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困生的古诗文教学策略

2020-07-14 21:47潘润燕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文学困生教学策略

摘 要:古诗文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源远流长。但是,有不少学生对古诗文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语文学困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语文古诗文教学与音乐、美术、剧本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摆脱厌学心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学困生;古诗文;教学策略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但由于年代久远、语言习惯的改变,其对当代的中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厌学。对此,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现实,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有效的方法,探索古诗文新的教学模式,让学困生乐于学习。

一、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古诗文呢?

首先,学习古诗文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这些篇章堪称经典,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习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文化,还可以从中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活风貌、做人准则等,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

其次,学习古诗文还可以陶冶情操。古诗文语言凝练、思想丰富、情感真挚,特别是古诗文中“爱国”“亲情”“友情”“美德”等内容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的成长大有益处。“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内在气质。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最后,学习古诗文更是中考的需要。教育部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说明,在新编的统编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重。全套教材选编古诗文132篇。在中考中,古诗文考点包括了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古诗鉴赏,还有古诗文的默写,其中,默写就占了10分,相对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等考点来说,其所占的分值比重较大,所以学生必须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而教师也必须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更何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古诗词,对于写作大有帮助。作文中引用或者化用古诗词,能够增加文采,使作文更上一个台阶。

二、学生厌学古诗词的原因

古诗文指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以及文言文,其历经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說,记录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考的重要内容,更对初中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诗文虽然如此重要,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不乐意学习,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困难。我国古诗文虽然博大精深,但年代久远,特别是近代提倡白话文以来,文言文就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相对于白话文,古诗文中许多词的词义发生了改变,再者就是语法以及句子成分的变化,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又枯燥乏味,所以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古诗文成为了初中生学习的一个难题。

第二,应付考试,死记硬背。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没有现实意义,但又碍于古诗文在考试中占的分值比重较大,为应付考试,只能选择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属于机械记忆,学生不理解或是一知半解,只能靠反复诵读和抄写记下来,这种方法耗费时间较多,且学生遗忘的速度也较快,背了又忘,就等于做了无用功,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厌学的念头。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主要是考什么就教什么,重点在于背诵、字词句的积累以及翻译。教师的串讲、串译,纯粹是单纯的知识点传授,枯燥乏味,十分无趣,故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

三、语文学困生学习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一)音乐歌曲教学法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教学中把音乐与语文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枯燥乏味的古诗文,更应配以音乐教学,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流行音乐与当前社会群体的普遍心理和关注点相契合,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作为中学生,走在时代的前面,更是潮流的先锋,因而更热衷流行音乐。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引入流行音乐。例如,在教文学大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时,笔者就曾经下载了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跟着学唱。学生背书难,但是学唱歌记歌词就不一样了,音乐歌曲有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学会唱,记下了歌词,那么背诵默写就不成问题了。这种音乐教学法对学困生来讲,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2018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经典咏流传》这一大型文化音乐类节目。这个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元素相融合,用流行歌曲的方法演唱古典诗词,同时还有专家对诗词的解读。学生看节目时,不仅能欣赏音乐,还能通过专家的讲解去理解文章。教师可以把这个节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看节目、赏音乐中快乐地学习。

(二)图片绘画教学法

绘画是运用色彩和线条反应现实生活的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形象性。文中有图,图中有文,图文并茂,美术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将绘画这种直观的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取绘画之长,补语文之短,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可视的艺术。把绘画与古诗文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绘画的同时,完成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学习。王维的诗堪称诗画结合的经典,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到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在预习时,笔者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每一联诗画成一幅画,并在课堂展示、赏析,这种直观的方法,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学习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还有《竹里馆》,这是课外诵读古诗,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可不作深入分析,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讲解自己作画,在背诵时不断回顾画中的内容,就能够快速把诗歌背下来。除了诗歌,还有其他的一些山水小品文的教学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

(三)剧本演绎教学法

戏剧通常借助文学、音乐、表演、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戏剧的表演性极强,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戏剧引入到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枯燥的串讲变为表演,让学生以兴致勃勃的姿态投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中,进而从厌学变为乐学。为更好地演绎,学生作为演员,必须要熟悉剧本,用心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这一过程就是对古诗文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准确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还能悟出文章主旨,从而能够轻松快乐地完成课文的学习。例如,在学“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时,笔者就根据课文内容,将其分为四个片段——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辞官、荣归故里,让学生去演绎。课前,让学生自己看课文,结合注释编写剧本,排演。课上,学生发挥自我,尽情演绎,把木兰的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厚,在排演和欣赏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赏析木兰的人物形象。此外,在《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学习中,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特别是智叟和愚公的辩论部分,学生通过演绎能准确把握这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有许多叙事性较强的古诗文也可以与剧本演绎相融合,如《记承天寺夜游》《周亚夫军细柳》《孙权劝学》……剧本演绎这一新的古诗文教学方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可观的艺术表演,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演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爱上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培养审美体验,提高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基于部分学生厌学的学习现状,教师必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古诗文学习与音乐、美术、戏剧有机结合,探索出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教学方法,调动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率,使古诗文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张风生.如何教学困生背诵古诗词[J].考试周刊,2012(38):25.

[2]李红艳.音乐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8):47-48.

[3]邱云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分析[J].新教育时代,2018(14):81.

[4]常文娟.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以语文教材中王维的诗歌为例[J].名作欣赏,2017(2):89-90.

[5]程秀凤.浅谈教育戏剧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9(3):73-75.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广西教育学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有效促进初中学困生语文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7C11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潘润燕(1989—),女,汉族,广西合浦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有效促进初中学困生语文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古诗文学困生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