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凝视下海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以庄河市海王九岛与石城岛为例

2020-07-31 08:03
关键词:岛民石城渔家

王 辉 杜 娟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0 引 言

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现今,旅游业高速发展且竞争日益激烈,发掘旅游文化资源,提高旅游地的文化开发品位,是旅游业提升档次、树立形象及形成效益型增长的重要途径.在海岛旅游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集中在海岛旅游的区域影响、海岛型旅游地的演化以及海岛旅游规划管理等方面[2-4],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在资源评价、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等方面[5-7],而关于海岛文化保护与传承涉及较少.海岛旅游地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特征的旅游目的地,深受旅游者喜爱.应充分发掘海岛文化,将旅游活动与海岛文化相结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海岛旅游品牌,同时应探索文化和海岛旅游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型海岛开发[8].

Urry[9]提出了旅游凝视的概念,认为旅游凝视是将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是游客施加给旅游地的一种作用力.在这种作用力下,旅游目的地会根据游客的感受对自身进行调整,尽量满足游客需要,但旅游中的“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并不只是单向的游客凝视,也包括岛民凝视等其他利益主体的凝视[10].岛民凝视即当地人凝视,由当地人对本岛形象与游客形象的整体认知构成,该凝视将影响当地居民对海岛资源与游客的态度和行为[11].岛民与游客的互动使不同行为主体因“凝视”而产生、协调并构建出不同想象的空间,使地方文化通过旅游活动向外界传播[12].国外学者比较关注凝视中的游客体验、权力关系,并进行旅游凝视理论探讨[13-17],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主客关系研究、凝视的文化发展研究、游客凝视行为研究等,更侧重于旅游凝视的应用价值[18-27].国内外的研究均较少有将岛民凝视与游客凝视不同主体结合起来,对不同主体旅游凝视下的地方文化发展进行探讨.本研究运用凝视理论,采用实地考察与网络文本分析法,从“岛民凝视”与“旅游者凝视”2个视角研究了海王九岛与石城岛的岛民文化,加深理解层次,并基于理解寻求了多方面保护与支持途径,以实现人岛和谐.

1 研究地概况

海王九岛又称王家岛,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图1),其奇特的海滨地貌形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海王九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北魏东晋时期,海岛就有人类居住,创造了海岛早期文明.海王九岛是边防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拥有着大量的古近代海防遗迹,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18年海王九岛岛民人数约为4 700人,全岛接待游客14万人次,游客客源除本省以外,还有黑龙江、吉林、上海和北京等地的游客,旅游综合收入7 000余万元[28].

石城岛位于海王九岛北侧(图1),海域的水产品与旅游资源丰富,岛上栖息着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石城岛以打造北方“生蚝第一镇”为目标,采用“海洋产业 +”创新发展模式,立足“渔业产业”与“海洋文化”的地域特色,打造以生蚝养殖、渔业旅游、海洋饮食文化为特色的生蚝小镇,在美化环境、突出特色和不破坏海岛生态的基础上,推进“生态旅游岛”的建设.近年来,石城岛旅游市场不断拓宽,年接待游客逐年增多,客源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地结合.2018年石城岛岛民人数约为9 600人,全岛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 000余万元[28].

图1 海王九岛与石城岛地理位置示意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岛民凝视分为渔家乐的经营与服务人员凝视和其他岛民凝视,运用凝视理论,对旅游发展中由认知到态度再到行为的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采用实地走访的方式,深入岛民生活,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获取案例地的直观感受并发现问题.具体为:编制访谈提纲,实地走访经前期筛选2个岛上12家具有代表性的渔家乐,与渔家乐的经营与服务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编制渔家乐调查细则,考察各个渔家乐经营现状、经营理念及经营前景,对每家渔家乐的周围环境与内部环境进行考察,作为后期评价的原始数据和依据;对当地不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岛民进行访谈,了解岛民对海岛文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在游客凝视方面,本研究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网络文本是游客基于真实游览经历,通过游记、问答和图片等方式表达的对旅游地的真实评价和感受),以知名旅游社交分享网站“马蜂窝网”作为网络文本的主要来源地,选取游客2014—2018年的游记,提取100个高频词汇,分析了游客对海王九岛与石城岛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偏好.

