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制酒精,其它垃圾可发电分类后的垃圾是个宝

2020-07-16 05:11法人李韵石
法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阿苏运输车厨余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李韵石

北京施行垃圾分类已经两个多月了,许多北京市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分类垃圾都去哪儿了?

带着这个问题,《法人》记者在居民小区、垃圾焚烧发电厂等进行多次采访,查清楚了分类垃圾的“行走”路线。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记者走进坐落于大兴区旧宫镇的一个小区。该小区是当地村民的回迁小区,共有1546户,常住人口5000 人。走在小区的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垃圾分类的宣传语,每栋楼旁边都设有垃圾回收点。回收点顶棚由绿色隔热材料搭成,下面3 个绿色厨余垃圾桶和一个灰色的其它垃圾桶并排摆放。一位身着绿色工作服的北京海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鲲”)员工正在帮助居民进行垃圾投放,袖标上写着“垃圾分类指导员”。

CFP

“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真不太理解,觉得麻烦。但是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已经习惯了。”家住6 号楼的付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当地人,之前住平房,后来搬了楼房。5 月1日之前,他对垃圾分类的了解仅限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其它知之甚少。

“废品公司要的就是可回收,不要的就是不可回收。”付先生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把一袋厨余垃圾交给了分类指导员刘师傅。刘师傅确认无误后将厨余垃圾倒进绿色垃圾桶,空垃圾袋扔进了其它垃圾桶中。

“这叫二次分拣,虽然戴着手套,但也有被扎流血的时候。”刘师傅告诉记者,他负责的厨余垃圾每天可以装满两大桶。装满厨余垃圾的桶很重,一般要两个男指导员才能抬到三轮车上。

正在这时,手机铃声打断了刘师傅的介绍,电话里面传来了运输车司机的声音:“绿车到了,把装满的桶送过来吧。”

记者跟着刘师傅的三轮车来到了小区外的一片空地。由于厨余垃圾运输车体积大,不能进入小区内,只能由小型的专业三轮车进行短途转运。两个绿桶的厨余垃圾在5 分钟内就被倾倒进了厨余垃圾运输车。垃圾运输车的最终目的地是南宫菌肥厂,在那里厨余垃圾将会被进行堆肥处理。

据了解,厨余垃圾处理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叫动物转换法,利用家禽、蚯蚓、果蝇等动物,将厨余垃圾当作动物食物,变成动物粪便后,进行合理处置再利用。第二种叫生物转换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厨余垃圾转换成腐殖质、沼气、酒精等,或将厨余垃圾干化(生物干化)。常用的生物转换方法是堆肥和厌氧发酵制沼。第三种叫物理化学方法,利用机械脱水、余热干化、太阳能干化、焚烧等方式处理。

其它垃圾发电效益可观

“你看,这是一个其它垃圾回收点,专门摆放其它垃圾的灰色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垃圾的溢满给环境造成影响。我们在这个小区还设置了10 个同样的其他垃圾回收点。从目前回收情况看,其它垃圾的回收量要占垃圾的七成。”海鲲的项目经理安雷指着前面一排排的灰色垃圾桶告诉记者。

在小区的其他垃圾装运点,记者看到,几十个灰色的垃圾桶整齐地摆在一起,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洗。

在垃圾装运点的墙外,一辆灰色的其它垃圾运输车正准备离开。其它垃圾运输车的体积比厨余垃圾运输车大很多。如此数量的其它垃圾既不能像可回收垃圾一样回收后再利用,也不能像厨余垃圾一样进行发酵,变废为宝。那如何处理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北京市昌平区的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探访其它垃圾的终端处理。

“前方400 米,驶出六环主路后继续向北行驶2.3 公里。”按照导航的提醒,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北六环外、属于昌平区百善镇和小汤山镇交界处的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下称“阿苏卫”)。这个占地126 亩、日承担3000 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任务的垃圾场,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充满腐臭气味。走在园区内,东西贯穿的红色焚烧发电大楼以及60 米高的烟囱与周围碧绿如茵的草地呈现着鲜明的对比。

走进主控室,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个深24 米的垃圾仓内,两个巨大的垃圾吊爪在移动着近15 米高的垃圾堆。阿苏卫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爪有10 吨左右重,最大的量可以达到13 吨。”

记者看到,在垃圾仓外侧,是垃圾运输车的卸料平台,此时一辆垃圾运输车正将垃圾送入仓内。阿苏卫生产运营部部长赵彩霞告诉记者:“垃圾焚烧工作是24 小时不停的,工作人员则实行四班三倒制。”

经过发酵后的垃圾,将被输送到焚烧炉内进行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成动能发电,最终并入电网。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发电量3.6亿度,向国家电网输送电量2.6 亿度,可满足近8.7 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残渣填埋场、垃圾渗沥液处理站、辅助生产设施和综合楼共同组成了阿苏卫循环经济园,园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区域生活垃圾“零填埋”,形成垃圾处理的全产业链运营。而焚烧发电厂作为运营的核心部分,为园区提供了电力保障的同时还为其带来了经济收益。北京环卫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焚烧发电厂的运营成本很高,而运营成本基本依靠焚烧发电所带来的收益。”

记者获悉,像阿苏卫这样的垃圾焚烧厂在北京还有10 座,分别是鲁家山焚烧厂、通州焚烧厂、朝阳焚烧厂、海淀焚烧厂、高安屯焚烧厂、南宫焚烧厂、怀柔焚烧厂、密云焚烧长、平谷综合厂以及顺义综合处理中心。虽然各自的地理位置不同,规模存在差异,但都为首都的垃圾处理工作默默地贡献着力量。

CFP

垃圾分类要走的路很长

在旧宫社区采访当天,记者看到一名小学生,正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忙碌着。“阿姨,这个蓝色的垃圾桶是智能可回收垃圾桶,扫一下微信二维码就可以提示相关分类垃圾的信息。”

这名小学生叫安俊浩,安雷的儿子,目前正念三年级。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现场,他给来往的人介绍着垃圾如何分类。

安俊浩告诉记者,他经常听爸爸讲一些关于北京垃圾的故事,他也很高兴为大家讲述垃圾分类的细节。看着自己的孩子也为垃圾分类努力着,安雷很欣慰地说:“虽然我们这代人一直在努力推行垃圾分类,但是想要将这个工作更好地做下去,必须让下一代人彻底意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我觉得这比让他们多做一道数学题、多背一个单词更有意义。”

在北京,每个人每天平均产生的垃圾量约为1.3 千克,一年约产生0.5 吨的生活垃圾。按人均寿命75 岁计算,一生共扔掉了约37.5吨垃圾。以此计算,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约产生1.1 吨垃圾。

根据北京环卫集团信息,北京2019 年平均每天清运处理生活垃圾约2.8 万吨,大约18天就可以堆满一个水立方体育馆。年产生活垃圾约1011.2 万吨,相当于每年堆起20 个水立方体育馆。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安雷告诉记者:“我从事垃圾回收工作10 年来,深知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这是一个造福子孙的工程。但就目前情况看,远没有达到最初预期的效果,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仅靠政府推行是不够的,更需要广大市民增强环保意识,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阿苏运输车厨余
纯电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分析
中型LNG运输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性能仿真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姑苏区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试运营 日处理能力达100吨
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3次 吊销车辆营运证
专机被撞
食物废料处理器
澳门鼓励餐饮业“少盛饭返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