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文化传承”融入职教全过程的育人实践研究

2020-07-17 02:47曾晓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4期
关键词:素养教育生命课堂职业精神

曾晓秋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以塑造个人品德为重、提倡换位思考、培养自强不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一致,也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中,就需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和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职业精神+文化传承”融入于职教改革全过程,找好着力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传统文化;职业精神;文化传承;生命课堂;素养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当下许多高职教育工作者都从思想上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具体到具体工作、生活实践之中,便无从入手,以致收效甚微。怎样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怎样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有机结合?应是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职业精神培育

(一)中西方对文化的理解

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中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就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中国人的理念里,“天”指的是自然,“人”指的是文化,只要是人类的活动及其成果,都可归结为文化。所谓文化是相对所谓自然而言的。《礼记·礼运》中的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令人欲存焉。”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中不仅传递、交换基因和大自然赋予的本能,还传承、交流文化知识、智慧、情感与信仰,于是人种的繁殖与延续也成了文化的延续。

(二)中西方对传统文化传承融入职业精神培育的借鉴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他依托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从中学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日本是以职业精神为载体的职业精神培育,他的实质就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日本固有精神相结合,是日本科技发展的源泉。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工艺”,在尊重非遗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前提下,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会计专业是较为典型的师傅带徒弟的行业,其中的珠算课程又是世界非物质文化,因此对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认同、需求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精神+文化传承”的职业教育实践探索基本思路

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是当代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必然选择,生命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建构一种生命在场的课堂样态,使生命体验融入整个课堂之中。因此,生命课堂的实践转向应从“特殊认识活动观”转向整体生命教育观,从“认知领域”转向“生命领域”,从“知识目标”转向“生命目标”。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分析,产业升级过程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企业需要的关键性职业精神,学生仅仅能掌握固定形态的技能水平,而无法适应不断提升的、动态发展的职业岗位技能需要。“职业精神+文化传承”是指可以后天习得、无法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但存在于言谈举止、习惯性格等诸多细微行为之处,在特定工作环境下能够显著影响工作效率的知识。

三、依托文化传承的理念开展会计专业的职业素养课堂教育实践

(一)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打造“专业技能+文化传承+职业精神”的教学模式

按“传承文化—建立平台—掌握技能—解决问题”的思路达到融合。高職教育中的“技能”是指在掌握相关职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职业知识。这种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往往是隐含于尚未被教学者所识别的、某些特定的学习过程,强调的是“环境育人”,当熟练掌握之后,操作者会变得越来越善于识别各种条件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促使行动越发适当和精确,工作质量会更高。

(二)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搭建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实现平台

1.融入社会实践,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最早会计界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源于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研究的盛行,因而一直以来会计文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文化研究的影响。将企业文化理念引入学校文化的构建中,把一个战略、四大体系、两个载体的“142”综合素质育人模式渗入日常教学目标中。在学校向企业的过渡中,不仅实现职业技能的无缝对接,而且实现价值观和理念的趋同,建成会计专业素养实训室,将实训室布置成具有浓郁中国书屋气息的盛景,让学生们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研习传统文化、传承职业精神、世袭学徒制精神,感受匠人的打磨过程;同时利用第二课堂推进“税法宣讲”等“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以多种途径践行生命课堂。

2.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机制。任何一项建设工程,都是以思想为先导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必然造成领导引领无方向,成员实践不积极。因而将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作为生命课堂的支撑力,开展“问道、匠心、筑梦”系列传承教育品牌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对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的关注成了构建会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在厚植工匠文化思政体系、经典示范引领工匠精神、技能操练磨炼工匠精神等动手实践中呼唤传统文化与现代相遇过程中,培育学生将涵括师道精神、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实践精神的工匠精神注入现代企业文化中,引导学生激发学习技能热情,通过活动体验工匠精神、铸造工匠魂。

(三)拓宽宣传教育渠道,营造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文化氛围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会计文化是影响会计人员世界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决定着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的灵魂、根基,潜移默化中改变会计人员的认知与行为。我国现代会计学家提出的“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信息系统论”著名学说,不仅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科学思想,同时也精辟地揭示了会计的本质,是现代会计的精髓,在当代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会计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会计文化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区域性,建设中国会计文化,需要结合其地域特点,以传承民族传统为基础,实现内容的丰富;中国会计文化饱含绵长的历史底蕴,无论是会计账簿、算盘等物质文化,还是推陈出新的会计思想,以及所建立的会计方法体系,中国会计以其完善的制度设计、卓越的思想见识、领先的专业技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独树一帜,对世界会计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会计教师师德建设新体系。教师是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第一任导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师德建设工作的指明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渗透到教师队伍,并以其为指导构建师德建设的新体系;作为会计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知识、精湛技术、高尚的职业情操,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融入专业教学中,就像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一样。

4.扩大教育覆盖面,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延续核心动力。会计文化需要创建,也重在传承。通过广播、校园直播、校刊、橱窗等媒介宣传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优秀团体,对其先进事迹进行正面报道,树立先进典型,形成校园文化传统;开展丰富的企业实习、创业实践、专业大赛活动,以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连接起来,共同联手调动学生的潜能。

5.创新教育思路,教育入微软着陆。“教”与“学”的创新在于将刻板说教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生活化。走出课堂和模拟实训室,带领学生深入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和体验各行业各类别的财会工作,如组织学生参观燕塘牛奶厂、南方报社印刷车间等;密切校企合作,广泛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例如与苏宁易购、联想电脑等建立的生产顶岗实习项目。

四、结语

会计专业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本校在探索会计专业教育与职业精神、文化传承、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以“问道匠心筑梦”开展的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中获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及省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优秀案例。

参考文献

[1]康高磊,李向辉.论生命课堂的实践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6(12):98-101.

[2]朱云峰,周玮.基于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47-53.

[3]本刊编辑部.新时代亟需传承与弘扬中国会计文化[J].新会计,2018(4).

[4]易晓明.创造与再创造——论诺·弗莱的精英文化理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猜你喜欢
素养教育生命课堂职业精神
浅谈徽商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用“互动”构建生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