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020-07-14 21:47刘潇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课堂教学

刘潇

摘 要:高职英语教育要求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偏重于单纯知识的传授,注重单词的用法、语法的应用等的讲解。从本质来讲,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必要考虑加入文化元素,教学过程中也只有注入了文化因素,学生方能真正学会该语言,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实际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文化载体;文化渗透

一、引言

教育部对高职英语教育的要求是必须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深入研究语言教学的本质以及学习主体的特性。教师只有切实了解语言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以及所教学生的基础与特点,才能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文化渗透的意义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说:“语言深深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的习俗生活之中,语言的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语言教学必须结合该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的文化土壤,基本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发展、经济状况等相关文化因素,以及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英语是西方国家的语言现象,其发生、发展和应用的环境与东方语境有很大差别。例如:中国人从小就受到要谦虚谨慎的教育,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受到表扬,往往以自谦甚至自贬来表达谦虚有礼;而西方国家的教育正相反,当他们受到赞美之时,会很高兴地说“Thank you”来表示接受。如果事先不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会认为西方人过于张扬,不谦虚,不礼貌;而西方人听到对方对自己的赞美表示否定和不接受,甚至对方有时还会把自己贬低时,会感到非常惊讶,会认为中国人不够诚实。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发展和教育理念,必然带给人们不同的思想、行为方式和语言表达。只有了解并掌握语言的实际产生和应用的文化背景,才能不流于对语言材料的字面理解或表层含义的解读,达到掌握语言应用的目的。

三、高职英语教学现况

(一)教的方面

很多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主要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量的增加,教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重单词和语法等的讲解,缺乏传输相应语言文化知识的意识,或者对相关背景及文化知识相对欠缺,课堂上只能简单地进行单词和语法的知识性讲解,对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提高尤其是现实交流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即使有些英语教学计划列入实用教学内容,也容易走入功利性极端,比如,培训个别特长生参加各项比赛,这并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发展。英语教学长期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与人文教育因素,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不全面不扎实,难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

(二)学的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来自英语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高中阶段甚至初中阶段的日常交际用语、基本语法知识和词汇都没有达标,普遍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英语基础薄弱,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更差,对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学习效率低,主动性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即使是班里英语学习较认真、考试成绩较高的学生,也只是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及语法等课本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四、改进建议

(一)改进教学设备

英语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传统的“讲授型”英语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学设备已无法跟上现代化教学发展的要求。英语听、说、读、写、译各个教学环节都需要在一个动态的和贴近英语实际应用环境的氛围中进行,信息化时代也促使教师的讲授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质的改变。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课程、云课堂等教学形式,传授有关英语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在这种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的动态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切实做到在教学中加强文化因素的渗透,更能体现出英语教学的时代性,增加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并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兴趣。

(二)更新教师理念

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语法传授和单词讲解等知识点的灌输与训练,照本宣科已形成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质量,所以教师教学思想的更新非常必要。只有教师本身认清了文化因素对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文化内容渗透的比例。如此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使学生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切实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渗透途径有以下四种方式:

其一,可以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基本了解语言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环境,来加强文化因素的渗透。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大致包括该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重要城市发展状况等。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做到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帮助学生解决教材中因该部分文化知识欠缺而带来的理解困难。比如,英国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岛国,其岛国性质推动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其人民自远古时代便拥有进取心和扩张欲,这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和成为“日不落帝国”找到了切实的根据,这些内容在大量的英語文学作品中和课本中也会频繁出现,如《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设备,为学生展现直观的画面,并配以生动的情节内容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认识和了解。比如,通过观看和介绍原版影视剧及录像材料等,将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情境原汁原味地展现给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文化的渗透。

其二,可以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来强化文化因素的渗透。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如英美国家传统节日很多,教材和文学影视作品中不可避免会有所涉及,像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些繁杂节日的来历就会感到费解。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就可以加入相关历史文化因素,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节日习俗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理解。比如,讲到万圣节,可以适当介绍万圣节的来历,通过介绍,学生就会对这一节日有较明确的了解,对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也就变得相对易于理解,并且还会由此对英语课产生兴趣。

其三,可以通过介绍英美社会文化生活来强化文化因素的渗透。日常文化生活是学习中遇到较多的情形,比如,在涉及英国人的性格问题时,或者在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应介绍一下英国人的普遍性格特征,即英国人待人温文尔雅,路上行人互相让路司空见惯,“Thank you”和“Sorry”更是他们挂在嘴边的用语;走在前面的人永远会扶住门,等待后面的人经过;在没有交通灯的路口,永远是小车司机微笑着挥手让行人先过;英国人从不去打探别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间,不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强加在别人身上;英国人对他们不认识的人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亲切友好;刻板也是英国人的性格特点之一;英国人重法制、守秩序,但如果走极端的话就难免显得不够灵活,“约翰牛(John Bull)”是英国人的象征动物,代表英国人的性格固执倔强,等等,了解这些可以使学生对英国人的性格形成总体上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学习中遇到的有关情形,加深对英语文化作品的全面认识,并且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就不会发生询问英美人年龄或婚姻状况等西方人忌讳的话题。

最后,教师可通过布置讨论话题、书面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欣赏英语原版影视优秀作品,阅读西方优秀的文学著作和报刊杂志,并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评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看所学自编情景剧并进行表演,制作相关PPT,在课堂上演示等,充实学生业余生活,使学生不断从中汲取丰厚的文化养分,培养文化素养,主动拓宽文化视野,從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能。

五、结语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各学科的教师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都应为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尽心尽力。而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形势之下,尤其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其作用就变得更加重要,掌握英语已经成为现代技术人才的必备条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对培养新世纪技术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为担当起培养重任,就要认真研究语言教学理论,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认识到文化因素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做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渗透,切实在日常教学中采取有效行动,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罗选民.英美社会与文化[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徐文君.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119-120.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进行文化渗透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