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唐代女裙的改进方法研究

2020-07-24 09:12熊一鸣陈晓鹏
纺织科技进展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统服装美观女装

熊一鸣,陈晓鹏

(中原工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郑州451191)

中华服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传统服装,并将其穿入日常生活中。目前常见的传统服装大体分为2种:一种是复原类,按照考古实物和文献提供的信息,采用传统服装的形制和结构;另一种是市场类,按照审美和风格的要求,采用现代生产技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2种传统服饰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立足于对市场类女装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传统风格服装的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目前市场上较受年轻女性关注的古风服饰是仿制唐代的齐胸襦裙。唐朝是文化开放的鼎盛时期,襦裙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女性服装,因其造型优美、色彩鲜明而受到消费者欢迎。但是仿制襦裙在穿着舒适性和结构合理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束缚紧、易脱落、穿着过程复杂等方面。

1 唐代女装中的齐胸襦裙

唐朝女装中的襦裙指的是上穿襦衣、下穿长裙的方式[2]。襦是指短上衣,《说文》曰:“襦,短衣也”。唐初期的襦短小合身,中后期的襦较为松身并逐渐有宽大之势。襦衣根据层数构成有单、夹、棉之分,根据袖子造型有无袖、长袖、短袖之分,根据领子造型有对襟、襦衣与交领襦衣之分。

短上衣通常被概称为“衫襦”[3]。衫,又称为单衫,指无袖的单上衣。女装上衣冬季以襦为主,夏季以衫为主。

裙是由数幅布帛拼缝而成的下装。唐朝初期,女性喜穿的“间色裙”是由颜色间隔的布帛拼制而成,每幅布帛称为一破,常见由六片拼缝的六破裙。间色裙一般为高腰,束于腋下,裙身修长贴臀,整体造型保守,给人纤长平直的感觉[4]。

盛唐时期裙装为宽大样式,间色裙采用八破或九破[5],还出现了与现今百褶裙类似的混色裙,此时裙装常束于乳上,袒露胸颈部以展现女性之美,裙长曳地。

晚唐时期的裙装体量更大,不仅更加宽松,而且常常曳地数尺,较为夸张,裙的上缘掩盖过胸部,比盛唐时略保守[6]。

现代市场上仿制的唐代女装一般以上衣下裙相搭配,被统称为“襦裙”,这其中包括了“衫裙”。为了区分不同的款式,商家会根据造型特征加上前缀,如:对襟襦裙、齐胸襦裙、齐腰襦裙等,其中,齐胸襦裙是消费者选择最多的仿唐朝女装款式。

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不少出土文物上都有它的痕迹,但由于缺乏出土的服装实物做参照,如今的齐胸襦裙基本上是根据古画和陶俑进行的猜测仿制。画作和陶俑上的服装可能并非完全写实,或只是反映部分人群的着装,因此现代仿制的齐胸襦裙仅仅是风格化、概念化的传统服装,属于时装范畴。

作为唐代穿着齐胸襦裙例证的画作有相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图中仕女身着高腰袒胸长裙,外套轻薄透明的对襟纱罗衫,配披帛。高腰袒胸长裙是在唐早期齐胸高腰裙基础上演化的产物,此种搭配被认为是中晚唐时期贵族女子中较为流行的穿着样式。目前被市场产品广泛参照的是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其中仕女上穿对襟襦,下穿系带于胸上的高腰长裙,配披帛。

大量出土的陶俑也为襦裙仿制提供了参考,如西安博物馆馆藏唐朝女俑中,有许多对襟上襦配齐胸长裙的款式,裙上缘系在短襦外面。

2 仿制女裙

无论是依据古画还是陶俑,市场上的齐胸裙都只是一种猜测式模仿,商家根据唐代女装在陶俑及画作中表现的外观效果,借鉴出土的女裙实物,推出了2种齐胸裙——围裹式和筒式。

2.1 围裹式齐胸裙

围裹式齐胸裙由一片矩形布帛构成,一般以布幅宽为裙长,长及脚面。裙上缘被称为“裙腰”,其实际穿着位置在胸部之上,裙腰长度约为胸围的1.5倍,以确保裙子围绕胸部一周半有余,裙腰两边安装束带。裙片以规则的褶裥或不规则的碎褶缩缝于裙腰,褶的多少和大小可根据造型设定,一般为胸围的4~5倍,较大的褶量增加裙身的飘逸感。为了增加美观性,露在前面的裙腰处常进行绣花装饰。

