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中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社会支持状况

2020-08-11 06:10汤璐瑜王翀潘春丽贾鹰朱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5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条目贵州省

汤璐瑜 王翀 潘春丽 贾鹰 朱恺

(1贵州省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贵州 贵阳 550002;2贵阳市卫生健康局信息中心)

我国自1985年出现首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至今,流行病学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发散期、局部流行期、至目前的广泛流行期。近年来AID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范围广,且不同地区流行趋势具有一定差异性,该疾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吸毒、血液等途径传播〔1,2〕。一旦感染AIDS病毒,会严重损害患者机体各项生理功能,且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增加AIDS进一步蔓延的风险。因社会歧视、自身对未来的绝望及对死亡的恐惧,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患者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心理负担,因此关注中老年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状态尤为重要〔3,4〕。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及其亲友、家人、团体、同事及社区等社会关系中获得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少心理应激反应,减轻负性心理,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社会适应能力、保健意识及向周围求助意识〔5,6〕。相关研究发现,中老年感染HIV /AIDS情况及发病率呈增加趋势,表明中老年成为新的高危人群,且贵州省是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民族分布,40岁以上人群AIDS发病率较高〔7,8〕。本研究调查分析贵州省中40岁以上中老年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及社会支持状况,旨在为防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贵州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主动检测出的934例感染HIV/AIDS患者中抽取年龄>40岁中老年HIV/AIDS病例582例,其中HIV感染467例,男301例,女166例;发展AIDS病例115例,男80例,女35例。入选标准:①经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确诊HIV抗体阳性,并且为贵州省居民者;②无精神疾病,具有一定认知能力者,可自行填写相关调查问卷。

1.2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统计: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量表,记录年龄>40岁感染HIV/AIDS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传播途径等内容。(2)社会支持评价: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8〕评价社会支持情况,其中共包含10个条目,分别客观支持3个条目(可见、客观、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直接援助、团体关系存在及参与)、主观支持4个条目(主观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受到社会支持、尊重、满意程度及理解情感体验)、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条目,社会支持总分为10个条目评价之和,社会支持状况越高评分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HIV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582例HIV/AIDS病例中,以男性居多;40~49岁占比高;多为农民,以汉族居多;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凭;已婚配偶占比过半;主要以异性传播为主。男381例(65.46%)、女201例(34.54%);41~59岁369例(63.40%)、60~89岁213例(36.60%);农民364例(62.54%)、离退人员78例(13.40%)、家务及待业73例(12.54%)、商业服务17例(2.92%)、其他50例(8.59%);布依族29例(4.98%)、汉族470例(80.76%)、苗族44例(7.56%)、水族10例(1.72%)、彝族8例(1.37%)、其他族21例(3.61%);初中及以下521例(89.52%)、高中及中专45例(7.73%)、大专及以上16例(2.75%);已婚有配偶352例(60.48%)、未婚/离异/丧偶230例(39.52%);异性传播566例(97.25%)、同性传播7例(1.20%)、其他9例(1.55%)。

2.2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 男、女HIV/AIDS患者SSR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中国常模〔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HIV/AIDS患者SSRS量表评分与中国常模对比分)

3 讨 论

40岁以上人群中HIV/AIDS迅速增长可能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性需求年龄延长相关〔10〕。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人认为一旦进入老年期,性欲行为就应减少或停止,但有相关研究显示,50岁以上老年人性生活仍处于活跃期中,尤其以男性持续更久,而这种性欲常会被老年配偶所忽视,而老年性行为多存在安全风险,导致老年感染HIV/AIDS病例数逐渐增加〔11~13〕。

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命性慢性传染性疾病,但从感染HIV发展为AIDS是一个慢性的、复杂的过程,而随着AIDS全球蔓延及流行,AIDS已经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公共问题〔14,15〕。感染HIV/AIDS患者不仅承受来自疾病、生活及经济压力,还需应对各界的歧视及敌意,并且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致使患者社会支持度较低,给患者心理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导致患者在困难时无法向他人求助及诉说,无法正常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6〕。本研究结果表明感染HIV/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并不甚理想。分析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1)婚姻状况。家庭是社会支持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主要因配偶多负责照顾患者日常起居及疾病治疗,因此针对感染HIV/AIDS患者应积极建立以配偶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支持途径,给予其最直接的情感及心理支持,以降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利于患者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此外,针对未婚、离异及丧偶患者,应充分发挥家属及亲属的关爱作用,社会及政府应给予该部分患者给予必要的心理及物质上的支持,以保证社会支持水平的稳定〔17〕。(2)文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中老年感染HIV/AIDS患者文化水平不高,且多为农民工,其可能是影响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可能与其对疾病认知度较低,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有限,且寻求社会支持途径受限相关。故应加强对中老年感染HIV/AIDS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升社会支持,改善其心理及身体状况,建立治疗疾病信心〔18〕。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条目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