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策略

2020-08-13 16:03郭扬贵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郭扬贵

【摘 要】当前,对于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研究来讲,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情境教学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讲,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呢?带着这一想法,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出发,探索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三要素;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一、情境教学对教师因素的影响

1.情境教学可以督促教师专业成长

情境教学的开展并不是在教师发展的任一阶段都能顺利进行的。它需要教师认知结构中的陈述性知识不断条理化,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不断自动化,即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另外动作技能也不再需要太多的意识参与,即实现自身教学行为的自动化和程式化;同时非认知因素也渐趋稳定,能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重新整合自己的认知结构,即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化。在以上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教师的注意空间才能尽可能释放、课堂感知的敏感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才能更有追求,教学过程的情境化设计才能得心应手。因此,要开展满足学生素养发展需求的情境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努力跨越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实现自我专业素养的快速成长。

2.情境教学可以引领教师关注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生产、生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感知体验越来越丰富,为课堂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也对教师的生活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植物代谢的专题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种子处理(温水浸泡与酶、细胞呼吸)、科学施肥(矿质元素与物质转运)、播种规格(合理密植与光合作用)、种植方式(间种、套种与光能利用率)、田间管理(除草与植物激素)等生产实践技术及其相关原理,才能有效串联起课堂教学情境[3]。再如,教師关注全面二胎及优生优育政策,可以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创设真实情境;关注中国克隆猴的研究进展,可以为克隆技术和胚胎工程等内容创设典型情境;关注《我不是药神》等文艺作品可以为细胞分化与癌变创设热点情境。由此可见,教师不可能脱离生活来创设情境,关注生活是情境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情境教学对学生因素的影响

1. 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努力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趣味性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被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所吸引,他就会开始一步步走向情境世界,去思考、去发现、去探寻。只有学生沉浸到了情境世界,学习兴趣的激发才能转移到问题本身的思考魅力上来,也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例如,在进行染色体畸变和多倍体育种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利用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创设趣味情境,提出问题:“无籽西瓜之所以无籽,原因在于它是三倍体;水仙只开花不结果,也因为它是三倍体。那么为什么同是三倍体,西瓜能结果,而水仙却不能结果呢?” 这个情境源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但又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首先要对两个物种进行比较,发现其共同点是“三倍体”,接着还要进行激烈的思辨,找到“一个物种结了无籽的果实,另一个物种却不结果”的原因。如果学生战胜了这个挑战,知道无籽西瓜栽培中需要用二倍体的成熟花粉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事实,不仅找到了回答问题的答案,无疑还会对染色体变异的知识有更深地理解。同时,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自主探究、科学思辨,有效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学以致用的成功经验,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大概念

生物学知识点繁杂而零散,学生若想对大量事实和现象进行独立记忆难度很大。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要聚焦大概念,即那些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又要对事实和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和知识框架,从而形成大概念。在课堂中开展以情境为主线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以上要求。

三、情境教学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1.情境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更易理解

虽然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具有极其丰富而生动的实际内容,但表征它的生物术语却是抽象和简约的。如果学生在学习时不能透过生物术语、科学思维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那么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或符号对学生来讲就是毫无意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能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 所以,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教学内容的传达才更容易、更具效率。

另外,教学情境的创建并非空中楼阁,往往要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社会体验等。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学生的既往知识体系,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在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中完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整合。因为有情境搭建的桥梁,即使是新授内容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2.情境教学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重构

在复习类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如果教师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重构,依然按新授课的顺序对知识点进行炒冷饭,学生就很难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了。利用情境教学,将相关内容镶嵌进情境进行专题复习,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对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都极具促进作用。教师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更加坚定地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也便会更具智慧地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学生素养养成的课堂教学情境,为课程改革的深化推广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于海波,孟照辉.论优秀物理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10):13-14.

[2]陈友芳.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9):4-6.

[3]徐双飞.例谈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中的情境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2 (08):21-22.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