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悦读

2020-08-13 07:14王娟娟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悦读阅读核心素养

王娟娟

【摘 要】因小学地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担心学生理解不了,消化不了,容易出现直接告知学生,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道理,表达什么情感等。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被动,甚至填鸭式地接受,可是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开展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  阅读  悦读  核心素养

核心素養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⑴课改环境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基于核心素养下老师的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语文课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从而刺激视觉感官,对陌生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主动探索世界;从绘本走向经典文学作品,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因此,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着力培养阅读的兴趣,达到由阅读到悦读的升华。那么我们可以怎样优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改变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灌输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纪律保持安静,会减少学生的参与,自己拿着教案滔滔不绝,从而有效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进度。又或者是低段孩子年龄特征,理解力有限,对学生引导缺少经验或是耐性,直接告诉学生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大降低,语文综合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忽视语言表达,偏重阅读理解。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能力外,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锻炼语言的应用与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会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这样就会使语文阅读教学和语言表达训练脱节,学生难以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形成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语文教学偏离方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改变阅读教学方法

由以前的单篇阅读变为多篇或者开展整本书阅读,组织学生开展分享交流。对于学生来说,受到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影响,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中、低段的学生,我们可以开展群文阅读,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对于高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进行整本书阅读。我们以中、低段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我们要确定阅读的目的,比如:题材、体裁、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等。然后开展自主阅读,提供阅读任务,强调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做到“读中思,思中寻”。接着是交流分享,可以是生生对话或者是师生对话的形式。再是集体建构,通过分析、整理、发现规律、形成共识来完成。最后是自我检测,这一环节就是拓展延伸,学以致用,阅读目的的最终体现。这样的教学才能完成阅读的量变,由量变到质变,才能达到从阅读到悦读的目的。

三、改变阅读结果呈现

以前的阅读结果不是写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学生一开始还能认真笔记和书写感受,可坚持不了多久便开始应付了事。因此我们可以巧妙设计阅读结果呈现环节,激起学生的胜负欲和展示欲。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一方面交流阅读经验,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互换阅读感受,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经验分享会,说一说自己阅读的体会。这样就可以在互相交流中,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还可以介绍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引起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的导读任务,来设计思维导图,梳理组合了解到的重要内容,呈现自己的理解。又或者可以改变以前的读后感,根据相关情节,制作该人物的档案袋,可以包括人物出身、人物事迹、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经典片段等。

结语

综上所述,将阅读教学的主人翁身份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低段开始就爱上阅读,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实现真正的悦读,达到提升语文要素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悦读阅读核心素养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