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0-07-17 02:47钟天骐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班级管理

钟天骐

[摘 要] 正面管教理论是由美国教育专家简·尼尔森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从2009年,正面管教的图书第一次在我国出版到现在,正面管教在我国教育界的应用历程已走过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探讨正面管教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很有价值。

[关键词] 班级管理;正面管教理论;教育模式

正面管教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强调既不能惩罚,也不能娇惯,相信孩子,并为他们提供坚定、和悦的氛围,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自律感和责任感。近年来,部分学校开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推行正面管教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并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结合正面管教理论的相关内容,探讨该种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一、正面管教理论介绍

正面管教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专家简·尼尔森提出,与传统骄纵、惩罚和严厉的教育模式相比,正面管教理论倡导不能惩罚,也不能骄纵,更加关注孩子内驱力的培育,在尊重学生、教师和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和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挫折应对能力和生存技能,正面管教要遵循反复性和连续性原则,让学生具有价值感和归属感。

二、现今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唯成绩论思想严重

应试教育对我国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应试教育广泛存在于各个学段的教学中,在小学也不例外。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压力,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生沉浸在沉重的课业和课外辅导的负担中,很多学校都长期将学业成绩纳入教师的考核标准。

(二)管理上包办过多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限制太多,包办太多,学生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权。从早上进入学校到下午离开校园,学生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任务所填满,哪一个时间应该做什么,学什么,都有严格规定。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与成长经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倾向和进度自然会有所差異,这种包办的行为导致学生丧失了自我,只会一味遵循教师的步伐。

(三)管理力量失衡

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管理力量失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班干部团队管理力量偏弱,而任课教师也很少参与班级活动,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很小,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之间也没有真正做到家校结合,管理力量自然无法形成合力。

(四)班级活动活力不足

班级活动是顺利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有效方法,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属于学校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有益途径。班级活动是学生难得的娱乐和休闲时间,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一方面,班级活动形式单一,大多局限在校内,考虑到安全和正常授课的问题,很少让学生走入社会,在内容上,人文性不足;另一方面,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低不齐,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对于常见的班级活动不感兴趣,他们并不愿意参与,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三、正面管教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加强班风与班级制度的建设

1.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氛围的营造上,良好的文化环境必不可少。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在这一方面,要为学生布置出美观,整洁,优雅的班级环境,突出班级特色,注重实用性,趣味性与激励性,并充分考虑到隐性课程的作用和价值,提高班级凝聚力。同时,通过网络资源的应用来构建班级网络环境,通过信息平台来构建班级主页,及时发布信息,方便家长之间,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风。

2.构建公正的班级制度。公正合理的班级制度也是营造班风的重要环节,而班级制度的构建,要让全班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大家的讨论达成共识后再颁布。实施班级制度,要遵循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原则,具有操作性与可行性。并将监督机制、奖励机制融合起来,以激励为主,做到奖惩结合。在制度构建完毕后,要定期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二)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

尽管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清除。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时间宝贵,教学任务重;对于家长而言,还未下班,就已经接收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家长也是疲于应付。作为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之间建立感情链接。而这里所指的链接是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让学生相信自己是班级中重要的一分子,并让他们在班级中、学校中找到归属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用同等的爱来回报教师。而这种链接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从低到高,人的需求包括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与实现几个方面,小学生群体也是如此。通过沟通,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助于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危机。

(三)大力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正面管教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开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主动性。构建多元化的管理小组。要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要方式就是要构建出多元化的管理小组,在平时的授课、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之中,教师都要着重培育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学生构建出自我管理与合作学习的班级氛围和环境,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并以班委会作为构架,构建班级管理小组。班委会成员具有明确职责,管理内容涉及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以班委会为依托构建班级基础小组,一般4~5人一个小组,由小组成员来推选出小组长。在管理小组的工作模式上,推行轮岗制度,调动起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对于管理小组负责人,实施轮换制度,有基础小组的成员轮流担任,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能够产生归属感。

(四)予以学生正向和有效的激励

在正面管教理论中,强调对学生予以积极正向的鼓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厌学情绪强烈的学生,究其根本原因,便是由于他们缺乏价值感和归属感,在教师要求他们做任何事时,他们往往都会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对于此类学生,需要为他们提供正面有效的激励,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价值感与归属感,从而提升自信心。

当然,鼓励并不是不分对错,不分时机的鼓励,及时的鼓励如同生病时服药一样,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鼓励时,要尽可能避免“你真棒”,“你表现很好”等模棱两可的鼓励方式,如,当学生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时,可以这样鼓励:“你这次作业完成的非常认真,正确率比之前也提升了不少,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越做越好”;在学生回答了一道问题后,可以这样鼓励:“你的回答很好,声音洪亮,逻辑清楚”。这种恰当,针对性的鼓励和赞美,往往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正面管教结果。同时,鼓励还要坚持就事论事,对于学生的鼓励,要尊重事实,不能夸张,也不能缩小。从正面管教理论来看,教师鼓励学生的目的,应该是帮助他们不断改善自我,而不是达到完美。

(五)正面管教也不能忽视批评环节

在正面管教中不能逐步走向放任的态度,使得学生会逐渐丧失行为的标尺。正面管教倡导温和而坚定的教育方式,在充分理解尊重学生行为的前提条件下,与他们一起寻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批评也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一个有效方式。根据正面管教的和善与坚定理论,教师应该用文明用语来和学生交流,指出他们的问题,适当批评但不能损害其尊严。

四、结语

目前,正面管教理论已逐渐被家长和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所接受,并将其应用于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夢的宏伟目标,离不开青少年这支生力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健康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玲,卓成金.正面管教理念下的课堂特质与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21).

[2]暴侠.教师批评权的有效运用——基于正面管教的理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

[3]廖爱云.践行正面管教 做幸福的师者——浅谈“正面管教”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8(15).

[4]朱琦.从“无视”走向“悦纳”——重组正面资源的策略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6).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班级管理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