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劳动教育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

2020-08-06 15:00植校东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农村

植校东

【摘  要】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劳动教育一直是农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及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现在的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只要把成绩搞上去就可以了,学校和家长不重视劳动教育,忽略劳动教育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越来越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实践。因此,在农村小学中,必须将劳动教育与各门学科融会贯通,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劳动教育;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劳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必要性

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的身心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养成的阶段,如果在小学这个阶段不培养和发展劳动教育,在此后的教育中,学生的三观一旦形成,再开展劳动教育就会面临重重困难。不难发现,小学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每天上课之前都让父母帮自己准备上学的物品,自己从来不动手,他们本身可能起床就比较迟,再加上要等待父母为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做饭,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他们上课经常迟到。由此可见,学生的自理能力对于本身来说有多重要。农村中普遍存在一种“寒门出贵子”的期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体现在父母身上就是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认为学生只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好了,所以现在的孩子们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样子,没有养成劳动的意识。

新课改的背景下,一直强调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育中充分发展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劳动兴趣,小时候多参加劳动,积累经验,长大了才有经验和基础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去。

在现如今的农村小学教育中,由于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不重视,劳动意识在小学生的心中越来越淡薄,家长几乎是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让孩子只管安心学习,根本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这就造成小学生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一些学校甚至存在一种现象,当学生犯错时就会被惩罚,去做打扫卫生等劳动活动,这就相当于学校在无形中将劳动教育与惩罚画上了等号,让学生误认为劳动就是一种惩罚,加深了他们对劳动的抵抗。同时,在社会就业环境中存在着很多重视脑力、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错误地让人们以为体力劳动就是社会地位低下的表现,瞧不起干体力活的人,甚至不少家长为孩子灌输一种不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只能去干体力劳动的想法,造成了学生关于就业的错误理解。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逐渐形成了只重视学习而忽视劳动的错误观念。

二、道德与法治中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不少关于劳动的内容,这些都能够对学生的劳动观念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内心情感可以将原始的道德意识转换成为道德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该在实际中的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中融入真实的情感,将教学内容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设置一个相关的经历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切实经历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感兴趣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劳动意识,增强劳动品质。

学校必须要将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在要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案例,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劳动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长远意义。在日常学习中,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劳动观念,体力劳动并不可耻,三百六十行,行行可以出状元。要提高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要让学生明白,在当今社会中,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来源,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是最光荣的。

2.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

自古以来,劳动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将劳动教育融合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个人、社会的重要作用,案例分析作为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通过案例分析,用一个个实际的、鲜活的案例加强学生的共情性,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事件中,更加清楚、明白地感受劳动的意义。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教师可以将这一天设置为班级的劳动日,从老师到学生全体参与,为学生营造浓烈的劳动氛围,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

学校也应该定期开展关于劳动的主题讲座、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自觉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去。

3.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在进行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同学的劳动情况,对比自己的劳动情况,每周都在班级里面评选出一名“劳动之星”,让学生们知道只要积极参加劳动,即使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以得到表扬,在孩子们心中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自己积极劳动才能教育学生投入到劳动活动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广泛搜集名人故事,分享给学生,通过榜样的引导作用,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劳动的积极局面。

4.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在开展劳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点组织活动。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进行劳动,也可以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叠衣服、洗漱等,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适当的劳动实践,带领他们去打扫校园,或者在春季播种的时候去田地里观察植物的生长,或者在秋季丰收的时候亲身参与农作,亲身体验干农活的辛苦,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大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日记”,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让劳动之花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

在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就有《这些事情我来做》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比如在家里能为父母做些什么?爸爸妈妈在家做的劳动有哪些?让学生回家之后亲自观察、实践。之后,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成果以及感受,很多学生都说父母在家经常要干很多活,自己尝试着做了做,真的特别累,自己也终于明白了父母既要劳动又要照顾自己的辛苦,表示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劳动压力。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清晰定位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农村的小学教育是多个方面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不能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劳动,在劳动教育中,农村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劳动来减轻家庭农作的负担,还在无形中培养了自己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劳动教育,劳动与学习共同发展,发展和弘扬劳动最光荣的意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马峻峰.以劳动教育为主线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第一底色[J].中国农村教育,2005(11):24-26.

[2]丁玉真.小学劳动课的教学体会[J].教育导刊,1995(11):41.

[3]周亚珍.谈谈小学劳动教育[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03):74-75.

[4]倪炳兴.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1989(03):32-35.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农村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