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2020-07-14 21:47王立花马学海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政治传统文化

王立花 马学海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高职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引导其在传统文化中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健全人格,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我国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之一。高校要想加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应以文化知识为辅助来制定人文素养教育方案,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对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将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当今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全民整体文明程度。因此,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礼仪、精神风貌,用当今的时代特征为标准进行创新,以此促进高职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其历史意义非常深远。

一、目前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状况

高职生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高职生文化素养的整体情况而言,情况不容乐观。随着教育理念与方式的转变,当前高职学校办学的主要理念主要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技能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重技能,轻知识;重应用,輕理论;重专业,轻人文。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多年前就开设了人文素养课,收效也比较明显,但是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那就是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仍然是以知识教育为主,人文教育还是没有集中到传统文化教育上来。

大部分高职生文化底子差,知识积累不够,缺乏文化自信,过分重视技能学习,忽视人文精神,甚至出现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世俗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较深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热衷于游戏产品、网络小说等快餐文化。导致学生在人文科学素养、人格养成、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精神,对未来没有比较长远的规划,对生活缺乏自信,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重视传统文化,激发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内在优秀基因进行渗透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起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价值观、人性精神。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源泉。传统文化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由于拥有心灵的体悟,它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中国文化深处的灵魂,是诗意背后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的体现。

高职生必须建立精神价值,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使自己的心境更为开阔,性情更为豁达,人生更为深刻,生命更有价值,以满足精神的追求,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普及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由单一的专业能力要求向对人品、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健全人格的要求转变。

这些能力的培养,恰恰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得以体现。一方面传统文化能够增强高职生的知识素养,一方面能塑造他们的意志品质,对提高高职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够鼓励高职生不断汲取我国优秀文化,打造高尚的思想境界,重塑完美人格修养,这将是我国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

传统文化是培养高职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要培养高职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应该倡导高职生尽可能多的接触我国文化精品,不断理解其中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学习优秀知识分子忧国伤时的家国情怀,民族英雄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引导高职生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从传统文化中品味精神,锤炼情操,塑造人格。

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责任感

研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面向公众,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度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类优秀精神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全面发展民族的理想人格,在于塑造和肯定个人的意志品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层面上有利于加强修养,提升境界;在社会层面上有助于打造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永远是我们,尤其是青年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保障。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加以创新,保持优秀的文化传统,既是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华民族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至今依然展现着强大的活力,这也是高职院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养分。深入挖掘文化精髓,弘扬传统美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五、多方入手,探寻教育途径

高职生是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重要人才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建设力量。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民族振兴,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要多渠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高职生学习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强化文化自信。

首先,营造环境,积极引导,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能脱离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高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维情感易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导他们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要努力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国家要通过报刊杂志,网络传媒等渠道重视宣传引导,加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要为高职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上下联动,形成立体育人价值,保障和促进高职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应在环境育人上下功夫,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校园建筑艺术,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学生活动中心或者建造人文景观,打造精品大学生社团,教育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营造浓郁文化气息,让校园承载环境育人的功能。

其次,重视宣传,强化教育。用高职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高职生学习文化知识,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内涵,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借助特殊纪念日、传统节日,打造精品活动,以专业为支点,设立技能文化节或艺术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强文化教育。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最后,不断探索,开展活动。积极发挥校园内在文化的导向、辐射作用。学校要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极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诗词朗诵会、对诗会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开展文化教育。

六、结语

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运用历史文化观,认真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勇担教育的历史重任,重建传承优秀文化平台,应以文化知识为辅助来制定人文素养教育方案,不断增强高职生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和感召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清淮,朱玖.中国文化史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2]龙榆生.宋代之民族词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3]孔键,李放.温古知今[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

[4]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85.

[5]靳义亭.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PLXJ201711。

猜你喜欢
高职生思想政治传统文化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