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与育人发展相结合

2020-07-14 22:26臧瑞芹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育人发展

摘 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文化课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及爱国之情才是社会最需要的。在教育教学中,怎样把知识传授与教书育人做的更好,让知识与育人发展相结合才是教育者应该潜心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育人;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来说,不仅在体育活动中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情感和意志品质等,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力和行为,而且还担负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意志的培养。因此说体育课教学与教书育人的发展要结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体育教学与教书育人发展相结合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体育教学经验和实践,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作者简介:臧瑞芹(1970—),女,汉族,山东莱西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一、体育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体育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直接决定着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及教学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师本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在同学们的心中直接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干净、利索、有活力的体育教师,他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班级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干净、利索、有活力的良好状态。所以体育教师自身就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时刻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感染、教育、启迪学生,从心灵上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凭借良好的个人魅力去吸引并感染影响着学生,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寓情于教,动之以情

体育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优越条件——交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条件与学生谈情感、兴趣、运动损伤、生活常识等知识,尽情地进行心理交流和疏导。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以情动人,提高课堂的教学魅力。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强,世界观已基本形成,在这种有利的情况下进行教书育人,可以让学生自觉愉快地被接受,利用经常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进行形象的教育,还可以转化为学生迫切的要求——延伸问题的探讨,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体育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优秀同学去感化、沟通与其关系不错的、存在某些缺点的同学的思想工作,存在缺点的同学也容易接受并改正。

体育教师本身的素质也影响到其在学生中的威信的建立,教师本身能做到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崇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没有偏向、一视同仁的美德,在学生中的威信自然要高,再加上老师精通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能力、训练能力等都会受到学生的崇拜,这样才能达到师生之间感情融合、思想交流无间隔等。但是,教师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合理善意地疏导而不是压抑;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批评,善于控制自己对学生的反感和抱怨,这是教师树立威信,建立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基础,这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结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在练习篮球行进间运球过障碍物训练时,摆放一些有难度的障碍物、丈量间距等工作可以让学生亲力亲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篮球运球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肯吃苦、克服困难的好习惯;在练习跳长绳时,可以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及良好的优秀品质。在体育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教学内容,都能把做人、诚实、守信、拼搏的好品质渗透其中,使体育课真正成为体育教学与教书育人发展相结合的好契机。

四、体育教师应当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主动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沐浴在阳光下,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体会运动带来心灵与身体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各方面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是非常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心,如果学生没有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体育课活动和锻炼也能最大程度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心灵与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促进学生心理与身體健康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利用体育活动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与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从体育理论和锻炼中受益。

传统的体育课趣味性不足,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与呆板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练习的热情,而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课前准备运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拉伸效果。在这基础上,教师应选取具有针对性的且运动幅度较大的拉伸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活动,比如让同学们排成一排,双腿接在一起,以趣味性的扎马步方式活动膝盖与脚腕等关节,之后利用甩手臂的方式活动上肢肌肉,这样不仅能突出课前准备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取得良好的拉伸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应拓展体育练习项目,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课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材的安排,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与自身场地,结合学生需求等增加不同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创新性教学。此外,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课教学中适量安排一定的“拓展训练”,如开展亲近大自然的长跑练习、爬山等趣味性体育运动。还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如信任背摔、盲目方阵等游戏活动,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五、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及时处理好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由于是室外教学,学生活动自由度大,空间也大,所以一些不可预计的突发事件容易发生。突发事件可小可大、可轻可重。鉴于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具有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节体育课是否成功,不光要看把知识、技術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情况如何,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看这节体育课学生的安全系数如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把突发事件降到最低,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充分备课,把可能出现的事故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同时在课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有可能出现事故的动作要做到防微杜渐,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且有针对性。具体表现在:课中多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表扬时多采用公开的方法,批评时多采用一对一的方法;批评时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严肃诚恳,切记简单粗暴;绝对不实行集体处罚、随意终止教学、停课、罢课、将学生赶回教室,甚至放任不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多以小组活动及团队协作为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多设小组长和体育骨干,建立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制。

六、体育教学中依靠班集体的力量,扶正祛邪

体育教学与班集体的力量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使体育教学有序进行;一个松散的班集体可以使体育教学无法进行。班风正、学风浓严谨的体育教学可以促使良好的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又可以促使体育教学顺利进行。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良好的班集体力量,使体育课上的紧张、严肃、活泼,同时把激励贯穿于整个课堂当中,在集体情感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锻炼习惯,久而久之,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声情并茂”是最大的优势,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优势,及时对个人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当出现问题时,要适时进行集体与个人关系的教育。教学及时引导、维护正气,抵制歪风,使学生有一个改正错误的明显方向及目标。总之,体育教育不仅能给予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对学生的德智美劳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教育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运用体育教学与育人发展相结合的手段和方法,将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霞.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内涵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C]//体育科研,2000(2).

[2]高中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臧瑞芹(1970—),女,汉族,山东莱西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教学育人发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