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升幼儿积木游戏的建构水平

2020-07-14 21:47杨柳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提升

杨柳

摘 要:积木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幼儿积木建构水平则是检测幼儿积木游戏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幼儿积木游戏的建构水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积木游戏;建构水平;提升

积木游戏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式玩具,但积木玩具仍然能在庞大的玩具体系中占据着一席重要之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积木游戏对学龄前儿童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在积木游戏当中,幼儿积木建构水平是评价幼儿积木游戏效果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积木游戏的价值、存在问题、建议等方面讨论如何提升幼儿积木游戏的建构水平。

一、概念界定

积木游戏是建构游戏中的一种。学者刘焱认为,积木游戏是幼儿以积木为物质基础开展的象征性的建构游戏活动。彭佩云认为,积木游戏是儿童使用积木进行建筑和构造的游戏。

“建构”来源于英语中的“tectonic”,是建筑专业方面的名词,是指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和构造,在建造的时候,特别强调建构者的技能、空间结构把握、原材料的运用等。“水平”这个词则有多种解释,本文主要指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张晓霞认为积木建构水平指幼儿利用个体积木进行空间搭建能力,其作品最高搭建技能作为积木建构水平的认定。

二、积木游戏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

积木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积木游戏应该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积木游戏有利于幼儿健康。幼儿在就行积木游戏时,需要重复不断的移动积木,他们的身体机能因此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有限桌面空间进行积木游戏时,由于积木材料体积和场地的限制,幼儿要精确地把积木放到合适的位置,需要脑、手、脚全身的配合与协调。

第二,积木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开发。积木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的提升。有研究证实,家长跟玩娃娃和玩积木的幼儿进行对话,发现积木游戏更能激发幼儿表达欲望和表达质量;在积木游戏中提供图片、音乐等信息,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第三,积木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能力拓展。积木游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幼儿在积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摩擦与矛盾,通过沟通、协商,最终得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积木游戏也可以就行进行角色扮演,进而产生更多互动和情节。

第四,积木游戏在科学领域中的价值。积木的形状、尺寸、数量等特点是幼儿数學概念启蒙教育的理想教具。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一”和“多”数量关系、分类的概念、面积的概念、上和下、里和外等抽象的空间关系概念。

第五,积木游戏在艺术领域中的价值。在早期的建构作品中已经出现对称、模式这些典型的造型。除此之外,幼儿的建构作品是对其生活经验的一种再现过程。例如,幼儿建构房屋的时候,他会把左边的屋顶设计成三角形,右边的屋顶设计成半圆形;在搭建车库时,用两个大的菱形积木,形成一个长方形的车库大门,然后在大门上方摆放两个正方形形,一个正方形是灯的开关,另外一个正方形则是遥控按钮,这些都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种体现。

三、幼儿园积木游戏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第一,游戏材料投放不合理。幼儿园限于经费和场地,采购的游戏数量和种类不能满足游戏的开展,长此以往会破坏幼儿对积木游戏的兴趣。有些幼儿园进行大型积木游戏时,只能将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积木材料凑在一起,因为尺寸不统一,就会造成积木尺寸比例不协调,破坏了积木之间互补的特性,给搭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建构的质量。

第二,游戏材料投放缺乏指导。幼儿园投放积木时缺乏指导,导致一些老师凭借自己喜好选择材料投放,有些为节约回收时间投放数量有限的游戏材料,甚至简单的把积木材料平均分配到所有的班级当中,不区分幼儿年龄和班级等。原因是教师缺乏理论培训和指导,这样不利于幼儿教师对积木游戏的理解,也不利于幼儿积木游戏建构水平的发展。

第三,游戏指导策略不一致。理论界对幼儿游戏是否需要教师干预这个问题尚未达成一致,一种观点认为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人,应该由幼儿自己根据意愿进行选择;一种观点认为,幼儿缺乏自制力,如果成人不进行干预,幼儿的游戏水平就会发展缓慢。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幼儿年龄较小自身积木建构水平低,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指导;第二种是幼儿年龄较大有一定积木建构水平,不需要对积木游戏进行深入指导;第三种主张不要干预,负责把积木材料提供给幼儿,只负责他们的安全,让他们自己自由感受和体验,游戏过程中无需对他们进行评价。

