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020-08-10 09:25周惠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语言训练逻辑思维小学数学

周惠南

摘 要 针对目前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较差的特点,笔者从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一论点出发,提出数学语言训练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语言训练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表达与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简明、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立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的基础之上,离开了这些思维活动,就难以形成叙述流畅,说理严密的语言;同时,在条理清楚,有根据的语言叙述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和升华。为此,在小学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使用数学术语,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概念教学时进行语言训练

概念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但是,再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不等于形成了概念,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感知的对象,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概括出来,才能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在讲解概念时,笔者经常借助直观的教具或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概念的本质属性,再经过反复推敲,最后用准确的语言全面概括出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之前,笔者要求每个学生找三根小棒,并且分别把三根小棒的首端与尾端逐一接起来,形成一個三角形,上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学具进行观察对比。认识它们不同点有:小棒的长短各不相同,颜色也不相同,制作的“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样;它们的相同点有:都用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的首端和尾端都连起来了。这时笔者把制作的学具画在平面上,三根小棒就是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图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有的学生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有的说:“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说法画出一些图形,如下所示:

然后让学生讨论“组成”与“围成”两个词的含义,使学生认识“组成”可表示三条线段放在一起,但不一定首尾相接的情况,而“围成”则表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而且是封闭的图形。之后让学生确定应选用哪一个词来描述三角形较准确,最后让学生再完整地说一说三角形的概念。另外,在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述概念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与唯一性。例如,叙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时,不能漏掉其中的“只”字,否则,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都列入梯形之列。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述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2在计算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计算时,一般多注重运算结果而忽视算理,这样就容易死记硬背。在中高年级,学生计算时较注重常规计算方法,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因而计算繁锁,错误率高。因此,对学生加强计算时说出计算思路的语言训练,有利于克服上述问题,同时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也利于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例如,一年级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8+9”时,笔者先用色彩鲜明的教具演示。

学生一边看演示,一边听示范讲述,脑海里就会初步出现一幅图。这时让学生讲:“因为从9中分出2和7,2+8=10,10+7=17,所以8+9=17”。接着学生再动手摆教具,边摆边讲述。然后,撇开教具,让学生看着式子分解图,讲述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过渡到独立用数学语言讲述运算过程。这样,利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就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摆脱用数手指的方法或死记几加几得结果等几的方法去计算,促进了学生正确掌握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在判断、推理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是培养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思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是依赖于语言训练完成的。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后,出如下命题:“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让学生回答对不对,并说出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自然数中的‘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这句话是不对的”。学生通过这种有根有据的语言说理训练,不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应用题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应用题教学在培养、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只有通过语言训练才能显现出来。主要通过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讲式子意义、验算、自编应用题等环节进行。

(1)审题时训练学生口述应用题题意。口述应用题题意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一要说出应用题讲的事情,二要说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三要说出应用题每句话的含义,四要说出应用题的关键词语或难懂、陌生词语的意思。

(2)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语言训练。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掌握解题思路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的有分析法、综合法、图解分析法、列表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学生本来就不认识的,需要教师在平时把这些方法逐步教给学生。掌握这些思维方法,必须通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来完成。训练时,学生需要经历听、仿照、独立分析以及按一定的语言模式说的过程。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法时,低年级学生是先听老师分析,再仿照由问题想条件的模式:“要求出……,就要知道……和……”和由条件想问题的模式;“根据(或已知)……和……,可以求出……”去分析;中年级学生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半独立分析向独立分析过渡。至于运用其它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也运用同样的训练过程。在分析数量关系以后,再训练学生表述解题问题的习惯。对同一道应用题,训练学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口头表述不同的解题步骤,并从中选取最优的解法。这样,既可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使学生的数学语言从中得到提炼。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逻辑思维小学数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