围裹式齐胸裙的穿法是:将裙绕胸上方一周,用束带系紧。穿着时,要将有花纹装饰的裙片覆盖在上层,将左右束带从身后绕向胸前拉紧系结(见图1)。

图1 围裹式齐胸裙

围裹式齐胸裙由于用料较多,裙身自重大,经常出现束带滑移,导致上下层交错,影响美观。在此基础上的改良设计是在裙腰的侧缝处打孔,穿着时,束带从孔中穿过,增加受力点,使束带和裙腰一体,从而有效改善滑移问题。

2.2 筒式齐胸裙

筒式齐胸裙由前、后两片组成,侧缝在下端缝合,上端留出开衩,开衩处露出内层的服装。在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的唐朝《宫乐图》中,能清楚地看到这种结构。

筒式齐胸裙的穿法是:套上筒裙,先将裙后片的束带绕到胸前系结,再提起前片覆盖系结,将前片两端的束带绕过背后交叉,再绕回到胸前系结(见图2)。

图2 筒式齐胸裙

3 齐胸裙结构改进方法

齐胸裙一般用料较多,裙身自重大,凭借2根系带难以束紧固定,在穿着及活动中极易错位和滑落。筒式齐胸裙相比围裹式齐胸裙有所改良,受力分别由4根系带承受,解决了裙子容易滑落的弊端,但这种设计使胸前衣物和束带层次过多,影响美观和舒适性,而且腋下侧缝处始终处于半敞开状态,抬臂时,内衣会暴露出来,影响整体美观,齐胸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3.1 结构改良

对于较宽的裙腰,可以采用贴合胸部的立体化结构,模仿现代礼服抹胸的造型方法,对裙的受力部分进行结构改良,对胸突部位做省或者使用分割线造型,使其贴合人体胸部,改善服装的抱体性,达到受力均衡、防脱落的效果。

3.2 利用辅料改良

在不影响外观效果的基础上,围裹式齐胸裙可利用排钩、暗扣等辅料在上襦和下裙相连接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隐蔽地增加服装受力点减轻系带承受的重量,这样,既解决了下裙错位滑落问题,又固定了上襦,使其不易被扯出和转动,一举两得。

筒式齐胸裙可以采用侧缝拉链,封闭裙子上部的开衩,同时保留裙子前片的系带,体现原有款式特点的同时,改进裙子的封闭性,并承担一部分受力功能。

3.3 加入吊带固定

在裙的上缘增加吊带,能明显改善裙的受力。这种做法要注意与襦衫的造型合理搭配,隐蔽式吊带需有外衣遮盖,而装饰性的绕颈式吊带可在对襟齐胸襦裙中使用,视觉效果上与襦衫的领襟相似,整体美观,使服装的层次更丰富。

3.4 襦与裙的结合

从受力合理、造型美观、穿着方便的角度而言,将上襦和下裙合为一体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做成套头式裙装,将齐胸裙与襦在连接处缝合,或者将襦与裙缝合后,在侧边留出拉链方便穿脱;同时保留系带,突出服装的款式特点和整体美观。这样的改良方法与传统服装的形制差距较大,仅仅具有相似的外观,适用于关注造型美观和设计合理的消费者。

4 结语

襦裙作为唐朝女装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我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深受消费者喜爱。在保证其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采用现代结构设计、工艺和原辅材料,改善仿唐代襦裙的种种弊端,使其既美观大方,又穿着舒适、功能合理,更为消费者接受。

猜你喜欢
传统服装美观女装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Maglady遮阳伞
设立“传统服装日”,先要找准文化定位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一带一路”与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传统服装出口的影响探讨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女装流行面料
追溯经典——中华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