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电商专业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20-07-14 21:47沈际杰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互联网

沈际杰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动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适时而动,引入电商发展的模式。本文就以中等职业教育电商发展为背景,分析探讨农村“互联网+”的实践研究,针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来探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农村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商事业在国家大力的扶持下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战略的实施,农村电商人才需求更是与日俱增。面对国家农村电商事业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应农村电商市场的专业人才是农村中职学校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创新,农村振兴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头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家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而农村对电商的接受程度也正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逐步缩小,一方面农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让农村逐渐成为了互联网消费的主战场。随着腾讯、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针对农村市场纷纷推出了相关的金融服务,大大促进了农村人口的互联网消费,使农村网民群体不断壮大,经济需求日益增强,然而这些农村网民中从事与电商职业相关的专业人数比例很小,少数从事电商工作的专业人员中,也存在着未能和农产品及服务有机紧密结合的情况。这种问题是电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当然也与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密不可分。

例如,在中职电商专业教学《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教师讲授“制作宝贝详情页”时,往往会选择大家比较熟悉的服装、鞋子、电子产品等来分析这些产品的目标客户,提炼产品卖点,制作精美店招和推广页面,很少有将麦子、大米、桃等这些常见农产品作为分析对象,使得学生对农产品的电商推广要领比较陌生。这也说明中职学校对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内容和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普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二、中职学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生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意愿不强烈

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较多是出生于农村,农村生活经历较多,对農村电商市场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他们回归农村的愿望不高,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掌握电商从业技术之后,可以到大城市去发展。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人才短缺较严重。

(二)中职学校电商专业对农村人才培养重视不够

目前中职学校把农村电商市场作为电商人才培养的方向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农业不搭边,只有极少数学校会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增设与农业相关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培养了大量的电商人才,但针对农村市场的人才很少,专门从事农产品电商工作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电商市场更加广阔,电商人才短缺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三)中职学校电商专业农村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主要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部分电商专业教师承担。由于缺乏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的了解,或者是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性不明确,没有更具体的工作需求作为教学的导向,所以教学过程中只能按照更宽泛的电商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重商务轻农业的现象,缺乏针对农村电商市场的具体情况的教学,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

(四)中职学校电商专业对农村人才培养技能体系不够完善

中职学校电商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由于对农业相关知识涉及较少,电商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对农业知识与电商专业技能的融合性,不能很好把握。电商技术手段设计风格语言更加侧重城市化和商务化,不能很好地贴合农村农业的风格特点,人才培养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不全面、不完善。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别,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参差不齐,不能够更好地适应农村电商市场的需求。

三、中职学校电商专业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一)明确电商专业农村人才的培养目标

电商专业农村人才的培养,要以全面素质发展为宗旨,以专业技能为目标,依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为主线,更加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与农村农业相关产品及服务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了解农村电商的特点,提高对农产品的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并能利用互联网做出风险评估,从而指导农业生产。以期通过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掌握各种农产品及服务的网络营销技巧,走出校园就符合各大涉农电商平台的要求标准,上岗即能胜任农产品的管理、销售、运营等工作的农村电商人才。

(二)完善电商专业农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实用型的人才,电商专业亦是如此。合理的农村电商课程体系,是培养农村电商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基础,符合农村电商市场的课程,才能够让学生熟悉农村市场特点,农产品的特性以及服务的要求,掌握农村农产品市场的变化规律,同时能够更好的对市场走向进行分析,实时调整电商销售策略,使农村电商的发展更加健康。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产品特点为准绳,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不断完善和创新,逐步形成电商专业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电商专业农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电商人才的前提,电商专业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和技能化,特别是农业相关方面的培训,加强与本地涉农企业的交流合作,让教师去体验学习,直接参与企业实践,真正去接触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对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以便能够用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同时也可以邀请农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师生做讲座,提高师生对农产品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电商专业农村实训基地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最好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学校和当地涉农乡镇企业合作建立电商实训基地,以及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开展网上销售合作试点,让学生学习理论以后,能够真正接触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检验自己学到的电商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真实操作的能力。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学习和改进提供指导,更关键的是能够把所学的技能应用于实际操作,使得农村人才从日益发展的电商机遇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互联网+”电商发展策略对于乡村振兴举足轻重,但其人才的培养策略并无完整的模式可以借鉴。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经过探究、实践、改进直至产生预期的效果,这个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宋祎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地方政府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杭州:浙江大学,2019.

[2]王银萍.民族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傅哲宁.“淘宝村”分类与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9.

[4]朱涛.先天禀赋、网络关系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D].南京:南京大学,2019.

[5]童婧.“互联网+”时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5(14):22-23.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的电商专业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ZY19156)成果论文,参与论文编写的还有张会暖、郭小翦、潘丹阳、白从稳、王茹、张楠、刘娟、王浠兆等8位老师。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互联网+互联网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