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脂的影响

2020-07-23 04:06庄铭城黄燕妮王小燕黄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氯喹甲氨蝶呤类风湿

庄铭城 黄燕妮 王小燕 黄懋

近年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逐渐增加。研究表明[1],联合用药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甲氨蝶呤是临床上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治疗的基础用药,在甲氨蝶呤治疗基础上形成多种用药方式,主要为生物制剂,其具有较好疗效,具有持久缓解症状的效果。联合用药虽然短期疗效较好,但持续用药后,临床疗效并未出现上升趋势,而是一直维持在基本水平。同时,采取生物抑制剂治疗花费昂贵,导致大多数患者难以长期肩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选择一种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同时经济性强,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2]。本文研究旨在分析甲氨蝶呤与羟氯喹联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于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均采用抗炎药物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④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较好的配合该研究中的治疗;②患者伴严重心、肝、肾疾病;③患者存在可能影响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评价的其他风湿性疾病;④近期服用抗酸药和抗溃疡药。其中,男24例,女44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28±10.43)岁;关节功能均为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5周内均给予患者小剂量泼尼松、激素治疗,使用钙制剂、叶酸保护患者的胃肠道。观察组患者给予羟氯喹(Sanofi-Aventis SA,注册证号H20160306)+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谊药厂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治疗:羟氯喹0.2 g/次,2次/d;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口服10 mg/次,1次/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疗效 参考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晨僵、关节压痛与肿胀、握力及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将患者的疗效分别评定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关节压痛、肿胀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好转,晨僵情况大为改善;有效:患者的关节压痛、肿胀症状缓解,关节功能有所好转,晨僵情况有一定缓解;无效: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血脂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G、TC、LDL-C、HDL-C、LP(a)。采用免疫电泳扩散法测定患者血清APO-A1、APO-B100水平。

1.3.3 VAS评分 采取VA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4],VAS评分共有10个刻度,0分表示无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2.11±0.55)分低于对照组的(5.02±1.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HDL-C、LDL-C、APO-A1、APOB100、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APO-B100、L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PO-A1、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治疗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案,不但可对患者症状进行改善,也能有效控制关节结构破坏。甲氨蝶呤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周期治疗中的基础药物,来氟米特与柳氮磺胺吡啶、钙制剂等也是常用药物,其不良反应较轻。有研究显示[3],改善病情抗风湿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较非甾体抗炎药物较少,安全性高。甲氨蝶呤是安全性较高,经济性强的药物,且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疗效显著[4]。因此,本文观察组患者给予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且疗效较好。

另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占总死亡例数的一半以上,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慢性炎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体内脂质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均由上述原因引起[5]。研究显示[6],临床常见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症导致的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症状。本文选择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TC、TG、LDL-C等水平显著升高。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能通过一定途径对脂蛋白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使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变小,密度变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另外,炎症因子还可能刺激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内超氧化物的分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程度,相应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后又会反过来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反馈性调节,导致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增加,如此往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载脂蛋白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APO-A1与APO-B100是两类主要的载脂蛋白,APO-A1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载脂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可作为辅助因子激活血浆中的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调节胆固醇代谢[7]。APO-B100是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构成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肝细胞和肝外一些组织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的识别标志,当身体炎症反应增加时,肝合成APO-A1与APO-B100的能力受损[8,9]。本文两组患者采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后,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缓解,体内的脂质指标异常得到纠正,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APO-A1/APO-B100的比值均得到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PO-A1/APO-B100比值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

综上所述,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氯喹甲氨蝶呤类风湿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磷酸氯喹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