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的管理与干预

2020-08-04 06:30安徽省广德市滨河学校余利群
小学时代 2020年19期
关键词:易错圆柱错题

安徽省广德市滨河学校 余利群

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再加上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点本来就繁多复杂,学生极易混淆,进而造成解题过程当中各种错误频发。尤其是对于一些易错知识点,出现错误的概率更是十分大。基于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有必要针对数学知识的易错点展开详细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对易错题管理和提前干预的分析

1.易错题管理。易错题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易错题管理态度、管理价值、管理行为、搜集行为和更深层次的管理行为。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管理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并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实现对学生自主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学生整理归纳错题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主搜集错题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其实,易错题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其中隐藏着多个方面的信息内容,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2.提前干预。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在这个过程当中十分容易受到自身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以及知识难度的制约,导致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面对这一情况,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实际掌握情况,针对一些典型的数学错误做好提前的干预,帮助学生整合搜集数学错误中十分常见的知识点,剖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降低学生再次出现类似错误的概率。提前干预是避免学生易错题再次出现的有效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易错题的提前干预。

二、对易错题管理和干预的策略

小学六年级阶段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关键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干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尤其是对各种例题资料,包括预习案的设计、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及课后易错点干预检测和反馈方案。

1.立足整体,设计预习案。作为数学课程正式开始之前的重要环节,所谓预习案,就需要通过贯彻落实干预思想和理想,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预习案当中需要将课程的学习目标、知识重难点、导读内容、知识点的初步探究内容以及易错点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还未完全了解的内容都一一展开收集和整理,从而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重点学习这类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解答。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以下预习案:环节一,通过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对于图形展开重新分类: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你能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环节二,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回答以下问题,并动手展开实践操作。问题如下:1.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环节三,引导学生写出下面各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基于这种教学理念之下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以往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相关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从而为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即将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在一起,上面的平行四边形围绕一个顶点旋转180度,之后再平移,使其跟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重合,观察两个平行四边形的角和边,从而使学生对于空间图形的特征从抽象化转为具体化和形象化,进而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图形与几何之间的位置关系、运动关系等,并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方式描述出几何图形的特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能力的共同发展。

上述三个教学环节就是一个十分清晰明确的预习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全面地理解图形的概念,并通过抽象化和想象的方式使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变化特征的理解更加深入,实现在预习阶段就做好干预工作,避免学生在之后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

2.分析易错点,开展探究活动。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干预的重点环节。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当中,教师应该做到基于实际的数学知识点中的易错点做好提前干预,基于预习案的内容来设计课堂探究活动,不仅有助于新的课堂知识的教学,更可以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课时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这一课时内容的知识点的理解还比较浅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对于圆柱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分不清;(2)对于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3)对于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式不明确。此时,如果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做好干预,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做以上知识习题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做好上述易错知识点的干预工作。

例如,对于学生容易混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这一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关于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从而使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掌握相关的公式。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圆柱侧面积和体积的区别,比如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纸张来制作出圆柱体,尝试分清楚侧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差异性,并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底面的周长和圆柱的高度,通过这两个重要参数来实现对圆柱体积的正确计算公式的掌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深入观察,能够有效地区分出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而在之后相关习题的解答中的出错率会不断降低。

3.设计易错练习,进行检测反馈。最后一点就是设计检测反馈方案,也就是通过带领学生回顾复习所学习的易错知识点,实现对学生所学习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并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反馈,及时地纠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错误观念和理解。比如说,在课后习题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已经正确理解了知识点,但是在完成习题时仍然会出现错误,对于这一点,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事前干预,在学生做习题之前,就基于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加以提醒。例如,在六年级有关于分数除法这一课时的教学当中,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粗心大意且缺乏逻辑性,审题不够细致。比如有这样一道习题:一根长度为7.2米的绳子,第一次使用了1/9,第二次又使用了1/9米,剩余的绳子有多长?学生在完成这一习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误以为两个1/9都是基于7.2米的绳子基础之上的,但是忽略了第二个1/9是基于6.4米的绳子,从而计算错误。

因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做好干预,通过对学生审题过程的观察,消除学生的解题惯性思维,以及做好课后对学生解题过程的检测和反馈,达到指引学生正确解答习题的目的。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为了避免易错题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影响,教师有必要设计好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学策略,同时要做到对易错题的管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受到易错题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习题的解题效率,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猜你喜欢
易错圆柱错题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三角函数中防不胜防的易错点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数列学习中的易错点
直击数列的三个易错点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