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本地传送网基础架构浅析

2020-08-05 07:01
数字通信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接入点基础架构主干

武 鑫

(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太原 030000)

面向未来明确本地送网目标架构,加强基础架构的建设,满足各类业务综合接入和中长期发展需求,对快速、低成本建网、高效运营、构筑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本地网基础架构规划思路

(1)总体规划思路为“垂直分层、水平分区,突出主线、稳定基础”,通过规划将本地网内节点进行分类层次化布局,形成核心、汇聚、综合业务接入点三层稳定架构。

(2)以汇聚节点为中心,依据地理状况、行政区划,从组网的合理性和管理维护的方便性出发,将本地网划分为多个汇聚区,汇聚区之间保持一定的网络独立性。

(3)根据用户分布、业务类型、接入方式、管线资源,将单个汇聚区划分为多个综合业务接入区,通过综合业务接入点实现小范围分区收敛。

图1 本地网基础网架构规划示意图

2 传送网建设与基础架构匹配

本地传输系统主要包括WDM/OTN、UTN、MSTP3张网,WDM/OTN 网主要定位于大颗粒、长距离业务承载,网络结构以环形为主,目前主要覆盖市县、市郊系统;MSTP 网主要用于2G/3G 早期的移动回传承载和大客户承载,因管道刚性、无法统计复用、配置复杂等因素逐步不再发展;UTN 网络定位于移动网络回传和大客户等精品业务的承载,是当前主要建设的系统,其网络结构应和架构节点保持协调。图2给出了和架构匹配的UTN网络结构。

图2 本地传送网络基础架构图

3 主干光缆网建设与基础架构匹配

本地主干光缆网结合基础架构,继续推进垂直分层、水平分区的网络架构,完善核心汇聚层光缆网络;结合综合业务接入点布局,提高主干光缆网对业务接入的支撑能力。形成结构清晰、功能层次分明、业务调度便捷的本地光缆网。本地网应向分层分区的目标网结构演进。

图3 本地光缆网目标网络图

4 本地传送网基础架构现状

电信运营商在架构节点建设、节点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建成率已超过90%,整体上来看,架构节点已基本成形。但同时,机房的可扩展性差,机房配套电源长期服役,老化严重,且外电引入容量不足,空调配置不足。已无法适应5G 时代的本地网基础架构。

综合业务接入点放置BBU 数量小于等于2个,考虑到3G/4G 制式这些节点只实现了本站BBU 的接入,并没有起到BBU 集中的效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有多种,如综合业务接入点机房条件不具备、主干光缆资源不足、该站点已有分组接入不愿意调整。

5 浅析面向5G 需求的本地传送网基础架构

5.1 5G 基站需求分析

5G 网络面向万物互联提供多样化的业务,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差异化服务,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1)5G 时代核心网和RAN 侧将进一步云化,按每个3小区的基站需要3对光纤,单站接入的24芯配线光缆应该不成问题,纤芯压力大的是主干光缆。如果纤芯资源不足,可以采用波分方式或新建光缆解决,应综合比较成本后采用性价比最优的方案。

(2)5GRAN 侧网元逻辑功能将划分为CU、DU、AAU 几部分。DU 设备功耗大,DU 功耗最大可达1000W,近期功耗按500W 考虑。

(3)DU 池组化将成为5G 的发展趋势,因此DU 应该支持多AAU 的接入能力,如按1 个DU 节点能够汇聚9个AAU 的业务,按小区均值2G 和1 ∶2的收敛比,中传带宽约为10G 速率,每个综合业务点带宽30~40G,二级汇聚环的容量约100G 容量。

5.2 面向5G 本地传送网基础架构分析

面向5G 承载需求,本地传送网基础架构应以以综合接入区为单位,通过“定点,连线,成面”步骤,全面梳理机房资源和主干光缆情况,以机房稳定性、外市电引电和机房空间(重点关注剩余机架位置数量和可拆除/整合机架位情况)为主要考虑因素,形成目标综合接入点。综合来看,综合业务点为满足5G 引入,至少需要2个空余架位。随着5G 容量的增大,DU 和相应的承载设备功耗都会增加,现有开关电源、电池容量都面临扩容压力。

综合接入区区内主干光缆架构完善:在确定目标综合接入点后,补充完善主干光缆网架构,对纤芯不足段落新建主干光缆,形成区内完善主干光缆架构。并形成以综合接入区为单位的综合接入区主干光缆。

6 结束语

为了很好地适应5G 的发展演进。通过3年左右的建设,本地传送网基础架构稳步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面临5G 的加速到来,应充分认识到架构布局的重要性,加快推进汇聚机房、综合业务接入点机房建设,同时,应结合5G 业务预测适度提前建设主干光缆。

猜你喜欢
接入点基础架构主干
模糊聚类下的接入点选择匹配定位算法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矮砧密植苹果园动态修剪效果好
我国云IT基础架构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IDC发布云计算IT基础架构Q4跟踪报告
革新数据中心及边缘基础架构
一种室内楼层定位方法
红帽推出业内首个生产就绪的开源超融合基础架构
高校 WiFi 9 大谬论
基于RSS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