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和谐教育”润泽师生心灵

2020-08-11 13:22孙超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锦华青年教师学校

孙超

大连市甘井子区锦华小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秉承“和谐教育开启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旋律,以“和美校园”“和谐求知”“和谐尚艺”“和谐养德”“和谐健体”五大工程为载体,形成“赏识、自主、合作、创新”的优良校风,引领每一名师生健康成长。

一、建设知性领导集体,营造温馨人际氛围

怎样形成团结一心的教师群体,怎样满足教师多层次心理需要,怎样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内驱力,这些都是锦华领导团队时时刻刻思考的内容,也是锦华人一直保有的情怀与坚守。

(一)严于律己,做教师的标杆

1.做思想的引领者

校长的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多年来,我们所倡导的“和谐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校管理工作处处体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采取精细化管理和人文化管理有机结合的策略。

每学期初,学校开设“把家温暖起来”“有话好好说”等主题讲座,与教师交流谈心,为教师疏导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引导教师转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教师收获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校领导参与学校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及时深入每一个教研组,让教师切实感觉到专业有引领,思想有依靠。

“和谐教育”促进了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使得教师有情怀、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教师将这种温暖的能量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自信、自立、自主、自强。学校逐步形成了人文、民主、和谐、活力的管理文化,成为了师生的精神家园。

2.做行动的示范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多年来,我们在为人和工作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用精湛的业务树立自我,做教师的标杆,努力塑造有人格魅力、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的领导集体。为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我们凡是要求教师做好的事情自己先做好。每天早晨,我们早早来到学校,一句句热情洋溢的问候温暖着每一位教师。

锦华小学一直用“温和的目光、赞赏的微笑、满意的点头、个性化的评价”情暖校园。靠制度管事,靠情感融心。强化为民意识,淡化管理,走向服务,把教师满意作为班子和谐治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心中有教师,时刻维护教师利益、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通过维护教师利益,在和谐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落实,在落实中求发展。无论工作多急,解决问题多难,矛盾多棘手,领导班子都会在和谐理念中寻求支点,在融洽感情中越过困境。如今在锦华团队里,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干群关系融洽,团队意识不断增强。

(二)关注思想动态,做教师的知己

1.给教师以心灵抚慰

教师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我们十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我们选用国际领先的肌动学理论课程——基础健脑操和NLP应用心理学技巧,为教师做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培训。学校还邀请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开设教师团队心理辅导课,帮助教师学习应用心理学“健脑操”。

我们注重在细节上关心教师,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我们将99位教师的名字全部编成了嵌名诗句,在诗中写出教师的性格特征并用漂亮的卡纸誊好发给教师。当他们拿到心意满满的嵌名诗时,能够感受到小小的文字中凝聚着学校满满的爱。

若想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立己達人,以身示教。为此,学校开展“教师自画像”活动,提升教师的自我知觉,引导教师畅想未来、找准定位,让教师能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设计自我,进而发展自我。鼓励教师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增强不断革新的勇气和追求超我的实际行动。

2.营造倾听的氛围

善于倾听,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教育和管理艺术。教师期待着被学校领导关注和重视,心中的困扰、苦闷乃至不满也需要倾诉和排解。只有倾听,才能知道教师需要什么帮助。为此,每学期我们都会有针对性地与教师谈话,也鼓励教师主动找我们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耐心地倾听、疏导,及时有效地疏通教师的情绪。

对于职业倦怠的教师,我们帮助其分析原因,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对于年轻教师,我们把自己多年从事管理和教学方面宝贵的经验传递给他们,使其尽快成长。彼此坦诚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与碰撞,使教师消除了距离感,感受到了温暖与亲切。通过谈心、学习等途径,能够及时解除教师的疑虑,使他们放下包袱,安心愉快地工作。

二、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突破口,牵动队伍建设整体上台阶

锦华人一直将教育初心、教育的使命铭刻于心。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锦华小学青年教师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0%,学校立足于自身发展和教师成长需求,为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采取了师德、师能双线并行,梯队培养、重在青年的策略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一)做细教学常规训练,为专业发展夯实基础

1.有规可依,打磨培训细节

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经久不衰的工程,如何提高学校对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效率,让每个学年新加入的青年教师能够快速地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实践。2014年,我们精心研制了《锦华小学成长团队培训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作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工作指南,促进青年教师快速进入角色。

我们以活页的形式,不断充实《手册》内容,把学校的常规工作要求、班主任工作方法培训内容、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学科达标点方法与策略等内容全部收入其中。每年假期会把上一学期的培训内容补充进目录、纳入手册。

2.因材施训,拓展多种路径

操作中,我们心有路径,狠抓常规,训练“前移”。为使新上岗教师开启教师生涯崭新的开端,给学生以良好的“首因效应”,学校把教育教学常规训练“前移”。新入职教师报到当天,学校下发《手册》,由教导处先行培训,给青年教师时间内化了解,学习记忆。开学前统一到校笔答测试(作息时间、一日常规、学科教学模式),没有过关的教师进行二次达标,直至全部过关,不让一个新入职教师掉队。开学第一天,新入职教师就能够把握好时间点和提前量,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学校鼓励教师从业务、班主任、生活方面提出自己的困惑,各部门针对教师的困惑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我们整合校内资源和校外优势培训资源,组建培训团队,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指导青年教师。青年成长团队的培养工作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主导,以示范与面授的方式进行,在思想上和业务上达到知行统一。

(二)引内力与借外力结合,增强青年教师素养

1.能者为师,“雁阵”前行

我校力求细化师徒接对子方式,明确职责,细化要求,跟踪到位。师傅要努力带“师能”——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徒弟要每课提前两天主动向师傅说课,师傅应对徒弟悉心指导,特别是重难点把握、研究专题的落实等。师徒积极讨论课堂得失,及时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共同进步。

