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时代教育方针推进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对策研究

2020-07-17 02:47胡吉芬陈谨周祎相合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4期
关键词:责任感青少年

胡吉芬 陈谨 周祎 相合锋

[摘 要]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合肥市市区、周边县城、农村七、八、九年级共3482例进行实测,分析性别、年龄、年级、生源地等14个自变量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年级、生源地、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母亲最高学历、学习成绩这6个变量对社会责任有显著影响。生命责任、网络责任、政治责任、学习责任、学校责任五个维度责任感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且为正向相关关系。学校责任得分最低。因此,为了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抓住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关键期”,制度化全面化具体化地系统推进青少年责任感的培育亟待加强。

[关键词] 习近平教育观;青少年;责任感

责任感是个体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在无任何制度或权力约束的情境下,个体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和国家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履行责任和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行为,由人生观与价值观所决定。责任感作为“所有品德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基本、最必备的品质,是德育的核心要求”[1]本研究针对合肥市区、合肥市周边县城以及合肥市周边农村青少年责任感的现状,分析父母职业与学历、学习成绩、城乡地域、年龄等因素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掌握青少年责任感现状,以新时代教育方针为指导,探讨推进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对策。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被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均纳入本次调查对象。本调查获得所在校方同意,调查对象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合肥市区选取3所中学(包含1所重点中学、1所非重点中学和1所城乡结合普通中学)随机抽取七年级22个班、八年级19个班、九年级17个班共2500例进行实测;合肥市周边县城选取2所中学(包含1所重点中学、1所非重点中学)随机抽取七年级7个班、八年级6个班、九年级4个班共784例进行实测;合肥市周边农村1所中学,随机抽取七年级2个班、八年级2个班、九年级2个班共198例进行实测。

(二)研究工具

结合吴康妮博士论文中的《大学生责任感的预测问卷》[2],修改编制而成《青少年责任感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学历及职业等人口学信息,主要内容是青少年责任感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量表分社会责任认知、认同、行动三个环节和政治责任、生命责任、学习责任、学校责任、网络责任五个维度,按1~5分5个等级评分,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中间状态”“比较符合”“非常符合”,总分范围在31~155,得分越高说明责任感越高。

(三)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3.1软件进行问卷双重录入,并进行比对核实锁定数据库。数值变量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设计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责任感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题项与量表之间的相关性,数据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调查3482例,男2001例,女1481例,年龄区间13—18岁,平均年龄13.9岁,七年级968例,八年级1406例,九年级1108例,独生子女1593例,非独生子女1889例,来自城市1802例,来自县城847例,来自农村833例。

(二)量表分析

对青少年责任感问卷29个指标进行信效度检验,科隆巴赫α系数为0.802,影响因素总体KMO数值为0.823,Bar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0.000,球形假设被拒绝,变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测量指标信度良好,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非常适合做因素分析。

(三)责任感差异性分析

1.五个维度责任感的相关性。描述性统计显示,五个维度责任感排序依次是生命责任、网络责任、政治责任、学习责任、学校责任,平均值分别为(11.16±1.97)、(10.17±1.63)、(10.10±1.62)、(7.17±1.21)、(5.29±1.39)分。五个维度责任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这几种责任感之间都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为正,为正向相关关系。

2.责任感影响因素分析。以性别、年龄、年级、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等14个自变量对责任感影响情况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调整后的R平方看到,最后确定的模型拟合优度为0.412,模型拟合程度很理想,可认为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显著。模型回归对应F统计量的显著性小于0.05(P<0.05),说明通过F检验,模型整体通过检验。从回归系数中看到,年龄、年级、生源地、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母亲最高学历、学习成绩这6个变量对应的显著性小于0.05(P<0.05),说明这6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社会责任有显著影响。其中,回归系数最大的是年级,其次是年龄,学习成绩,说明年级对责任感的影响最为显著。

描述性统计表显示,地域因素对責任感产生影响,责任感均值依次是城市、县城、农村。地域因素方差分析表显示,F统计量对应的显著性小于0.05(P<0.05),说明责任感因地域因素有显著差异。

三、结论

1.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推进中学教育改革。五个维度的责任感中,学校责任得分最低,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体验效果最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13~15岁的青少年进入青春叛逆期,对来自外部的学习压力持逆反心理,有逃避和抵触情绪,而学校就“被选中成为实在界与现实界之间裂缝的现实替代者”[3],学校作为现实存在所处的结构位置填补、修饰了青少年叛逆与现实期望对抗的伤口;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最为严重,学校在行为习惯、综合素养、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个性兴趣与潜能的发展、品格与人格等方面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现状加剧了对抗伤口的程度。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作为学校来说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4],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2.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把握培育青少年责任感的“关键期”。调查结果显示年级、年龄对责任感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13~15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著名的“关键期”理论指出人类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时期对某些能力和知识的获取十分敏感[5],在关键期内,表现出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智力与能力发展特点,行为、技能、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发展最快,心理过程或个性特征会发生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中的关键年龄段,其实就是教育的关键期。处于“三观”塑造关键期的青少年,“三观”可塑的弹性度非常之大,即使是短暂的2—3年时间,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质的区别。所以一定“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这启发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要积极参与13~15岁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关键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思政,丰富实践育人,共同配合形成合力,教育引导青少年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和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通过系列责任意识培育、责任行动体验,形成责任习惯和责任素质,树立责任观。

3.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推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地域因素上,城市学生责任感均值最大,母亲的学历对责任感状态也有显著影响,足以说明家庭、父母在责任感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可以离开家庭环境的教育,家庭是责任感培育的最基本单元和起点单位。农村相比较城市和县城而言,很多学生是留守孩子,父母学历低,尤其母亲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因此教育要反哺农村,落实教育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扩大农村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村人民,满足农村青少年“上好学”的需求,尤其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不断改善农村父母重点是母亲们育人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农村人民的教育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郭振有.为什么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12-28.

[2]吴康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D].重庆:西南大学,2016.

[3]王茜,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1):238-242.

[4]習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5]程冰,张汶,俞程成.关键期理论视阈下的现代教育理念更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4):17-20.

[6]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猜你喜欢
责任感青少年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青少年发明家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议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浅议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