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

2020-08-11 06:10李素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梁结膜眼压

李素美

(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100)

白内障和青光眼都是临床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多发群体为老年人〔1〕。晶状体浑浊是导致患者患白内障的主要诱因,白内障对患者的视力有着严重影响〔2〕。由于老年人的血压不稳定,易引发高血压等疾病,患者的视神经乳头灌注压会因血压的问题出现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患者的视觉功能受到影响,无法正常运作,患者发现病情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视觉严重受损,甚至会出现失明的情况〔3〕。因为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导致国内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涨,成为临床较严重的问题〔4〕。本研究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实验组男11例,女21例,年龄67~89〔平均(71.46±3.72)〕岁;对照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68~90〔平均(71.66±3.98)〕岁。所有患者病案资料齐全,并符合纳入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小梁切除术单独治疗,具体操作:术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常规检查,并给予患者缩瞳剂及高渗液等进行降压处理,具体的实施需要参考患者的实际眼压情况〔5〕。若患者有严重的结膜充血情况,应给予适量的激素类眼药水以减轻结膜充血症状〔6〕。做好术前准备后,开始麻醉工作,采用2%浓度的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患者经过有效麻醉后进行球结膜瓣的制作,制作球结膜瓣一般选择上方,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调整于其他象限位进行制作,球结膜瓣有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和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两种〔7,8〕。巩膜止血后进行巩膜瓣的制作,首先切除患者小梁组织和尺寸稍小于切口的周边虹膜,然后在角膜缘部位建立通道用于眼外引流,接着应用巩膜板层对引流口实施覆盖,从而防止过多的房水流出。

实验组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共同治疗,小梁切除术同对照组,超声乳化具体操作如下:在10~12点的方向行大小3 mm×4 mm左右的板层巩膜瓣直至距透明角膜1 mm处予以穿刺。在进入前房之后,注入合理剂量的黏弹剂,从而会有一个直径大小约5 mm的环形撕囊形成,应用水分离及超声乳化仪将碎核晶状体进行乳化,负压范围100~120 mmHg,平均能量30%~60%,将残余的皮质进行吸除,最终在囊袋中完成合适人工晶状体的植入〔9〕。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视力水平〔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评价,视力为差级数(0.1~1.0),以小数记录〕及平均眼压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瞳孔异常、角膜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平均视力水平及平均眼压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平均视力均明显提高、平均眼压均明显减小,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水平比较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32〕

3 讨 论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是临床较常见的老年人眼科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如延误治疗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0〕。老年患者多患有累及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导致机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衰弱,这类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较差,不建议单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11〕。研究表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显著提高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治疗效果〔12〕。

超声乳化技术是指在超声波能量作用下,通过振荡的方式将白内障核粉碎使其呈现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吸出后再进行人工晶体的植入〔13〕。超声乳化手术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切口与传统方式相比要小,患者承受的痛苦也相对较少,术后散光概率较小且利于散光矫正,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视力功能的恢复〔14〕。超声乳化技术可让前房具有良好的密闭性,与小梁切除术联合能发挥良好协同效果,更好地进行眼压控制。手术时进行灌注液加压,通过冲击前房角部能够有效对前房角进行处理,避免造成粘连情况的发生,可有效地防止视神经因青光眼眼压增高而受到损伤,保障了患者术后康复进度〔15〕。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老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容易引发角膜水肿,多因为手术前角膜内皮受到高眼压损伤而致,如手术中超声乳化时间过长,其释放的能量也易导致角膜内皮细胞被灼伤,导致角膜水肿。瞳孔异常也是易发生的并发症,诱因主要是手术切口的愈合质量不佳。

临床中角膜水肿是通过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出现角膜水肿的患者症状大多较轻微,若患者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角膜水肿症状会在1~2 w内得到治愈,症状相对严重的患者在经历1~3个月的治疗,情况也会得到明显改善或治愈。对于角膜水肿症状较轻微的患者,临床一般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在进行手术眼睛的局部进行治疗,相邻2次的时间间隔为2 h。对于角膜水肿症状相对严重的患者,临床一般采用50%的葡萄糖溶液或10%的氯化钠溶液滴在进行手术眼睛的局部,相邻2次的时间间隔为30 min,同时采用20 mg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球结膜下进行注射,频率为2次/w。可通过内皮细胞移植的方法来治疗因角膜失代偿严重而无法正常恢复的患者。手术前眼压状态过高对角膜内皮造成损伤而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死亡;手术中因为晶状体硬度大无法短时间内乳化,从而使超声乳化时间延长,释放过度的能量而灼伤角膜内皮细胞;灌注液中的化学成分及酸碱度的原因造成损伤;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问题等情况,都会造成角膜水肿并发症的发生。

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中,应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及对应的一些技巧,并且保证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严格遵循无菌治疗。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情况充分了解,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调整,如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保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其血压和血糖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实际情况无法有效控制,应根据情况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医护人员应对手术之前的检查给予一定重视,患者应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保证对患者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从客观上进行合理评估,给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角膜水肿是白内障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对角膜内皮进行有效保护可防止角膜水肿的发生,医护人员需对超声乳化技术全面掌握,合理化使用超声乳化能量,同时在适当的时机采用角膜内皮保护剂对患者的角膜内皮进行保护,减少超声乳化能量对角膜内皮的伤害,降低角膜水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在手术前1 w内停止服用,可有效避免手术中或手术后的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应保证手术操作的准确度,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前房出血的情况发生,避免因房水释放速度造成眼压下降过快而致脉络膜脱离。对后囊膜完整性的保护、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摩擦的避免及对色素膜刺激的有效控制,都可减少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小梁结膜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被“夸张”的眼病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补 缺
补缺
补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