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0-07-17 02:47任宏伟陈建伟刘岩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4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任宏伟 陈建伟 刘岩

[摘 要] 我国国防建设快速发展,军地通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极度需求。高校应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机遇,对军民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对军民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根据军事土木工程人才特点要求,从营造氛围、明确理念、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及军地联系等方面,阐述了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实现深层次、高水平的军民融合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 军民融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普通军事防护设施已远不能防御各种高科技武器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我国国防防护工程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对军事工程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军事防护设施、军用机场和营房等国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战争发生时的抢修抢建中,需要大量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目前仅仅依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国防建设的需求。

而由于军事防护工程的特殊性,我国目前对军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仅限于国防生,导致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背景下,统筹优化军地两大优质教育资源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合作培养,推动军与民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对接交流,为土木工程领域军民深入融合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目前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办学理念与军民融合发展需求不适应。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大多以民用的房建和路桥等方面的施工设计为服务对象,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发展理念主要培养科研技术人才。没有全面了解军事领域土木工程人才所需具备的技能与素质,从而未能有效构建军民融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科体系。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其落后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军民深入融合的发展。

2.军民融合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军事理论”等相关课程,但大多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完成分离,致使部分学生和教师不够重视,认为所学内容与专业知识不够紧密,基本把軍事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对待。由于军事土木工程领域的特殊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几乎未能开设军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绝大多数专业课程偏向民用建筑,而与军事防护工程、机场、营房及战时抢修抢建相关的课程设置严重不足。普通高校没有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对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严重不足。

3.高校培养与队部缺少联系。一方面,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较强的理论体系研究,但由于缺少与部队的双向沟通与联系,绝大多数教师对军事设施建设上严重缺乏理性认识,不了解军事工程建设中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严重制约了教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高校缺乏与队部联合培养的平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基本在学校度过四年本科学习时间,虽然有部分时间去校外实习实践,但都偏向于民用建筑,很少有高校与部队联合设立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军事工程实践的机会,甚至多数学生没有见过相关军事工程设施,致使学生毕业后很难从事军事土木工程。

二、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1.营造军民融合氛围。军民融合融入校园文化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军民融合环境氛围,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通过利用展板橱窗展示国防建设历史及成果、借助现代化设备推送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军民融合先进事迹与个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毕业后投身我国国防建设的兴趣。

2.明确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人才融合培养理念。根据军民融合背景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明确军民融合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学生军事设施防护工程兴趣的前提下,加强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组织管理、保密等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军政基本素质、扎实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通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达到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

3.军民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校的师资是军民融合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正因为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在军用和民用上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民用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应了解掌握军事土木工程的特点和相关技能。

4.加强军民融合特色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军事土木工程特点,按照军民融合人才培养要求适当对原有课程进修调整,在原有专业课程中加设学生感兴趣的著名军事战例与国防建设等课程。例如在结构设计中除了民用和军用常见的自重荷载、地震及风等荷载外,加入军事相关的冲击荷载和爆炸荷载等内容,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我国国防事业的关注。

5.加强与部队联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和部队的资源优势,加强高校与部队的联系沟通,推进联合育人平台的建立,逐步增强高校对军地通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例如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送到部队进行军事设施建设相关毕业设计,将其所学知识与部队军事设施建设实践结合,既便于学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教育,又促进了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与部队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

三、结语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给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探讨了军民两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努力构建军民融合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07-22(1).

[2]习合芳.军队人才培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的对策措施[J].军事经济研究,2013(9):11-15.

[3]杜人淮.完善军民融合军事人才培养使用体系的制度安排[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7(2):71-74.

[4]白二雷,许金余,赵德辉.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军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8(21):161-163.

[5]李娜,岳鸿志,丛志海.基于大工程观军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16(12):69-71.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