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路径探析

2020-07-18 11:28马婷
科学大众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农民工心理健康

马婷

摘 要: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经济收入不稳定、家庭归属感缺失以及社会认同感低等诸多因素都会引发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和企业必须结合农民工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农民工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心理健康;社会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我国农民工的基本现状是在城市或乡镇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我国农民工数量巨大,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农民工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方面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心理健康却极少有人关注。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因此,关注农民工心理健康发展,做好农民工心理健康调试工作也十分重要。

1    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问题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也是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部分,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既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城乡基层有效治理的纽带。农民工是弱势群体, 但是数量庞大,群体特征明显,其长期处于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一旦出现群体性的心理问题,很容易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强烈冲击。因此,积极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自身的健康福祉,更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2]。

2    影响农民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农民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普遍学历低,居住环境差,体力消耗大,经济收入与付出的劳动力不对等,遭受着城市的生存压力和情感上的孤独,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如冲动伤人、自伤自杀、酒药依赖等情况。造成上述危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收入差距大。是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农民工工作流动性强, 大多数农民工并没有固定的劳动关系单位,缺乏组织依托,主要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工作。现如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发达,各方面的信息都极易获得,对比别人的收入和生活,差距很明显地体现出来,这直接增加了农民工的挫败感和心理压力, 导致其情绪低落,易产生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甚至出现自杀想法和一系列应激反应[3]。

(2)缺乏家庭归属感。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 社会的和谐发展少不了每个家庭的健康发展,一个结构完整的家庭对个体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4]。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9亿人,其中有1.7亿人外出务工,包括7 500万的跨省务工人员。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孩子外出务工,常年在外,缺乏家庭归属感,导致农民工内心孤独,这是农民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3)社会认同感低。大部分农民工由于学历较低,缺乏知识储备,只能从事工资低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其居住环境恶劣,娱乐活动单一,无法享受当地户籍的优惠政策,明显的社会印记等都使当地人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工持歧视态度,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民工得不到社会其他行业的认同,极易产生自卑和自我不认同的情绪,同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专业渠道进行心理调节,极易使部分农民工走向极端,危害社会。

3    解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解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其自身以及社会各相关企业和政府的通力合作,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的措施。

3.1  农民工发挥主体作用

农民工要增强自我修养,利用现有的资源,强化健康和维权意识。

(1)要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民工的辛勤工作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基础,因此“农民工”是值得自身骄傲和他人尊敬的代名词,不需要有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理。

(2)树立不断学习的态度,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一些关于心理健康和维权的知识,自我疏导,参加一些輕松愉快的娱乐活动,缓解压力,了解一些维权的相关知识,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寻找相关维权途径,不再任人剥削。

(3)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手段和途径,面对权益被侵害,要主动寻找相关部门求助,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杜绝以暴制暴,造成损失。

3.2  企业发挥主力作用

(1)企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条例,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拥有合法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休假娱乐活动。按时发放工资,尽量减少其经济负担。

(2)企业要与当地人社局取得密切联系,使农民工得到切实可靠的保障,使他们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增强其幸福感和归属感,调动生产积极性,为企业提高效率、提高产能提供更加有力的人力支撑,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3)企业应设立农民工心理健康专门服务部门,领导以及相关专业人员要主动与职工联系,及时掌握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为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高质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3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1)促进立法,改善户籍制度,打破地域保护主义,帮助农民工获得更便捷的维权渠道。

(2)发挥监督职能,各级政府应加大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确保农民工的权益不受到损害,增强帮扶政策,减少企业的负担,增强农民工工作稳定性,使企业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对于确实需要裁员的单位,督促其依法规范裁员,防止违法裁员。各级政府必须层层推进以上措施,增强监督责任制,把好各个环节,杜绝形式主义。

(3)农民工大部分都对心理健康问题不在意,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地增设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开展农民工免费心理咨询、开导和治疗提供便捷。

[参考文献]

[1]就业与保障.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第5号)[J].重庆工运,2006(4):11-13.

[2]于建嵘,何军民.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发展[J].人民论坛,2019(18):72-74.

[3]卢冲,伍薆霖.收入差距、社会支持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J].人口与发展,2019(4):65-77.

[4]钟晓燕.分析山区留守儿童家庭归属感[J].智库时代,2019(7):134-135.

猜你喜欢
社会农民工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