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CTCs与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2020-08-11 06:11孙洁杨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5期
关键词:躯体外周血根治术

孙洁 杨晖

(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肿瘤内科)

乳腺主要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体、脂肪组成,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据相关数据表明,乳腺癌患者中99%为女性,仅有1%为男性〔1〕。乳腺原位癌并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但癌细胞丧失正常特性,彼此之间连接稀疏,易脱落、游离,播散至全身,形成转移,直接威胁生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女性恶性肿瘤居首位〔2,3〕。乳腺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该病发病,包括年龄、良性乳腺病史、遗传、生育因素、精神压力等,故乳腺癌的防治应从多方面共同干预〔4〕。乳腺手术切除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为了彻底清除病灶,切除术中常连同淋巴结一同清扫〔5〕。诸多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肿瘤复发、转移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且降低生存质量。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在癌症患者血液中发现的癌细胞,可在血液中完好生存且具有播散转移的能力,在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6〕。本研究探讨外周血CTCs与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对象 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翻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8例老年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年龄60~81岁,平均(69.45±7.85)岁。纳入标准:①均为女性;②预计生存时间超过半年;③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7〕≥60分;④患者一般状态良好;⑤年龄≥60岁;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易过敏体质;②伴活动性感染者;③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者;④依从性较差者;⑤伴其他部位转移者。

1.2分组方法 依据CTCs检测阳性与否进行分组,CTCs检测阴性患者45例(阴性组),CTCs检测阳性患者23例(阳性组)。 两组年龄、KPS、癌症分期、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3生存质量评价 依据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8〕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情况,量表共包含30个项目、5项功能领域即躯体、情绪、角色、认知、社会;疼痛、恶心和呕吐、疲倦3项症状领域;总体健康1项生命质量领域;失眠、气促、失语丧失、腹泻、便秘及经济困难6项单一领域等15个维度联合进行评价,其中除了第29、30条目则采用1~7分7级评分制外,其余条目均采用1~4分4级评分,所得分值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

1.4外周血CTCs检测 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进行外周血CTCs检测。选用美国Cytelligen公司SE-iFISH技术进行检测。所有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血6 ml,清除血液中白细胞成分,保持包括CTCs、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内的非血源性细胞富集,采用肿瘤标志物染色计数,对非血源性细胞进行鉴别。患者外周血CTCs检测与生存质量评价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及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两组EORTC QLQ-C30中经济状况、腹泻、便秘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躯体、角色、认知、社会及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低于阴性组,恶心与呕吐、疼痛、食欲丧失、气促、失眠评分及EORTC QLQ-C30总分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对比分)

2.2相关性 外周血CTCs与患者躯体、角色、认知、社会及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呈正相关(r=0.480、0.358、0.502、0.483、0.486、0.488,均P<0.001),和恶心与呕吐、疼痛、食欲丧失、气促、失眠及EORTC QLQ-C30总分呈负相关(r=-0.659,-0.314、-0.548、-0.683、-0.465、-0.813,均P<0.001)。

3 讨 论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中老年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最主要、最常规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逐渐被普及应用。该术式可对患者腋窝淋巴结进行有效清扫,相较于传统经典根治术,可较好保留患者上肢功能与胸廓外形〔9,10〕。但临床研究表明,导致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如病理类型、年龄、激素受体、是否放疗等,因此探寻老年乳腺癌患者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血清指标,对患者早期预防与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11〕。

CTCs是由癌症病灶释放并转移入血的肿瘤细胞,其是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12〕。乳腺癌患者中CTCs在疾病的播散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具有较高的判定价值,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优势中:①能够有效评估与预测肿瘤进展、复发、转移情况;②可有效帮助实现个性化与高效性的策略,对患者外周血CTCs进行实时检测与分子鉴定,能够帮助临床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促进药物治疗的精确性;③探寻抗肿瘤药物耐受机制与治疗靶点;④利于明确肿瘤患者的复发转移机制〔13~15〕。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外周血CTCs与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原因,(1)功能领域、总健康状况与外周血CTCs相关性:功能领域主要包括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5个领域,本结果表明老年患者存在转移、复发风险,患者身体功能受限、躯体障碍,机体躯体、功能障碍常导致患者心理伴发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继而影响患者社交能力及与社会联系功能下降,而躯体障碍又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老年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躯体恢复,对机体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最终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6〕。(2)症状领域与外周血CTCs相关性:最终主要包括恶心与呕吐、疼痛、食欲丧失、气促、失眠,老年患者乳腺癌改良术后,外周血中CTCs检测阳性患者,其术后复发、转移性较高,患者机体状态随之下降,躯体障碍严重,心理状态相对较差,加之患者术后纳差、失眠,导致患者身体消耗增加,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最终影响老年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术后生存质量〔17,18〕。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采取回顾性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少,未充分考虑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等因素,导致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综上,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与外周血CTCs具有显著相关性,故可通过调节外周血CTCs,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躯体外周血根治术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搬家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