我们打破传统思维,在师徒配对上,突破年龄、教龄的限制,能者为师,大胆启用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做师傅、当组长、任中层。对于青年教师中的先进,学校尽可能给予他们历练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热量,并通过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引领身边人。

2.专家引领,外力助推

学校的专业研究力量是有限的,为了更快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借外力为青年教师“补血”。我们聚焦问题,借用专业研究人员的力量。学校与本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深入沟通,共同设计针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训活动。我们邀请教师进修学校的全学科教研员,聚焦问题,进行点对点跟踪培训,“说课—答辩—反思—上课—再反思”,助力教师成长。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还采用私人订制设计方案。整理出《青年教师需求表》,按菜单服务,按需导行。我校经常邀请教育专家到校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当堂作课,专家即时点评,校长组织教师座谈,作课教师及时反思,磨课之后二次备课,再次上课。

三、建设七彩文化校园,促进特色不断积淀

(一)落实过程细节,夯实校本课程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了和谐教育理念下“和乐课堂三四N教学模式”,即课堂理念“三体现”、教学过程“四融入”、教学模式“N环节”。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课堂的温度“热”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学校以省级课题“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统领,用心开发校本课程,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我们整合身边资源,按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了人文素养类、社会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艺术素养类共41门不同的校本课程,打造多个精品特色项目。与此同时,结合《体育“2+1”手册》,开设快乐足球、中华武术、跳绳、乒乓球、健身操等身心健康类运动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实现了互补,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以折纸校本课程为例,它是我校在继承传统折纸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发展,深受师生喜爱。全校的折纸必修课安排在每周三第五节课,现已坚持了16年。这项活动让学生在指尖的灵动中体会着平面和立体的转变,在内容设计和色彩搭配中脑洞大开。折纸与故事相结合,将单纯的手工技艺注入画面与情感。全校学生在教室里观看大屏幕中演示的同时,动手实践,教师随机指导,这样既能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摒弃“一刀切”。如今,折纸已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曾多次参加各级展示。

2015年,为了推进教育部和文化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在全市有选择性地建立几所“非遗传习所”,锦华小学有幸参与其中。2015年末,市非遗中心授予我校“辽南皮影戏传承基地”的殊荣。就此,锦华小学正式开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民俗文化传承模式。

我们从一个综合性精品社团做起,扎实推进,半年时间完成了“剧本创作—皮影道具创作—影戏表演—文创产品开发”的短期目标,然后以点带面,逐步面向全体,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皮影活动完成了学生对这项古老艺术从陌生到了解到熟悉的过程,真正让每个学生享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初衷。

如今,皮影之花在锦华小学生根发芽。由学生自导自演的皮影戏《大灰狼》《有温度的礼物》《西游记》深受师生喜爱;皮影舞《戏源》已登上央视的大舞台;千人皮影集体舞区内获奖,壯观夺目;皮影纹样设计大赛、人物组装大赛历历在目,深受家长好评。

(二)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师生读书习惯

为全方位营造书香校园,学校四个楼层分为“家园、书园、学园、乐园”四个主题区,每个区都体现学校的教育思想。我们努力打造了具有“传承教育”的特色校园文化,别致的环境文化中蕴含着无声的教育如涓涓细流润泽学生的心田。

学校以“做幸福读书人”系列阅读活动为载体,催发师生纯洁内心的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通过建立校园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库等“三级书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开展“好书推荐”“读书记展示”“摘星之旅”阅读成长手册等相关活动,分享读书感悟,推荐好书好文;通过“早诵、午读、晚省”三步阅读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每天早晨的诗韵健身操,每天中午的20分钟读课外书,每天晚上和家人分享阅读,摘记所获,在引导中学会读书,在晚省中学会成长,在分享中感悟幸福。每月一次“图书置换大集”,不但让学生的闲置图书得到有效利用,更能帮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读书伙伴;“作家进校园”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心目中的名作家,为学生阅读生活增添无穷的动力。

传承文化精髓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2018年,学校为落实区教育局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结合对大美育观的深入思考,开展了全员参与的“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九个一”系列活动。本着红色认知与实践并重和全员参与的原则,活动一经推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红色基因带来的启示,增强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这也是锦华人的教育情怀。

(三)加强家校协同,凝聚教育合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几年来,锦华小学致力于家校共育的研究和实践。彼此建立信任,形成教育共同体。

学校建立闭环管理,推动学校的文化节、运动会、元旦联欢、大队会、读书会、教学会等各类活动面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活动的设计、布置、组织再到总结反馈各个环节,陪伴孩子体会童年的快乐,为他们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家长从中体会到老师一天的辛苦付出,体会学校为了孩子终身发展,在用情认真办学,这样的举措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用实际行动慢慢赢得家长的信任。

学校每年会根据当年家校共育工作中存在的现象及问题,面向家长开展调查问卷。校长亲自阅读每一份问卷,对于问卷中的问题,需要单独谈话的,校长亲自谈话并给予可操作性的方法指导;需要学校整改的,领导团队研究并设计方案、立即整改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家长感受到学校在认真办学,自然就增强了对学校的信任度,形成良性循环。

家校共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学校每周至少一次的班主任分层培训、每天的一年级班主任影子跟踪培训,教会老师有效的沟通方式以及怎样跟家长相处。我们秉承着和谐共赢的目标思维方式,用“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妥善理性地处理问题。

走进锦华小学,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国韵书香,印象深刻的是宽容谦逊、文明儒雅的师生团队,感人至深的是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相信,锦华人会永葆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新生态和谐教育体系,为办好百姓家门口满意的学校而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锦华青年教师学校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My Favourite Pet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善报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爸爸救我!我的校园“连环贷”5万惊变100万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