3 研究结果

3.1 岛民凝视

3.1.1 渔家乐的经营与服务人员凝视

在海王九岛与石城岛的实地考察中,绝大多数游客在渔家乐住宿、餐饮,且与渔家乐经营与服务人员交流最多,游客对海岛文化的认知很大一部分从渔家乐相关人员处获得,而渔家乐相关人员也在对游客凝视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游客的旅游产品.筛选出海王九岛和石城岛上共12家有代表性的渔家乐,对其经营者与服务人员进行访谈,提取岛民凝视下与海岛文化有关的内容(表1).调查显示:渔家乐经营与服务人员普遍认为,游客感兴趣于海岛的自然山水风光、海鲜以及海岛的宁静氛围,尤以自然山水风光为最;渔家乐经营与服务人员也通过游客摄影及写生作品发现当地自然山水风光与海产品是游客倾注目光的重点,而之前一直对这些风光和美食习以为常.

研究结果如下:

(1)游客的娱乐项目主要有:出海垂钓、海鲜品尝和环岛观光等.大多数游客到2个海岛是为观赏海景、海上娱乐和品尝海鲜,而对海岛文化的体验较浅.渔家乐经营者虽然迎合了旅游者的爱好,但是未从海岛文化保护的角度去宣传本岛文化,还有些渔家乐的经营人员是外来人员,只是单纯地考虑盈利,而未从海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展经营活动.

表1 12家渔家乐的基本情况

(2)实地调研中发现,2个海岛的12家渔家乐与陆地上的农家乐近乎相同,绝大部分没有展现出具有海岛特色的民居文化、旅游商品及独特的海岛文化;通过对12家渔家乐的基础环境评价,发现渔家乐内部自然山水环境总体较好,但未体现出海岛特色和人文景观.

(3)大部分渔家乐的宣传方式是采用微信和大连海岛旅游网等,少部分采用抖音、微博和百度推广等手段,宣传方式单一且宣传内容集中在自然景观.

3.1.2 其他岛民凝视

海岛文化真实性研究强调本地人即岛民的视角,致力于将本地人的地方文化价值观纳入主流话语体系当中,所以岛民的地方文化价值观需着重研究[29].不同于渔家乐经营服务人员,岛上还有一部分岛民没有参与经营活动,很少与旅游者直接接触.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岛民因游客的到来重新审视海岛,进一步认识了原本被忽视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并对岛上的美景与美食产生了自豪感;但也有岛民认为游客登岛破坏了岛上的环境,浪费了岛上本来缺少的水资源,打破了岛上宁静的生活;此外,通过实地调研与岛民访谈以及文献整理,总结出了海王九岛与石城岛的文化类别及特征,发现海王九岛与石城岛有着深厚的历史,但岛民对其认识层次较浅.

海王九岛与石城岛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1)海峰寺始建于明朝天启七年,是佛教男众寺院;(2)石城岛是黑脸琵鹭在中国大陆仅有的分布地;(3)卧龙滩浴场是游客在沙滩和海岸集中游泳、休闲的场所;(4)海王九岛和石城岛海域水产品丰富,盛产鱼、虾、海参和扇贝等各种水产品,有“天然鱼仓”的美誉,有丰富的海食文化;(5)海王九岛国际灯塔是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为了能通过海上运输掠夺的物资和将枪支弹药运往前线,开始在海王九岛南端山上动工修建灯塔.

海王九岛与石城岛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1)长海号子是流行在2个海岛的一种富有海岛特色的劳动号子,于2005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海号子是渔民们在从事渔业生活的艰苦劳作中创作产生的,反映了广大渔民乐观主义精神,是我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珍贵财富;(2)为纪念平时乐善好施,保船家逢凶化吉,后得道成仙的妈祖,每当农历六月十六这天,2个海岛的渔民都会进行祭祀妈祖;(3)每年正月十三日,渔民进行放海灯民俗活动祈求鱼虾满仓,全家平安;(4)海岛休闲文化包含环岛观光、垂钓等.

3.2 旅游者凝视

旅游者凝视由3个过程形成:(1)游客在旅游前,通过查找资料和口耳相传等方式,对旅游地的形象形成记忆碎片,产生对旅游地的符号筛选;(2)在进行旅游活动时,会有一个对旅游地符号收集的过程,并将之前脑海中的目的地形象符号提取出来进行感受与对比;(3)在旅游地活动结束后,对旅游地形象进行重新审视,并将自己看到的能代表目的地形象的符号传播出去,从而形成完整的游客凝视[30].

3.2.1 游客感知形象高频词分析

运用网络文本挖掘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对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242篇游记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获取了高频特征词及频数(表2).

表2 选取样本的高频词特征

分析结果如下:

(1)对表中100个高频词进行词性分析,得出高频词汇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名词有60个,占据了主体地位,主要是表达景色、住宿和餐饮等与旅游地相关的人或事物,是游客在2个海岛上感知到的事物;形容词有干净、热情、美丽和好吃等,多用来表达游客对2个海岛的总体印象,包括2个海岛的整体环境、住宿与餐饮,是海王九岛与石城岛整体形象特征的体现,说明了2个海岛是宁静、美丽的海岛;动词有赶海、观光、游泳和出海等,反映出游客到海岛大多数是为体验海岛海景风光,而对体验海岛文化的需求不大.

