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委工作积极性培养与提升的探究

2020-07-14 20:27柴振尧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工作积极性班委

摘 要:班委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委工作效能的發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体、班集体、院校的发展。因此积极探寻如何培养和提升高校班委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班委;工作积极性;培养与提升

学生是高校的重要主体之一,学生对于学校事业发展、教育教学过程、社会实践服务等方面的参与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也影响着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其中,针对学生的管理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和教师的直接管理,另一方面也来源于高校各级团学组织、班级组织所形成的学生自我管理。其中,班级组织中班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力量,充分培养与提升高校班委工作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

一、高校班委的重要性

高校班委是协助和配合校、院系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基层力量。日常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资助政策、评定奖励政策、教学与学业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等基本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渠道最终由班级传达到全体学生中,学生接收到相关信息后通过班委的组织与安排完成相关工作内容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与上报后,方能确保班级学生利益得到保障。

高校班委是开展思想建设、学风建设、文化建设与开展各项班团活动的基层发动者与源动力。高校思想、学风、文化建设既有自上而下推动与实施的关键一面,也有从班级自发而来,从探索、生成、发展再到强化建设的一面,班团活动则主要“原生于”班级内。由班委牵头、班级成员集思广益、全员参与而构建的思想建设、学风建设、文化建设活动与丰富的班团活动相对更生动、更能传达高校青年人的思想、更具影响力与教育力。班委作为“火车头”,其是否具备正向的思想价值观念、清晰的工作思路决定着班级思想、学风、文化建设的水平。

高校班委是助力高校学生工作教师的关键力量。高校班委是学生群体的重要代表,高校学生工作教师与高校班委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高校学生工作教师及时准确掌握当下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群体所关注的热点、及时发现与干预重特大问题的苗头,有助于高校学生工作教师更有针对性、更合理地、更高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

二、高校班委工作开展的现状

高校班委主要通过自荐与竞选产生,当选的班委基本能够以较好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履行班委职责、建设班级、服务同学。但与此同时,在班委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反映出需要重视和改善的问题。

长期工作容易造成懈怠。班委的工作任务相对重,工作内容也较为琐碎。部分长期担任班委的学生会出现“工作疲倦”的现象,这部分班委对于上传下达的工作反应有时会出现“迟滞”,造成工作的脱节,进而影响到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的也会影响到班级同学的切身利益。也存在部分班委只以达到基本标准为对自身的工作要求,造成班级工作仅停留在完成上层下派的任务,无法有效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其他活动。

工作缺乏方式方法,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相对薄弱。部分班委开展班级工作有充足的热情,但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欠缺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导致工作开展的反响度低、工作开展的流程性欠佳、工作分工不合理、“大包大揽”自己承担工作等各种情况,也存在处理疑难问题时欠缺思考,处理问题时不够全面、方法生硬等情况,进而造成同学评价低、自身效能低、自己怀疑与否定等现实状况,最终对班委自身产生较大影响。

担任班委的主动性和意愿低。在现实中,存在一些班级从入学到毕业核心班委均由同一个学生担任的情况。这其中有这班委极具公信力和号召力,班委自身也有较强愿望持续担任班委,班级发展愈来愈优的情况,但同时也存在班级其他成员不愿担任班委,老班委被动持续担任班委的情况。也有存在极个别班级班委不愿持续做、又没学生担任班委,造成断层,需要辅导员介入干预方能解决问题的情况。

对于工作重点和方向的把握能力有待提升。部分班委在开展班级工作过程中有时会忽略活动内容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致性,会忽略思想建设、学风建设,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等,而较为侧重文娱活动。从高校学生管理角度分析,在未能有效把握工作重点与方向的情况下,作为最基本单位的班级所开展的工作内容会与学校主导的方向出现些许偏离,进而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三、班委工作现状成因分析

(一)管理效力原因

客观讲,院校团委、学生会、传媒中心等学生组织,由于其特定的分层组织架构,使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效力,同时加入团队中的成员的目标性较为一致,所以这类学生组织对于团队成员的约束力和领导力相对更强。而有效的组织管理效力可以促进团队相对高效的借助院校所提供的资源与平台开展各类工作和活动,工作和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不仅能够激发团队管理者的效能,使其获得充分的获得感、实现感和成就感,又能够激励团队其他成员更好地投入再一次的工作和活动中,进而整个组织可以实现一个相对良性的循环。

