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政德观探微

2020-07-27 15:58唐宝全
宁夏党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主要内容实践路径

唐宝全

摘要:政德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具有多重向度。习近平政德观的生成经历了由具体到系统的轨迹,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与发展。其主要内容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传统与时代相融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构成了政德思想的理论特征。重视学习﹑注重自省﹑严肃党纪党规是加强政德思想建设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其价值意义在于突出了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突出了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明确了制度建设这个外在保障。

关键词:政德观;主要内容;理论特征;实践路径;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0)04

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政德观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同时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德思想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德观。习近平政德观的内涵非常深刻,直指当前领导干部队伍思想和作风上面临的问题,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新时代,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必须讲政德、立政德。习近平政德观具有多重向度,主要体现在生成轨迹、理论根源﹑主要内容、理论特征﹑实践路径与价值意义等方面,对其抽丝剥茧,进行鞭辟入里的探析,可以进一步发挥习近平政德观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政德观的生成轨迹与思想根源

(一)習近平政德观的生成轨迹

习近平政德观的生成经历了由具体到系统的轨迹。2004年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首次直接对“政德”作出阐释,所谓“官德,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1]政德的要求主体是领导干部,所以这里的“官德”事实上就是政德。之后,习近平有关政德的论述得以不断充实。2005年,习近平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德就是将人民利益摆在首要的位置,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并且将人民至上的思想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对于如何形成良好的政德,习近平于2006年2月就寄语干部:“多读书、修政德”。他多次在《之江新语》系列文章中谈到政德,强调领导干部要“修心治身”,而且要先有修心治身的道德,然后才会有经世治国的政德。政德的核心是政治思想和作风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一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十八大伊始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其后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主题教育无不体现党中央对政治思想和作风重视。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讲政德,立政德,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强调“为政之道,修身为本”。从习近平政德观的生成轨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已成为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

(二)习近平政德观的理论根源

习近平政德观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道德,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虽然没有论述伦理与道德的专著,但在其很多著作中却闪烁着不少有关伦理与道德的真知灼见。可以说,马克思关注的不是构建一套伦理学体系,更不是研究个人如何遵循一套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而是关注如何创造一种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以使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德结果的问题。正如马克思明确指出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了道德是一个从“阶级的道德”向“真正人的道德”转化演进过程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政德思想正是以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为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凸显政德中的人民性,正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鲜明继承。

习近平政德观的形成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干部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939年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3]的号召,可以说是对毛泽东道德观的一次深刻的阐释,体现出毛泽东对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所有党员提出的高尚的、纯粹的、有益人民的道德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从历史中总结教训:“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4]毛泽东在这里突出强调了领导干部的道德对国家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领导干部有道德,知礼仪廉耻,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反之,则会破坏原有的社会秩序。改革开放后,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面临的问题,邓小平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5]提出了党员的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之后,江泽民和胡锦涛也对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相关论述构成习近平政德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政德观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观是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概括产生的,逻辑理路清晰,价值层次鲜明,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明大德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大德”是领导干部最高层次的政德,是领导干部所树立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明大德是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树立“大德”要求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政治生活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习近平明确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6]领导干部只有信念坚定,才能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去啃改革的硬骨头,才能在新时代大有可为,才能抵御“危险”和“挑战”。我们党能够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更高的胜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一条中国道路,就在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大德。明大德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一心为党尽职尽责,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守公德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干部,除了具有普通公民的身份外,更是手中握有一定权力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所以,领导干部除了遵守基本社会公德之外,更重要的是树立宗旨意识,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奋斗,这既是党的宗旨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所掌握的公权力的要求。习近平明确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黨为公、执政为民理念”。[7]增强宗旨意识要求树立实干的风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主要心思、主要时间、主要精力用在干实事、抓落实上。此外,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民生导向,维护群众的利益,认真抓好发展教育、促进就业、卫生医疗、增加群众收入、扶助脱贫等等方面民生工作。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始终胸怀人民,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只有领导干部在行政过程中将人民放在首要位置,让人民群众有切实的“获得感”,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得到巩固。