(2)文本的100个高频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海景、海食与感受等方面.海景方面的高频词包括海岛、海水和海滩等,能够反映出游客在海岛旅游过程中凝视的焦点景物;海食方面的高频词体现在海鲜、螃蟹和海参等;感受方面的关键词有干净、热情、美丽等.以上关键词充分体现了海岛的景观特征以及独特的海食文化,而并未显现其他海岛文化.

(3)通过对提取到的100个高频词做进一步分析,显示游客乐于表达海岛上独特的海食文化和海洋文化,但是对海岛文化的内涵和海岛文化的精神内髓鲜有彰显,说明游客对文化符号需求层次较浅,也体现了岛民没有把海岛文化精髓传播出去.

3.2.2 游客感知形象要素提取

游客编写游记的过程,就是游客将自己在游览地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的过程,因此游记文本可以反映出游客的凝视对象.另外由于游客登岛必然与岛民和岛上的环境氛围接触,确定了分析结果的主类目要素是“食、住、行、游、购、娱、人物和环境氛围”,次类目要素借鉴了董观志和杨凤影[31]和高静等[32]的研究成果,对旅游地形象进行了划分(表3).

表3 游记内容分析结果

通过对感知形象次类目要素频次的统计得出:游客提及频次最多的是自然景观与餐饮,说明大多数游客到岛上的目的是欣赏海岛自然景色以及享受海岛美食;岛上的娱乐项目提及频数较多,体现出海岛具有区别于陆地特色的游玩项目;旅游商品没有提及,说明岛上缺乏独特的旅游纪念品,但是旅游商品作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是海岛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具有特殊性和象征性,故应挖掘海岛特色旅游纪念品;岛上的人文景观提及较少,说明岛上人文景观没有被合理开发,造成海岛文化形象缺失;对环境氛围的描述中,出现较多的“宁静”“原生态”,显现出海岛整体环境氛围较好;绝大多数游客选择在渔家乐住宿,且更愿意选择靠海较近能直接观看海景的渔家乐,体验宁静的滨海风情;岛民与游客是游客凝视的主要对象,其中岛民是旅游地文化的载体;在交通方面,游客对2个海岛的凝视主要包括登岛交通与岛内交通,海岛独特的位置使得乘船成为其进入海岛的唯一方式,而岛内交通游客主要搭乘电瓶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渔家乐经营与服务人员、其他岛民及游客均从各自的视角凝视海王九岛与石城岛的海岛文化.渔家乐经营与服务人员凝视更多地迎合了游客的喜好,打造游客偏爱的文化产品,但作为与游客接触最多的人,并没有主动地传播海岛独特的海岛文化;本岛岛民是海岛文化之根,其对游客的审视,使其原本忽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被重新重视起来,树立了海岛文化自信,但其缺乏积极弘扬海岛文化精髓的行动;游客为体验海岛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来到海岛,体验着海岛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但绝大多数都被海岛自然景观所吸引.

4.2 海岛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通过渔家乐的经营与服务人员凝视和岛民凝视得出,要想保护与传承海王九岛与石城岛的海岛文化,应该进行文化自省、树立海岛文化自信,具体内容如下:

(1)岛民与渔家乐经营者应进行文化自省.渔家乐的宣传手段具有局限性,应增加宣传手段,如举办摄影节和沙滩节等吸引外来游客.渔家乐相关人员作为与游客接触相对较多的人,应努力成为海岛文化形象的推广者,不能光从自身利益出发,一味的去迎合游客的喜好,破坏海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岛民在凝视旅游者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自身作为海岛文化的根,应展现出最珍贵的海岛文化精神.对于现有的海岛传统习俗,应该不断传承下去,加强对后代的教育,如了解妈祖文化等海岛传统活动,设立展览室和资料室等,让更多的海岛后代了解海岛文化,增加其对海岛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使海岛文化得到巩固.岛民应该认识到要将前辈创造的辉煌文化教给下一代,同时也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创造有鲜明时代印记的新文化.

(2)岛民与渔家乐经营者应树立文化自信.民族性是海岛文化异向发展的产物,形成了海岛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开发的民族性是以发掘民族的个性文化为目标,为旅游者营造一种异域、异族风情的文化氛围.岛民是海岛发展的基础,是海岛文化之根.岛民通过凝视旅游者的活动,发现旅游者为海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过渔家乐经营与服务人员的凝视以及在对其访谈的过程中可知,渔家乐的经营与服务人员对海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视来源于游客的需求,通过游客的喜好,调整自己的经营与服务范围,故其更应该树立海岛文化自信.