相比于院校团委、学生会、传媒中心等学生组织,班级管理中,班委的组织管理效力因为管理架构的不同与之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来看,班级的管理效力主要取决于班委的自觉管理愿望、班级管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个人影响力和号召力,而自觉管理愿望、责任感与使命感属于不稳定、不持续因素,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个人影响力和号召力属于不确定因素,因此班委的管理效力并非很好维持,班委推动开展工作有其不易的一面。

(二)主观动机原因

部分学生及班委未能正确认识担任班委对融入集体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沟通交流能力、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等与自身成长良好相关发展的帮助,仅从事务性工作开展这一个或几个单一层面看待班委工作的价值。而学生对于班委价值看待的方式将影响其承担班委这一角色的主观能动性。现实中,态度与能力的合力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缺乏态度与能力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将影响班委的工作状态。

(三)客观条件原因

班委在工作过程中,院系或年级提供的培训及学习的平台和资源相对较少,尤其针对学生干部及班级工作的专题指导的培训会、座谈会以及单独的指导交谈较少,这会导致班委缺乏掌握有效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得开展工作的思路受到限制,特别是缺乏处理一些棘手特殊问题时所需具备的良好心态和工作技巧,造成班委在一些工作中出现明显的受挫,产生退缩情绪。

同时,日常针对班委的指导工作较少,班委对于班级思想建设、班级学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的程度会非常有限、理解的角度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这将影响到班委在开展工作中准确把握相关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一方面会导致班委落实工作有偏离,另一方面会导致班委落实工作不用心。

四、高校班委工作积极性培养与提升的思路

(一)动机的提升

人的动机可以来源于获得感、实现感和成就感,这同样适用于班委工作。获得感可归为物质方面的刺激,如奖金、奖品等;实现感可归为非物质方面的刺激,是人由内而外、来源于内心的,例如达到某项成绩后的自我满足和认可;成就感也可归为非物质方面的刺激,是人由外及内、来源于外在的,例如周围人对自己的褒奖、认可、肯定。为有效培养与提升高校班委的工作积极性,需要通过相关举措有针对性地唤醒和强化班委的工作动机。

基于获得感,可制定班委的管理考核机制,定期针对班委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对于年度考核达到一定标准的班委与各级学生干部一样,给予优秀学生干部或其他称号的表彰,颁发獎状,亦可结合高校实际将优秀班委纳入奖学金的奖励体系给予奖金激励。

基于实现感,可结合学校、院系实际,分配一定资源到班级层面,促进班委带动班级申报特色项目、争创优秀班级等,为所带集体带来更多成绩,帮助班委充分实现自我效能感。

基于成就感,可为班委提供更多对外展现自我的平台。可以通过遴选优秀班委做专题分享、发布优秀班委事迹专栏等形式,展现班委工作的风采风貌,树立学习典型,提升班委的成就感。

(二)意识的培养

通过有效的方式聚合班委,开展高校思想建设、学风建设的学习会,将院校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有效传递到最基层的班委中,确保班委与院校主体工作思想的“同频”。再通过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的指导,帮助班委理解如何将“高大上”的思想建设、学风建设工作做的接地气、有温度、见成效,以此真正强化班委的工作意识。

高校可举办优秀建设班级的创建评选活动,遴选出一批全面发展建设的班级作为示范班级,并深度挖掘班级建设后的故事,向广大班级分享展示,用实例的方式引导班委带领班级建设。

(三)学习的加强

为班委提供多层次的培训会和交流平台。针对学生干部所需具备的和班委所期待获得的沟通交流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电子文档的处理能力、会务拍摄能力、团队建设能力、专项业务能力等提供专业人士或优秀朋辈的指导;针对班委日常工作所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召开座谈交流会,为班委提供跨年级、跨班级的学习交流机会,丰富班委的经验;针对班委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工作教师可适时介入,引导班委积极处理相关事务,帮助班委总结经验、学习成长。

(四)信心的支持

院校,尤其是第一线的学生工作教师要主动关心班委的学习生活,要悉心、耐心地指导班委,要给予班委鼓励与支持,帮助班委建立开展工作的充足信心。

参考文献:

[1]赵金洁.浅谈关于培养高校班委创建良好班风的方法[J].高教论坛,2016(16):68

[2]陈玉.高校班委的培养机制与有效实施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147

[3]潘金萍,凌智君.高校班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广东经济,2017(6):191

[4]田晓雪,范例.高校班委管理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5(031):79-79,157.

作者简介:柴振尧(199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药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作积极性班委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世纪联华超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解析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