(三)严私德

私德主要是领导干部为人处世的基本遵循,是个人道德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个人道德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政德的优劣。不讲私德,大德和公德便失去了根基。严私德,就是领导干部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操守有严格的要求。领导干部的作为行使公权力的主体,其一言一行都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如果领导干部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就会给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严私德,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多积尺寸之功。习近平强调:“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8]要严领导干部的私德就需要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防微杜渐。在当前权力制约的制度机制还未完善,权力“越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可能的情况下,领导干部私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领导干部政德的腐坏往往是从个人道德开始的,是一种渐进式的腐败,当领导干部放松警惕,将所谓“朋友”的小恩小惠看作是人情交往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滑向了腐败的深渊。

(四)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首先明大德是政德的高线。只有树立高线,明确了方向,守公德与严私德才有了指导。其次,守公德是政德的基线。领导干部树立公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就是将人民利益摆在首位。领导干部作为行使公权力的主体,他们是否守住公德,对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领导干部要不断绷紧宗旨意识这根弦。最后,严私德是政德的底线。领导干部丧失私德,缺乏道德品质和基本操守,那么大德与公德根本就无从谈起。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私德不是小事,更不是个人的事。根据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回顾,腐败往往就是从私德的败坏开始的,只有守住私德的底线,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功德和大德。

三、习近平政德观的理论特征

习近平政德观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充分遵循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一古今治理国家的基本规律,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传统与时代相融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理论特征。

(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又会反过来指导实践。习近平政德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立足于实践,回答时代问题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和文化。同时,对外开放的环境日益复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任务逾是艰难就越是要加增强党的战斗力。领导干部作为提升党的战斗力的关键的少数,增强其先进性﹑纯洁性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讲政德。习近平自2004年至今对政德的重要论述就是总结实践中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的“大德、公德、私德”建设。在习近平有关领导干部政德的大量论述中,他从理论上系统阐释了政德的内涵,并根据实践的要求,提出加强政德建设的途径。习近平政德观既有理论思维的深度,又有实践指向的举措。从实践当中的问题出发,也就是从当前领导干部腐败频发的问题出发,找出背后的理论症结,从政德理论中发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二)传统与时代相融通

习近平政德观体现了文化传承与时代要求的高度统一。任何一种思想,一种理论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都是有来源和继承的。习近平政德思想即继承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又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理论成果。对待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习近平强调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9]对待干部,他要求“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习近平结合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政德建设面临的问题,融入民主监督、民众参与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理论成果,强调说“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11]可见,习近平的政德观有效地将传统与时代相融通。

(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习近平的政德观是领导干部道德自律与制度他律的高度统一。一方面,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12]领导干部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这种道德境界最主要的是来自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以及党的宗旨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树立忠诚意识以及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此外,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自我批评,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省。另一方面,习近平立足中国当前实际,把道德自律与制度他律紧密结合起来。没有道德滋养,制度他律就缺少源头活水,正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强调领导干部要接受制度和法律的监督,所以习近平指出:“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13]将制度建设放在更高的位置。

四、习近平政德观的实践路径

政德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一方面需要领导干部的主动修为形成道德自律,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制性的规范形成他律。由此,重视学习﹑注重自省﹑严肃党纪党规成为了加强政德建设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重视学习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品质。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新情况、新问题、新知识,才能不断得到成长。习近平指出,“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14]关于学习的内容:第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不但蕴涵着科学的理论,更是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德观提供科学的价值内核;作为方法论,为领导干部树立政德提供科学和可行的路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尤其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汲取能量,从中把握不变的真理,以“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作为自身政德的指导;第二,要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学史使人明智,党员领导干部可以从党史中更加形象和生动地体会到政德建设是党能够获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保障,也是党能够在新时代延续走向胜利势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把党史称为“必修课”,他指出“领导干部学习党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第三,是向先进典型学习。向先进典型学习,尤其向当代典型学习,能够树立更加明确的道德看齐对象,从鲜活的事例中汲取道德的养分。第四,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任何文明的发展都是有传承的,中国作为拥有璀璨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在新时代,学习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官德”与“政德”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重自省

