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式的“食源性疾病流行学”教学探析

2020-07-17 02:47胡有贞关波姬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胡有贞 关波 姬华

[摘 要] “食源性疾病流行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综合选修课程。针对“食源性疾病流行学”的课程特点重塑内容框架,并结合课程教学现状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该课程的授课环节,详细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实践结果表明,在“食源性疾病流行学”课程中调整内容框架、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他们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改革;食源性疾病流行学

由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食源性疾病流行学”以培养掌握学科前沿知识、能够分辨食源性疾病的致病类型和临床症状,具有一定应急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开设的课程。该课程内容综合性强,以食品微生物、食品安全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因此,“食源性疾病流行学”在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课程内容设置

食源性疾病流行学作为一门学科交叉课,在没有合适教材的前提下,如何合理搭建课程框架、完善课程内容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第一步。该课程是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原因、病人症状,并通过这些特征预判此类疾病的传播途径,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因此课程内容应包含三个基本概念:食源性,致病因子由食物作为媒介和载体进行传播;疾病性,能够引起普遍的临床病症;流行性,该疾病有流行学特征,具有广泛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根据这几个基本概念,“食源性疾病流行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1)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和致病特征;(2)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高危人群;(3)国内外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现状与监控手段以及常见的防治措施。

二、课堂呈现方式

“食源性疾病流行学”课程的每部分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根据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第一部分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是该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作为主要致病因子的微生物,学生已在食品微生物课上对其基本概念和生理特性有所了解。因此教師应在指导学生追溯基础课程知识点的同时,重点强调致病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与食源性疾病的相关性。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人体消化代谢和免疫系统的知识。教师讲授较为复杂的人体免疫系统时,辅以相关医学动画,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简化学生理解过程;同时,可以将食源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人体消化系统相结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给予合理解释。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现状与监控手段”是在前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从更高的视角掌握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及防治策略。食源性疾病具有流行病学的“三间分布”特征,教师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时间、不同地域的食源性疾病种类、具有临床症状的易感病人群进行总结归纳,由点及面的使学生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点。教师讲授国内外食源性疾病监控措施时,可利用教室的多媒体电脑连接校园网络,现场给学生展示国内外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站,如美国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FoodNet),脉冲凝胶电泳DNA指纹图谱监测网系统(PulseNet),国家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网系统(NARMS)等[1]。

三、课程考核途径

期末考试成绩通常作为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标准[2],而“食源性疾病流行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单一的卷面考试成绩无法全面考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在对“食源性疾病流行学”课程内容及相关教学环节探索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授课的同时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激发学生主动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学习知识。

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实施至少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实施和任务的评价[3]。(1)任务的设计需要任课教师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立难度适中的具体任务。“食源性疾病流行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任课教师可将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识点,通过归类整理相关资料总结出自己的观点。(2)虽然任务的实施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完成,但任课教师对于这一过程应提前进行准备和预判,设定一系列规范措施,避免学生误解或应付。“食源性疾病流行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大课,通常人数较多,因此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前布置题目,引导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3)任务的评价方式多元化。“食源性疾病流行学”课程的任务总结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幻灯片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幻灯片和讲解过程给予点评和打分,同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评价。最终成绩由教师点评、组间互评和组内互评构成。

本文以课程内容第三部分“国内外食源性疾病现状”为例,分析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三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课堂讲授国外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现状,并在线演示美国的食源性疾病调查网络系统,而中国目前还未对食源性疾病有比较完善的调查和分析,由此提出本章任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信息,了解国内普通民众对食源性疾病的认知程度,即接触到的主要食源性致病因子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

2.合理分工,实施任务。任务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问卷题目的设计,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结果的分析。调查问卷需要学生在掌握食源性疾病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问卷题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指导。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大多数学生选择网上调查,少数学生选择传统的纸质版调查,两者各有利弊,教师在任务完成后进行点评。

3.汇报成果,点评总结。学生将收集的调查问卷汇总后进行数据统计,并根据“食源性疾病流行学”课程所学知识深入分析这些数据隐含的意义,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分析结果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PPT的内容包括问卷题目、答题结果、数据分析、总结展望。教师在听完学生汇报后给予有效点评,同时鼓励汇报小组之间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并互相点评。最后每个小组成员阐述各自的分工及贡献,进行组内打分。

四、结语

“食源性疾病流行学”是一门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专业基础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笔者根据“食源性疾病流行学”的课程特点从内容设置、课堂呈现以及课程考核等三方面进行一系列摸索,并将部分课堂延伸知识以布置任务的方式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冉陆,等.全球食源性疾病监测及监测网络[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4):383,385-386.

[2]杨刚.自动化专业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88-90.

[3]胡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3》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239.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