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在老年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2020-08-11 06:10伍伟明田丽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5期
关键词:食管癌葡萄糖病理

伍伟明 田丽娟

(青海省人民医院 1核医学科,青海 西宁 810007;2检验科)

食管癌多发于男性群体,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多为食管癌中晚期,已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患者预后较差〔1,2〕。手术加放化疗是临床中治疗食管癌较为成熟的一种的方案,但食管癌具体分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临床中术前明确食管癌具体分期尤为关键〔3〕。目前,临床针对食管癌的分期主要参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中相关分期标准,而临床中主要根据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联合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进行术前分期,虽具有一定分期作用,但无法将病灶功能代谢相关信息反映出来,导致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4〕。18F-脱氧葡萄糖(FDG)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正电子显像剂,因具有方便检测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良恶性质及肿瘤分期鉴别中,可有效摄取病灶相关代谢参数,弥补CT检查过程中无法获得病灶代谢指标的弊端〔5,6〕。但目前临床中针对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应用于老年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18F-FDG PET/CT在老年食管癌分期诊断中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食管癌患者97例临床资料,男71例,女26例;年龄60~86岁,平均(71.65±8.13)岁;其中鳞状细胞癌89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3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②手术组织病理确诊者;③穿刺活检或手术与18F-FDG PET/CT检查间隔时间应在2 w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②继发肿瘤者;③伴有严重脏器衰竭者;④检查、手术及穿刺前已接受放化疗治疗者。

1.2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 DiscoveryTMPET/CT610扫描仪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检查前叮嘱患者空腹6 h,使空腹血糖控制在9.0 mmol/L以下。患者保持安静状态下,肘静脉注射18F-FDG 7.4 MBq/kg(上海原子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183,放化纯>95%),完成注射后平躺休息40 min后进行全程显影检查。扫描范围自颅顶至股骨上段止,全程检查平均6个床位,每间隔4 min一个床位,共检查20~30 min。对18F-FDG PET数据经CT进行衰减校正后,采用迭代法进行重建,保持多层面与CT图像进行融合。

1.3影像分析 将获得的CT、PET及PET/CT融合影像,由2名高年资医师独立阅片诊断。观察病灶部位,测量病灶最大直径,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采用相对阀值法,以肿瘤原发灶SUVmax 40%为阀值,对病灶进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进行容积分隔,以获得原发病灶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肿瘤代谢体积(MTV)。

1.4评价指标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检查在食管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其中SUVmax≥2.5则判定为阳性。参照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食管癌TNM分期〔7〕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Kappa法检验(Kappa>0.75代表高度一致0.40~0.75一致性较好,<0.40一致性差)。

2 结 果

2.118F-FDG PET/CT对TNM分期诊断作用食管癌患者原发病灶最大径、SUVmax、SUVmean及MTV分别为(4.87±2.12)cm、(9.95±5.16)、(6.04±3.23)、(12.34±9.20)cm3。

2.218F-FDG PET/CT对食管癌分期诊断结果 经组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TNM分期整体符合率分别为97.94%(95/97)、95.88%(93/97)、93.81%(91/97)。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18F-FDG PET/CT检测TNM不同分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T期100.00%(30/30)、97.01%(65/67)、93.75%(30/32)、100.00%(65/65);N期:100.00%(39/39)、93.10%(54/58)、90.60%(39/43)、100.00%(54/54);M期:100.00%(28/28)、91.30%(63/69)、82.35%(28/34)、100.00%(63/63)。18F-FDG PET/CT检测与金标准分期一致性Kappa值为0.953、0.916、0.858,一致性较好。见表1。

表1 18F-FDG PET/CT对食管癌TNM分期诊断结果(n)

3 讨 论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第2位,具有较高死亡率〔8〕。食管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为真菌感染、高亚硝胺饮食、不良生活习惯及微量元素的诸多致癌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初期呈现轻度增生,而随着病情不断演变,会发展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更甚者出现癌变〔9,10〕。食管癌预后较差,尤其针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而言对机体的损伤更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项生理及脏器功能逐渐下降,因此临床中老人一旦确诊为食管癌,应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改善老年患者预后〔11〕。早期患者可通过食管癌根治术直接治疗,但因临床中多数患者早期诊断相对较滞后,加之食管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导致在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中,术前需进行放化疗,因此临床中明确诊断食管癌分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尤为关键〔12〕。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中用于食管癌诊断及分期的重要手段,如食管胃镜、CT、钡餐造影等,但食管胃镜检查属于一种创伤性检查,临床应用推广上受到一定限制;钡餐造影检查可观察范围较小,分辨率较低,无法较准确观察肿瘤形态;而常规CT扫描无法提供准确分期〔13,14〕。近年来,CT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18F-FDG PET/CT逐渐应用于临床肿瘤分期及性质鉴别中,其是一种集生物功能及解剖影像为一体的先进检查设备,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解剖结构,且能够提供病灶部位相关代谢功能信息,更利于恶性肿瘤疾病的恶分期诊断〔15〕。18F-FDG PET/CT检查是一种采用带有电子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跟踪剂进行显影诊断的方法,而18F-FDG是用于肿瘤良恶性分期诊断的常用跟踪剂,参与了体内糖代谢,可通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转为6-磷酸-氟代脱氧葡萄糖,但其无法被糖转运蛋白转移至细胞外,因此会滞留于体内,因此18F-FDG可反映机体糖代谢状态。与正常细胞而言,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代谢较快,18F-FDG在恶性细胞内的转运会增加,磷酸化会增强,使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呈现高状态,故18F-FDG PET/CT影像能够达到鉴别恶性肿瘤分期目的〔16~18〕。本研究结果表明18F-FDG PET/CT在老年食管癌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分析其原因为18F-FDG PET/CT在TNM分期诊断中18F-FDG充分参与葡萄糖代谢,而食管癌原发肿瘤对18F-FDG亲和力较强,常规表现为高代谢病灶,而食管癌N期判定主要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进行分期,而18F-FDG PET/CT检查借助放射性示踪迹成像功能,对高摄取病灶能够准确解剖定位,可在病灶长度及体积发生变化前发现异常代谢病灶,继而较准确发现早期转移淋巴结;M期可分为无远处转移和远处转移,病情恶化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在18F-FDG PET/CT诊断常呈现高葡萄糖代谢状态,肿瘤细增殖活性越好,说明肿瘤病变程度越高。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如采用的回顾性分析,缺乏多中心研究,数据结果存在偏差性及局限性,且纳入研究样本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倚,后期需进一步增加研究样本量,进行前瞻性或随机分析。

综上,18F-FDG PET/CT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术前能够较准确地进行TNM分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食管癌葡萄糖病理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糖尿病患者能吃氨基葡萄糖吗
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醇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的机制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