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瑶族自治县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经验浅谈

2020-07-22 09:56卢桂昌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

卢桂昌

摘 要 巴马瑶族自治县(简称巴马县)以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水稻种子的选择、栽培技术以及稻田的水肥管理上都有较好的经验,尤其是在水稻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方面。巴马县通过多年的农业生产救灾项目和水稻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的实施,掌握了更为适宜的病虫害防治经验。基于此,对巴马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防治策略。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防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4.007

巴马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病虫害防治是巴马县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水稻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推进巴马县水稻种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巴马县水稻病虫害发生原因

经过多年来对巴马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1)品种抗异性差,部分农户没有经试种后就大面积种植,易导致多种病虫害发生。2)大部分农户在播种前没有开展种子消毒。3)秧苗返青后偏施氮肥造成禾苗浓绿生长,易导致病虫害发生。4)插秧前部分农户没有及时进行翻犁晒田、沤田或者清洁田园,田间留下一定菌源和虫源,利于病虫发生为害。5)每年5—6月受季风影响,均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多次迁入巴马县繁殖为害。

2 巴马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巴马县水稻主要病虫有“三虫三病”,分别是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稻纹枯病及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1]。

2.1 三化螟

三化螟为害引起枯心和白穗,但蝼蛄、老鼠为害水稻也可造成类似枯心的症状,老鼠、穗颈瘟为害还可造成类似白穗。主要区别是三化螟为害,在稻株内有钻蛀孔、虫粪,剥开稻株可见其幼虫;而蝼蛄、老鼠为害,一般以咬断稻株基部为特征;穗颈瘟为害,则在稻株颈部发生黑褐色病变。

2.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以幼虫在水稻嫩叶上吐丝纵卷叶取食为害,大龄时食量增加而转叶为害,严重时使稻叶一片枯白,不仅对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造成水稻减产。被害叶竖卷成圆筒状,在4个虫态中,田间常见成虫(飞蛾)和幼虫,幼虫活泼好动,常在竖卷的稻叶中取食为害。

2.3 稻飞虱

稻飞虱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发生时期和迁飞路线与稻纵卷叶螟相似。稻飞虱成虫和若虫大量聚集在水稻基部,汲取稻株内的汁液,从而造成稻株变黄,严重时稻丛基部变黑腐烂,整株萎缩成火烧样。稻飞虱为害前期在田埂上看稻株未发现异常,为害中后期稻田出现“黄塘”“落窝”。为害前期以若虫为主,拍打稻株基部可发现在水上漂浮有许多灰白色小虫,即是稻飞虱若虫;若虫经几次脱皮变为成虫,稻飞虱成虫分为长翅型和短翅型,一般栖息在稻株中下部。

2.4 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种水稻生长期间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是对水稻产量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以稻叶瘟在各地最为常见,以稻穗颈瘟为害损失最重。叶瘟症状:叶瘟病斑常见有慢性型(病斑纺锤形)和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两种[2]。急性型的发生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穗颈瘟症状:在穗颈部发病,病斑由黄褐色水渍状小点变为灰黑色,严重时造成白穗,损失最大。从水稻种子发芽至收获可受到稻瘟病的侵害,尤其是种植抗病性较差的品种或感病品种、高温高湿天气、偏施氮肥和长期深灌田水等易发生为害。稻瘟病的发生为害与水稻品种、天气条件和栽培管理息息相关。

2.5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一直以来是巴马县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损失较重的病害。多年历史经验表明,早、中、晚稻发生程度大都在中等至中等偏重,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主要为害部位在叶鞘和叶片上。最初,在接近水面的叶鞘上变为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顯的小斑,为害后会形成大小不同的水渍状云纹大斑块,俗称“花脚秆”。稻纹枯病的发生为害与越冬菌核的残留量、水稻品种、天气条件和栽培管理等密切相关。

2.6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历年来,在巴马县沿盘阳河一带局部发生严重。稻细条病的发病典型症状是在稻叶上出现暗绿色至黄褐色水渍状细条斑,病斑上常常会有许多小露珠状的黄色菌脓,病源主要来自带病的种子、病稻草、病田水;病菌可通过叶片摩擦、风雨、田水、昆虫等传播。

3 巴马县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3.1 三化螟

三化螟是钴蛀性害虫,若害虫钻入稻杆后表现出枯心和白穗后才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在防治上要把握以下3个要点。1)插秧前深耕耙田灌水沤田7 d。2)秧田期深入田间检查,当发现卵块及时剪除、集中销毁,减少下代虫源。3)在卵块孵化盛期用药防治。要选用对口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甲维盐、甲维·氟铃脲、阿维·毒死蜱等农药。为提高防治效果,在防治适期内宜用药2次,隔7 d再喷药一次,若喷药后2 h内下雨要补喷。

3.2 稻纵卷叶螟

1)根据虫情测报,掌握在孵化高峰期、幼虫低龄期用药。2)防治指标:分蘖期幼虫达50头/百丛,孕穗期幼虫达30头/百丛时用药防治,低龄幼虫选用阿维菌素或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高龄幼虫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甲维·氟铃脲、阿维·毒死蜱等农药。

3.3 稻飞虱

1)稻飞虱个体小,在发生前期不易发现,要经常深入田间拨开稻株下部细心观察才发现。2)当田间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分蘖期虫量每百丛1 000头以上,穗期虫量每百丛500头以上)后应立即用药,虫量大时应施药2~3次。3)要选用对口农药如噻嗪酮、烯啶虫胺、烯啶·吡蚜酮等。4)害虫多集中于水稻基部为害,因此喷药时喷头要指向作物基部均匀喷雾,稻田需保持浅水层3~5 d。

3.4 稻瘟病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2)采用强氯精或使百克种子消毒法,杀死各种病菌。3)健身栽培。在施肥方面,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t左右、碳铵肥20 kg、过磷酸钙

20 kg;追肥在插后5 d回青以后施尿素5 kg,插后9~10 d

每667 m2施尿素7.5 kg、钾肥5 kg;插后35~40 d,根据当地天气、苗情、病虫情施中期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3~4 kg、钾肥5 kg[3]。种植密度合理,每667 m2插秧控制在20万~22万苗。在水分管理上分蘗期要浅水勤灌,分蘖够苗露田,适时晒田,后期干湿交替。4)药剂防治。在秧田发生初期、大田发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和破口吐穗期施药,每667 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 g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 g兑水60 kg喷雾。

3.5 水稻纹枯病

1)插秧前打捞菌核,集中销毁。2)健身栽培:方法同稻瘟病。3)药剂防治:该病病丛率达15%时,每667 m2用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30 g或300 g·L-1苯

甲·丙环唑乳油25 g加水60 kg喷雾,隔5 d再喷一次。

3.6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1)种子消毒,减少菌源(方法同稻瘟病)。2)选用抗病和耐病的杂交稻种。3)健身栽培方法同稻瘟病。4)药剂防治:当病株率达0.1%时,每667 m2用20%叶青双可湿粉剂100~150 g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125 g兑水60 kg喷雾。发生严重的稻田连喷2~3次。

“三虫三病”发生严重的稻田,可在施药时添加适量叶面肥一起喷施。喷药时如遇小雨天氣,可添加有机硅一起喷施,提高药剂在植株上的附着,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4 结语

水稻是巴马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农技人员应及时深入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控指导工作,确保巴马县水稻的稳产高产。

参考文献:

[1] 文红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6):39.

[2] 施应宣.水稻生育期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96,200.

[3] 李丽.论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3):167,17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浅析水稻稻瘟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农药会影响稻纵卷叶螟产卵及生理生化指标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