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松动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2020-07-24 06:30王铁刚
光明中医 2020年14期
关键词:面肌面瘫面神经

王铁刚 王 军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为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病因未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经受压。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漏气、食物滞留,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1]。恢复期进行康复治疗,可行针刺、电针治疗等。

神经松动术,是一种独特的徒手治疗技术,是基于神经动力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广泛运用于治疗由于周围或者中枢神经受到异常压迫出现的神经病损症状如疼痛、麻木等异常感受。依据神经的解剖结构,依据生物力学的原理,利用肢体的运动,使神经组织在神经外周的软组织中进行滑动、加压、延展、张力变化,改善神经间的微循环、轴向传输和脉冲频率等。神经滑动和张力技术实际上是神经松动术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2]。

面神经松动术,是王军主任医师根据神经松动技术原理结合孙申田教授点按翳风穴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经验创立的独特技术,经过笔者及王军主任医师的临床实践认为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本次临床观察目的是探讨面神经松动术对恢复期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凭借客观的疗效数据说明该项技术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历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在大庆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住院患者,共计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1例)和面神经松动治疗组(研究组,2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组内观察病例数、平均年龄及平均患病天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6版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中的病程、体征,肌电图检查符合面神经炎表现。

1.2.2 纳入标准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病程处在恢复期。无明确病因,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特点。

1.2.3 排除标准年龄超过60周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其他疾病导致的面神经损害。

1.3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该组治疗措施2个月。对照组:按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针灸治疗学》中论述的面瘫治疗主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牵正、太阳、合谷以及头穴面部运动区,并加用电针。太阳、阳白、颊车、地仓接通电针仪,通电20 min,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微跳动或患者耐受为度,电针结束后继续留针20 min,每次治疗共计40 min,每日1次,每周7次。研究组:在对照组电针治疗基础上,进行面神经松动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充分暴露患侧面部,头转向健侧。施术者站立于患者患侧一旁,施术者使用患侧同名侧手掌紧贴患者面部,掌根按压于下颌关节处(面神经在此处集中),拇指贴压于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均匀分散贴合于面部,食指在眶下缘,小指在下颌骨下缘处。另一手,使用拇指按压患者患侧翳风穴。操作时,按照一定频率(一般是15~20 s/次),面部施术手紧贴面部皮肤带动手下皮肤及面部肌肉向患者面部中线适度用力以有阻力为度并保持5 s(此为滑动手法),之后另一手按压翳风穴以出现酸胀为度并保持,以上手法维持15~20 s(此为张力手法),之后施术双手缓慢收回发力,5 s后再进行以上操作,反复如此,每次面神经松动治疗进行15次,用时约10 min。手法治疗后,嘱患者饮水,平卧休息20 min,如无不适,次日继续治疗。

1.4 评价疗效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和症状体征量化表的评价,得到相应面神经功能评级和面瘫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同时为便于统计处理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I~VI转化为1~6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将面神经功能分为I级正常、II级轻度功能障碍、III级中度功能障碍、IV级中重度功能障碍、V级中度损害、VI级完全麻痹,对应相符合的病情特点。级别越高代表面神经功能损害越发严重,造成面神经炎后遗症的可能性越高,治疗的失败率也越高。症状体征量化表则按照额肌运动、眼睑开合、鼻唇沟深浅、耸鼻运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食物滞留、颈阔肌收缩功能、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流泪不适、下额角、耳部或乳突部疼痛共计13项功能,每项分为0~3分,0分正常,3分重度异常。评分越高提示面神经炎造成的症状体征越严重。

2 结果

2.1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等级转化评分,可见在治疗前、后每组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且2组间治疗评分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研究组较对照组在疗效评价方面更具优势,详见表2。

表2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评分

2.2 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在治疗前、后每组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且2组间治疗评分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说明研究组较对照组在疗效评价方面更具优势,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早期病例改变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机制是肿胀的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出现骨性卡压,导致神经损伤。大多数面瘫的患者可在3~4个月内恢复,完全性面瘫患者一般需要2~8个月甚至1年时间恢复,且常遗留后遗症,如未接受治疗约有70%的患者可在发病后6个月完全恢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为急性期糖皮质激素、抗病毒、神经营养剂及对症治疗[4],部分患者经治疗可遗留面肌无力、面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或鳄鱼泪现象。急性期之后的治疗尽早开始面部肌肉康复治疗,在国内主要的康复技术包括针刺结合电针治疗,以及面肌的助力和抗阻训练。

针刺技术可以较好地刺激面神经的修复,但也存在诱发神经异位生长导致面肌痉挛、鳄鱼泪等并发症。且针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针刺疼痛和侵入性治疗,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这样的治疗方式。

神经松动术,是根据神经组织的结构及机械性质,对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的肌肉和关节等组织先做详细检查,分析神经与病症关联性之后,针对特定的神经组织,实施特定方向和特殊力度的伸展和放松手法,来增加神经组织的活动度,促进血液进入神经组织,从而减轻疼痛促进组织复原。神经松动术借由神经张力和滑动手法来实现以上目的。翳风穴实际是面神经主干在乳突部面神经管以外,向面部表情肌走行分布的总出口。孙申田教授[5]点按翳风穴治疗面瘫,往往采用深按、重按手法,常常有不错的效果。王军主任医师受到孙申田教授临床治疗经验启发,认为在恢复期适当点按翳风穴也对面神经有良性刺激作用,结合神经松动术的理论技术,创立了面神经松动术治疗面瘫的新方法,并在科室推广使用。我们在临床应用中细化了面神经松动术的操作手法,通过对患侧面部表情肌牵张和翳风穴部位点按,结合手法和转头动作,形成面神经的牵张和松弛过程,完成面神经松动技术,从而改善面神经的供血,促进面神经损伤的修复。

本次临床观察中所涉及的病例通过评分评估判断主要为不完全性面瘫及完全性面瘫。通常治疗后直至痊愈需要较长时间。本次研究发现通过综合运用针刺技术结合面神经松动术2个月后,面瘫患者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和症状体征量化表两项量化评价体系中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反馈应用面神经松动术后面瘫中疼痛、面肌启动时间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明显缩短病程,改善面瘫症状,提升面肌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面神经松动术结合常规治疗技术能够明显缩短周围性面瘫的病程,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面神经松动术作为一种新的面神经手法治疗技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面肌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