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2):63-65.

[2]李延龄,李娟.新形势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意义之我见[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35-37.

[3]黄志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现状和创新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广东部分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2):210-212.

[4]郭超,李廷宪.系统思维:推进实施“青马工程”的思维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34-37.

[5]畢海燕.在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1):136-138.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高校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