对比以往文献,得出海王九岛与石城岛提高海岛文化自信的具体措施如下:

(1)提升海王九岛与石城岛的海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食有区域特征与乡土印记,为本地餐饮注入文化内涵.海王九岛是一个地道的海鲜小镇,素有“鲜活味美、品种繁多”的美称,如海王九岛的海参是辽南地区最好的海参.应打造地标菜(即地理标志性菜品,是一个菜系的重要组成和特色),采用海岛食材、技法和调味品烹制出具有海岛风味特色的美食,使菜品具有海岛饮食习俗和文化内涵,成为海岛的美食名片和饮食文化代表[33].

(2)发展海岛休闲活动.目前海王九岛与石城岛的海岛休闲活动仅停留在赶海、垂钓和环岛观光等方面,应逐步发展各种沙滩类运动,如沙滩跳伞、冲浪、滑水、滑沙和水上飞机等旅游项目.针对2个海岛浴场周围没有公共厕所和垃圾箱等的现状,建议海水浴场应增加服务设施,净化浴场环境,防止海水污染,并对海水浴场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如将海滩边的贝壳和石头等加工成艺术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性.

(3)增加保护与宣传黑脸琵鹭的活动.黑脸琵鹭的分布区域极为狭窄,种群数量也极为稀少,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已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石城岛作为黑脸琵鹭在中国大陆仅有的分布地,应该建设黑脸琵鹭科普地,推广黑脸琵鹭保护活动,如把黑脸琵鹭形象做成各种手工艺品,让更多的人了解黑脸琵鹭,进而形成保护濒危鸟类的意识.

(4)重视海神娘娘(妈祖文化).妈祖信仰在我国分布区域广泛,南方地区对妈祖信仰的研究格外重视,北方则相对较少,而辽宁省对妈祖的研究几乎为空白[34].事实上,早在元代,妈祖文化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辽宁地区,到了清代,妈祖信仰在辽宁沿海地区已经相当盛行.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妈祖文化已经成为该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海王九岛和石城岛的渔民都对海神娘娘进行祭祀,白天到海神娘娘庙祭拜,傍晚到海边将纸质或木质的渔船模型和渔灯放入大海,燃放鞭炮,面海祭拜,以求海神娘娘保佑渔民一帆风顺.每年此时正是2个海岛的旅游高峰期,故建议深入挖掘2个海岛的妈祖文化内涵,传承辽南地区妈祖文化,讲好海岛妈祖文化故事.

4.3 针对游客进行海岛旅游的建议

通过游客凝视得出,要想更好地体验海岛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游客应将有风景的旅行和有文化的旅行结合起来,具体内容如下:

(1)游客应进行有风景的旅行.通过游客凝视发现,游客感受到的海岛有宁静的海岛氛围、独特的海岛环境以及美味的北纬39°海鲜,且2个海岛最吸引游客的是自然景观.游客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行为,不仅反映其寻求安静与自由,也反应了其对自然的认识需求.故2个海岛应保护好当地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更独特与舒适的海岛自然环境,并以此实现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游客应进行有文化的旅行.通过游客凝视还显示,游客对本土岛民的生活充满兴趣.因此建议2个海岛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凸显传统文化特点,加强开展海上休闲文化活动等高品位和高质量特色海岛旅游项目,使海岛旅游集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和文化性于一体,使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得到多方位和高等级陶冶的同时,实现对海岛文化的传承[35],而不能一味迎合游客喜好.2个海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做到挖掘、宣传与提升并重.

不同的海岛文化,有不同的参与主体,不同的参与主体发挥不同的保护作用,例如有些海岛没有游客,就要发挥岛民的保护作用,而海王九岛与石城岛是旅游型海岛,必然要求不同主体同时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对岛民以及游客2种不同主体的凝视做了分析,为海王九岛与石城岛挖掘自己独特的文化要素、保护和弘扬传统渔民文化提供了参考,使其能更好地讲述中国传统渔民文化故事.然而,海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应仅有这2个主体的参与,还应有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和隐形凝视等其他主体之间的凝视,对更多主体凝视的综合分析会更有利于海岛文化开发、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岛民石城渔家
渔家网事
海岛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及迁居意愿研究
——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
渔家妹子打鱼回
渔家灯火
惠东渔家
吴堡石城札记
石城旧事
石城秋色
“堵城”影响石城风貌 代表献策缓解难题
糊涂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