第四,游戏评价方式不科学。幼儿教师对游戏观察和评价是幼儿建构能力和兴趣得以快速提升的保障,但在实践成长过程中教师评价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一是评价内容简单,教师仅仅从外形对积木作品进行评价,往往忽视了幼儿对作品的情感态度、创作能力、时间和精力投入以及不同形状之间的组合想象等方面的评价;二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进行评价,幼儿自评和同伴之间的互评也是缺乏的,家长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更加缺乏。

第五,游戏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多数幼儿园由于积木游戏区空间限制,没有足够的场地保障,所以每次能参与的幼儿数量不多,精确到每周每位幼儿到游戏区玩积木游戏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每次玩的时候,除去开头的构思、讨论分工以及游戏结束收拾积木的时间,实际上幼儿每周实际参与体验积木的游戏时间是不合理的。幼儿体验积木游戏时间少,游戏时间设置不合理,游戏效果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幼儿建构水平的提升。

四、提升幼儿积木游戏建构水平的建议

第一,游戏前的准备。在积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在幼儿的协助下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补充一些常用的辅助材料和替代材料,这为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搭建兴趣,还能起到隐性指导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图片的展示这种方式来提升幼儿游戏的经验,在适当的条件下,还可以带幼儿进行田野调查,这样才能更直观的了解所要搭建的物体形态和空间关系,有利于建构水平提升。

第二,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根据游戏过程出现的不同情形进行针对指导。例如,当游戏遇到困难的时候,利用幼儿爱模仿的天性,在幼儿的旁边用类似的材料进行搭建,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模仿;教师还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进行语言指导,这样利于幼儿克服依赖心理,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

第三,游戏经验的分享。作品搭建完成后,游戏并没有结束,游戏经验的分享和交流也是游戏能力提升的关键。作品完成后,教师把幼儿组织起来进行分享和交流环节,教师把展示的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搭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搭?是怎样完成的?遇到什么困难?自己是怎样去解决的?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幼儿将积木按类别回收整理好,方便下一次使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专门组织一场经验分享交流会,将一段时间收集好的幼儿积木游戏的照片和视频进行播放,让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内容可以涉及困难克服、分工合作、经验分享和点评作品等方面,这样能让积木游戏经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四,游戏时间的合理分配。在导入环节,幼儿能掌握建构物的结构特征,突破了建构技能的难点,但是过长的导入时间会削弱幼儿建构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主体游戏时间太短会增加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概率,并且还会加剧教师高控游戏的指导状態,所以,当主体游戏的时长能保证在50分钟以上,教师高控式的游戏指导状态就能得到极大改善,正向的指导效果也会上升,幼儿发起的指导行为也越来越多;交流点评的时间过短会导致幼儿的游戏建构水平得不到升华,游戏情感得不到共享,此环节时间可以适当增加;最后,收拾整理积木材料的时间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材料数量适当调整。因此,在合理有效的时间内,幼儿发展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第五,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建构能力是积木游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评价幼儿游戏建构水平最重要的标准,引导幼儿掌握相应的建构技能是教师提升幼儿积木游戏水平的关键,而在引导幼儿之前,教师自身必须先掌握建构技能,领会建构中所蕴含的物理和数学等规律知识,了解基本架空、交叉架空、对称性围合和切角盖顶等建构技能,明确幼儿掌握建构技能的重难点所在,引导时应因地制宜采取讲解示范、环境暗示和范例比较等方法,这些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提升其积木游戏的建构水平。

总而言之,积木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应该把提升幼儿积木游戏的建构水平作为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彭佩云.幼儿教育词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张晓霞.4-5岁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提升极其对几何空间能力发展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5]崔希娟.积木的不同投放对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提升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从专业技术人员到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提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