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之

2020-07-18 09:02宋艳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铁岭

摘要:铁岭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勤劳、智慧、勇敢的铁岭人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其中,流人文化是铁岭文化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也是铁岭的文化源流之一。流人对铁岭文化的发展贡献功不可没,如明代的陈循在铁岭留下了众多诗文,清代郝浴开创银冈书院,为铁岭培养了大批人才,铁岭的教育史、文化史都离不开流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铁岭;流人文化

一、铁岭流人文化的“两朝两地”说

“两朝”是指从明朝开始就有了流放地,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制度,从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开始,为稳固统治地位,加强对社会的管理,维护王公贵族的利益,推行了一系列民族高压政策,大批获罪犯被流放到东北地区。“两地”是指铁岭、尚阳堡。尤其是尚阳堡,是当时流人较为集中的地方之一,且比宁古塔、卜魁等地还早数十年。当时盛京境内有4处谪戍流人之所,抚顺、威远堡用于安置一般人犯,而铁岭、尚阳堡用于安置朝中获罪大臣和坐文字狱及政治犯。在明末清初的国家刑狱史中,尚阳堡逐渐成了国家监狱的代名词。铁岭作为明清时期的流放地长达300年,这期间,明清两朝分别向辽北地区流放了多少人呢?铁岭著名学者靳恩全曾说:“明清两朝向辽北流放多少人,至今没有确切的史料数据。但可以大体做出一个推断。根据明朝史料,明朝辽东特别是铁岭、开原等地,军卒多为充军流放之人。当时铁岭、开原驻军三卫共一万五千多人,以每年百分之五的淘汰与充填计算,明朝200多年,充流至此者当在十数万以上。明代充军流放既有零星发遣,也有成批充发。清初对流放尚阳堡的人数有零星记载,从顺治三年至康熙七年,由刑部发来流徙尚阳堡者男人2654人,由督捕衙门发到男人661人,总计为男人3315人。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凡附属吴三桂的嫡系部队20万名官兵,悉配戍于尚阳堡。合辽北各地,人数也应在万人以上。”明清两朝被流放到铁岭的人中,既有反抗官府的平民百姓、鸡鸣狗盗之徒、肆虐乡里之辈、科举考试作弊者、贪官污吏之流、按律当罚者,也不乏硕儒、名士、才子,更多的是因朝廷权争、党争蒙冤被屈之士。这些人有的被召还,且加官晋爵,但多数人运气没这么好,稍好者由戍籍改为民籍,得自由之身,有的从此落籍铁岭。也有一些流人不堪奴役,逃亡或反抗,结果或被处死或再向更偏远处流放;更多默默无闻的流人则客死于戍所。

二、明清两代流放铁岭的代表人物

(一)明朝流人

据史料上记载,陈循:明代铁岭流人里官位最高、学问最深的人。由于石亨诬陷大臣于谦谋逆,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处死,陈循受到牵连,73岁充军铁岭卫。流放铁岭期间,他曾收徒教书,为铁岭的名胜古迹写下许多诗文加以赞之,他为之撰《银州重修圆通寺塔记》,为开原撰写了《重修崇寿寺塔记》及铁岭咏诗多篇,是最早吟颂铁岭风光的诗人,如脍炙人口的铁岭八景诗,他的诗成了铁岭珍贵的文化遗产。除了陈循之外,明朝流放铁岭的还有明御史王时中,赦免后被擢升为兵部尚书;南京监察御史王复,后被擢升为工部尚书;江渊,工部尚书;俞士悦,刑部尚书;项文曜,吏部右侍郎;龚琦,翰林院编修等。

(二)清朝流人

左懋泰:明清之際的著名才子。清兵入关后,他不降清,回归故里。后“为仇家”举告,于清顺治六年举家百口流放铁岭。他留诗很多,如《铁岭塔》《李宁远看花楼》等。与郝浴、函可等为挚友,其子侄们从师郝浴,在银冈书院读书,有些成为铁岭文化名人。其长子、次子都曾捐资助修银冈书院,协助董国祥等纂辑清初东北第一部志书《铁岭县志》,左懋泰在尚阳堡和铁岭度过7年的流放生活后因病去世。

函可:因写下清兵攻陷南京的重大事变记《再变纪》,于1648年被清政府流放到盛京慈恩寺。顺治七年,函可邀来盛京、铁岭、尚阳堡等地的流人文士二三十人,为左懋泰祝寿。寿宴上,他提议:“我们何不效仿古来才子结社,也搞一个诗社呢?”因为身处冰天雪地的东北,所以诗社的名字叫“冰天”。从此,寓居辽东的文人高士,他们诗酒唱和、相互慰藉,把亡国之痛、离乡之苦都借着诗酒吟唱了出来。冰天诗社开创了东北文人结社的先河,对当时及后世整个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诗词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文学社团,至今已有369年历史。

郝浴:在清初铁岭地方文化史中,郝浴绝对可称为一个不可不书的人物。郝浴在铁岭南门内之右,选中一片风水之地,方十许亩,他将书室用作讲堂,亲书“致知格物之堂”匾额,悬于书室门楹之上,招收生徒,授业讲学,这就是银冈书院的前身,也是银冈书院最早的讲学活动。他讲学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济民,开创了辽北教育救国的先例。第一批学生是铁岭流人左懋泰和戴国士的子侄们十余人,儿子郝林亦在其中,后来这些学生多成为清初的名人学者。但在铁岭的生活,却没有使他忘却自身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心底仍渴盼着为自己洗清冤屈的时刻。康熙十年,康熙皇帝铲除鳌拜等权臣后,东巡辽东,谒陵祭祖,祭太庙后,康熙帝启驾北行,经停懿路后,第二天来到铁岭。史料记郝浴当路拦驾,将吴三桂流露的不臣迹象和不法害民等情况面奏皇上,得到圣祖的重视,《清史稿·郝浴传》记载,康熙听过郝浴的话后,“改容慰劳者久之。‘你是读书人,岂不明白之谕。”暗示问题复杂,需从长计议,等待时机,以备国用。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叛朝廷,为郝浴的再出山创造了条件,康熙十四年,郝浴奉诏还京,官复原职,仍为湖广道御史,从而结束了在铁岭十八年的塞外流徙生活。

郝浴首开清代辽北教育之先河,令荒芜贫瘠的文化土壤再现勃勃生机。这些流放到铁岭的流人,虽然是个人的不幸,但却是这片土地的幸事。这些流人在此播撒了文化的种子,也形成了辽北特有的流人文化。他们撰写诗文、著书立说、设塾讲学、创办诗社、悬壶济世,他们以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生活态度,在辽北传播了中原文化,使流人的文化火种在辽北越烧越旺,为辽北历史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宋艳,女,辽宁省铁岭市,硕士研究生,中共铁岭市委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铁岭
铁岭,乐园
铁岭市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探索
铁岭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问题浅析
铁岭市玉米烘干机使用率降低的原因及对策
铁岭关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建立专家级科研队伍 确保古梨树群资源不受侵犯
力挺赵本山的铁岭市委书记落马了
中式八球大师赛铁岭站开杆
谁不说俺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