自省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总结的共产党人三大作风中有“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本质上就内涵了自省的含义。习近平多次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义,将其喻为“良药”和“武器”。自我批评是自省的核心环节,而批评则是帮助自省的良方,自省可以说是领导干部政德养成的重要环节。领导干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要体现:一是自身是否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否违背自身的入党誓言,自己的言行、思想有没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自身是否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有没有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刻在心中,有没有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的首位,有没有将自身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自身有没有将美德牢记心中,是否为周围的人做好了表率,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严于律己的本质就是内心的道德自律,除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亲友,也管束下属,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方能形成良好的家风与工作氛围。

(三)严肃党纪党规

习近平政德观相较于传统的官德,突出强调了通过党规党纪的监管来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党纪党规是领导干部树立政德的重要保证,完善的党纪党规能够使得领导干部更好地讲政德、立政德。如果党纪党规不够完善,就有可能使得一方政治生态被破坏,进而影响整体政治生态,对领导干部政德的培养造成负面的影响。在所有的党纪党规中,首先要凸显党章的总领地位,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对党的方方面面做出总的阐释,领导干部政德建设首先要遵守党章的要求。不遵守党纪党规,政德就无从谈起。党纪党规是政德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领导干部才会有机会不断追求高线。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尤其是要遵守具有极强的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过程中必须牢记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而把政德思想内化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原则。

五﹑习近平政德思想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政德观是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涵盖党的多方位建设。其价值意义在于突出了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突出了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明确了制度建设这个外在保障。

(一)突出了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

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核心任务。习近平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缺失,就会像缺钙的骨头一样,变得脆弱,经受不住实践中的考验和困境中的历练,就会得“软骨病”,这就会导致领导干部逐渐穿破自身的政治底线和道德底线,并最终丧失政德。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和我们党中央高度将重视全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在2015年党中央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明确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政治建设放在了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要求“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尊崇党章”等,事实上内在蕴含了坚定理想信念的要求。抓住了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就抓住了领导干部政德问题的根本,只有补足理想信念之“钙”,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才能够真正收获实效。

(二)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领导干部由于手中握有一定公權力,致使其身份具有政治性,其言行能够行形成广泛的示范性,从而决定了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古人云“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这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上。良好的领导作风,可以形成“头雁效应”,对于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此外,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反过来说,如果干部选拔上出现漏洞,将政治道德、个人品德不过关的人放置在领导岗位上,则也会天然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干部整体素质将出现沦落之忧。习近平对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做出明确的说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强化带头意识,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15]另外一方面,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还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领导干部讲政德,才能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根据中国的国体,公权力是属于全体人民所有,领导干部只是执行权力的主体,但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可能会伤害到权力主体的人民,为了使权力真正能够于人民有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领导干部讲政德。领导干部作为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关键少数”,担负着社会道德示范的重要责任,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的政德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明確了制度建设这个外在保障

制度是领导干部形成良好政德的外在保障。领导干部政德的养成,内因是领导干部通过不断的学习、反省、自律,在如切如磨、如雕如琢的状态中形成、保持和完善的。而制度的管理和约束就是领导干部政德养成的外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外因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6]制度对于党员干部政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开始,以干部的作风问题为突破口,逐步到严明党的纪律,完善党纪党规,推进依法依规治党。2012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八十多项党内法规。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的制度体系会更加完善,为领导干部政德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外在保障。

总而言之,政德观是整个社会文明、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它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其政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只有让贤德的干部得到重用,摒弃失德的干部,使得讲政德、立政德的思想在党内蔚然成风,形成以上率下的“头雁效应”,社会道德自然而然也会随之改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J].求是,2004(19):36.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

[4] 彧 君.有感毛泽东“治国就是治吏”[J].政府法制,2009(9):18.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6][7][8]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光明日报,2018-03-11(02).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168.

[10]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2).

[11]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6.

[12]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1(02).

[13][16] 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59;60.

[14]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75.

[15]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28(02).

责任编辑:春 柳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主要内容实践路径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刍议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