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2020-07-14 21:47张小娟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研究

张小娟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关系入手,就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展开研究,分析造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良的主要因素,并借此提出解决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措施与方法,在分析宿舍人际关系产生的多维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研究

一、引言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一般都源自于自我认识发展中的偏差、人际交往障碍、情感问题、适应学习和就业压力。盲目坚持自己的立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盲目追求自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这几乎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也是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而在这些问题中,宿舍人际关系是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面对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已经高度重视了起来,并且积极探索和开展了针对校园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教育手段。

二、调查研究

本文以武汉几所专科及本科院校为研究對象,以问卷法为主,文献法、访谈法为辅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10000份问卷,实际回收9660份,其中有效问卷9170份,对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发生冲突的原因,研究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出现冲突的解决方法,通过统计得出主要的寝室矛盾和由此导致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引起寝室冲突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提出构建和谐寝室的对策。

笔者认为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人格特质与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地域差异、经济条件、个人生活习惯、专业、年级等。

人格特质与气质类型上,很多个体都是很难发生改变的,因此,同一宿舍的不同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对人际关系会发生影响。

在性别上,笔者认为男生在性格上的冲突性和排他性均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情感体验会比男生更丰富,所以大学男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现象的比例要高于女生。

在性格方面,与个体生活习惯一样,不同学生性格不同,也无法简单界定学生性格的优劣,所以本文的假设仅仅根据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认为性格会影响寝室人际关系,性格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在独生子女问题上,笔者认为独生子女交往经验较非独生子女少,所以独生子女的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现象的比例要高于非独生子女。

在地域差异问题上,笔者认为学生来源城乡地域差异会加深寝室成员之间的隔阂,有时会引起寝室关系紧张,并且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会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同时,城乡生源在宿舍生活过程中也会因为个体体验和感受出现人际冲突,由此影响心理健康。

在经济条件方面,我们会发现,大学宿舍出现的两种现象,一种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或来源于城市的学生相对更加自信,会选择和条件相当的学生关系更近;另一种为条件较差或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会更加倾向与自己同类或同样生活习惯的同学交往。与此同时,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超强自尊作用下,这类同学中也会出现自卑感明显或独来独往的情况。长期下去,这类学生在强烈的自尊与自卑心理的驱使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大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没有具体的规律可循,相对初高中阶段更加开放自由,不存在单一的对立面,所以对此只能关注到个体生活习惯对其他室友造成影响,因此影响宿舍人际关系。

在所学专业方面,笔者将大学专业粗略地分为文、理、工三部分,我们认为文科学生更加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当然情感也会更加丰富一些,更加会表达感受,寝室人际关系质量会高于其余两种专业。

在年级方面,宿舍人际关系与室友之间的相处时间和熟悉程度有关,能够长期在同一宿舍居住并正常沟通的宿舍,相互了解也比较深,室友之间对彼此的性格也比较了解。随着大学生心智的成熟和成长,会更加成熟的思考问题,会尽量避开一些小问题,交往经验也会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室友交情,交往技巧更加多样,所以,高年级的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情况低于低年级。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分析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分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各种各样,学生很多方面的生活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宿舍成员之间的生活习惯的差异会使其产生矛盾。

行为习惯。诸如在宿舍大声喧哗、吵闹、不能按时作息、各种嘈杂的娱乐活动影响到他人正常休息从而产生矛盾。

卫生习惯。根据笔者调查了解,一些学生个人卫生较差,个人物品乱放,垃圾随处扔,袜子随便放,随便乱用宿舍他人物品不及时归还,或不爱惜、不讲究清洁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宿舍成员之间产生隔阂。

来自不同地域的人,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同学,宿舍成员相处时更容易产生冲突。

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宿舍成员在互相交流、沟通时也会因为认知的差异极易产生分歧,会对宿舍关系造成影响。

家庭背景的差异,如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会明显的在宿舍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个人社会经历,大学生的社会经历相对比较欠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比较表面,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够成熟,无所适从。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与人交往,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与舍友相处时,个人中心主义比较明显,很少能够包容和理解他人。

(二)客观原因

受当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由于竞争日益激烈,高年级的大学生因为就业压力或急于实现个人理想,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忽视宿舍集体生活,成员之间正常交流无法维持,渐渐地会出现相互冷漠的态度,矛盾产生在所难免。另外,笔者了解到的宿舍公共问题,诸如,宿舍内部任务分配问题,宿舍费用分摊不平衡,住宿条件,宿舍集体活动,宿舍成员专业不同平时课程安排时间的差异等均会影响到宿舍成员的关系。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有与人交往的动机,也很想友好地与室友相处,但是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这才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宿舍是大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日常生活起居、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宿舍成员之间保持正常交往,对关系的建立具有很大意义。大学生宿舍成员来自不同地方,家庭环境、地域差异、生活习惯、文化差异、个性特征等各不相同,将这些不同的个体放在同一个环境中时出现矛盾在所难免。大量的案例和调查均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会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更甚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悲剧。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宿舍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无论是对于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将来走上社会后适应社会、自我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研究,能够让学生及学校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在校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宿舍人际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中的重中之重,宿舍人际关系也是其成年后在求学生涯中情感支撑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如何做人的真实体现。若在这个重要转折阶段人际关系不能很好的形成,不能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校园支撑将大大削弱,宿舍内的“小群体”“小团队”将对校园这个“小社会”产生直接影响,将对步入社会这个大群体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

有助于学生学会看待各种差异因素,学会理解、包容与尊重每一个不同的个体。能够让更多新时代的大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同样,作为踏入高层次的相较更为自由的大学生活而言,每个个体在心身各方面都会更加成熟,更加有包容性和领悟能力,能学会看待个体差异,尤其对生活在一起的室友来讲,更应该注意理解和尊重他人,不随便评价他人,不心生嫉妒,不带着狭隘的心胸對待他人,不带着有色眼睛放大看待他人的不足,因为一个人的人格和气质是很难改变的,而这些又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个体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鼓励和鞭策学生走出自我的小空间,积极主动地与室友、同学良好沟通,学习人际交往知识与技能,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社会是一个人与人时刻都要沟通和交往的环境,任何人脱离社会都无法生存,而大学校园除了培养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培养个体如何做人,特别是人际交往相关知识。因为大学生作为半个社会人,在离开学校,即将进入社会工作实现自我理想与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社会中的其他人接触,良好的人际互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得与失。这些因果关系最终会形成心理反应,影响到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应该多学习多涉猎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进行积极地自我身心调适,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阅读知名人士的传记,来了解名人身上的人际交往发光点,以此学习人际交往中的小技巧。

参考文献:

[1]刘春雷,李铁镔.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1):81-84..

[2]李艳娜.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3(1):249-250.

[3]陈敬道.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11):246-24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