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翻拍成功带来的启示

2020-08-02 07:24
时代邮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陈思诚

上映一个月,票房逼近10亿元,这是改编电影《误杀》创造的成绩。这个成绩是在事先宣传声势并不大的前提下实现的。在口碑与票房方面,《误杀》创造了一个新纪录,它会带来诸多层面的启示。

在创作阵容上,《误杀》仍然延续新导演“神话”,与文牧野、郭帆、饺子等导演一样,出生于1985年的柯汶利,此前仅有一部名为《自由人》的短片作品,并不具备大众知名度,但《误杀》成熟、老练、完成度很高,看不见新手痕迹。作为监制,陈思诚在幕后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媒体报道,《误杀》拍摄期间,陈思诚曾亲自上阵“导戏”。

观众对于悬疑推理这种类型电影的喜爱,孕育着下一个即将到来的爆点,把柯汶利推向前台,不排除陈思诚有扩大地盘、抢占这一领域的念想。

《误杀》作为一部电影成品,就充分体现了幕后创作者的糅合能力,它是开放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一朵奇葩:原版电影属于印度,改编作品拍摄于泰国,故事背景是赛国(虚构出来的国家),主演又几乎全是中国演员……《误杀》突破了一些通常被认为是难以突破的困难,它是一棵从岩石下长出的大树,具有示范效应。

《误杀》在印度已经被翻拍数次,但中国版的这次翻拍,让人想起当年马丁·斯科塞斯把香港电影《无间道》翻拍为《无间行者》。陈思诚与柯汶利,站在原作的肩膀上做了许多加分动作,比如将原版故事里一家四口人外出“听经”改为“看泰拳”,“羊”作为一种暗示四度出现,结局的设计有争议但处理得妥帖。尤其是在演员表演与影像风格方面,国产版《误杀》超越了原作,肖央、陈冲、谭卓等演员表现精彩,影片的视听语言更加紧张、准确,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

《误杀》成为话题电影,除了主创的选题能力出色、嫁接架空手段灵活之外,还在于它的本土化改造以及对影迷文化的使用。在本土化改造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结尾男主角的投案自首,有批评者认为,这个设计是为了方便过审,但顺延剧情来看,向死者的父母忏悔,对小女儿细微动作传递出来的焦虑等,都使得男主角的投案变成一种必然。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影片的结尾十分生硬,如果一个故事必须要以生硬的结尾来表明一种态度,那么不妨向《误杀》学习一下软化处理的方式,把不可信变成可信。

中国的影迷文化已经十分强大,影迷对世界电影的了解与喜爱,以及对电影文化的认知,早已超越了电影人的预料,《误杀》算是成功“利用”了影迷文化的特点,电影向《肖申克的救赎》《蒙太奇》《控方证人》《狩猎》《天才枪手》等大量影片的致敬,很容易唤醒观众的观影记忆,令观众愉悦地沉浸其中。

《误杀》之后,会有更多翻拍作品出现,但至于会不会出现几部令观众击掌的改编,还要观望。翻拍并不见得比原创容易,我们只有把原创电影做好了,才有能力去翻拍。

猜你喜欢
陈思诚
撕掉体面的遮羞布,佟丽娅终于官宣离婚了
百亿导演陈思诚的财富密码
陈思诚,留住“张狂”的荷尔蒙
吃饭换角色
陈思诚:“妄人”不惑
陈思诚:对于商业的认知和嗅觉,我骨子里就有
陈思诚:实力+才华才是最强的时尚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