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8-13 17:59詹绪琴
写真地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互动发展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詹绪琴

摘 要: 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挖掘、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尤为重要。应当借助公共文化的力量全面提高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影响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资源、人力与物力支持。正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形态、产品属性、经济效益之间联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3-0268-01

本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性质、内容、方法,探讨非遗工作与公共文化同步进行的可行性与具体策略。充分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文化运行同步的优势,找出两者相互整合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简明指出两者协调發展的策略,通过公共文化促进非遣保护蓬勃发展。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公共文化的内涵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借助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的具有民族性、民间性、艺术性、实用性的且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它主要由传统技艺、活动仪式、表演、知识体系和工艺品的形式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民族的共同情感,寄托了民族的理想,展示了民族的艺术追求。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对当代人民群众起到情感与艺术熏陶的作用。

1.2 公共文化。公共文化也可以理解为向社会大人提供的文化服务,这种服务的主体是国家,主要由国家设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论方面的需求,强调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资源供给,优化服务制度,提供多种政策支持为主要途径[1]。公共文化服务以弘扬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目标,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演出、展览、辅导、培训为主要工作方式,强调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引领社会新风尚,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层次水平,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为主要宗旨。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问题

2.1 保护传承能力不足。我国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任务量巨大,资金的缺口量大,仅靠国家的财政拨款不足以达到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而且,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支持不足,地方参与参差不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工作任务重和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前一些地方缺乏专职的保护非遗工作机构,对非遗项目的挖掘与保护传承力度不足,缺少必要的非遗项目展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低,社会各界未能全面参与相关活动。

2.2 传承方式单一。目前非遗项目过多的依靠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以往师传徒、父传子、传内不传外的方式不利于达到深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目标。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不利于扩大非遗项目的社会影响力[2]。许多的非遗项目面临着保护工作后继无人的窘境。非遗保护的传承方式单一,信息化的非遗保护方式应用不足,非遗保护缺少合理的规划,在抢救性保护与资金开发时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社会公益服务力量未能给予保护非遗资源足够支持,影响非遗保护传承的质量。

3 借助公共文化服务非遗工作的途径

3.1 优化顶层设计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的协调发展建设,还要具有一个总体性的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了提高全社会的影响力,实现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标,还要构建非遗工作与公共文化工作同步进行的发展规划。首先,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群众文化建设同步的目标,注重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的大背景下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内容,积极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达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目标。其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全面科学的统筹布局,强调通过创新性的公共文化活动的样式来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形式,注重基于日渐完善的公共文化工作体系达到辅助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目标。例如,基于公共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类企业或者有丰富传统技艺能力的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第三,基于公共文化部门掌握的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资源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蓬勃开展,运用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公共文化建设工作。

3.2 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当前不少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合署办公,这从根本上体现了两者服务对象、工作方式、人员配置方面具有统一性的特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协调统一起来,构建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体系,有助于加快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出率,同时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成本[3]。尤其是公共文化馆大力开发数字化展示平台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同一步平台实现数字非遣资源的充分展示,达到了提升非遗项目影响力,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提供强有力人力资源支持,借助公共文化部门组建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推动非遗项目展示展演的顺利进行。

3.3 发挥公共文化平台做用。目前以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依托的数字化公共文化平台发展迅猛,数字化的公共文化平台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借助公共文化的平台宣传展示非遗项目,基于公共文化平台促进全社会进一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应当借助公共文化平台倡导广大市民个性化的选择文化活动与消费方式,并且大力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凝聚非遗传承力量的效果。例如,通过公共文化平台大力宣传非遗戏剧、表演、曲艺项目的演出信息,组织公共文化活动群体自愿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宣传与普及活动,允许盈利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到公共文化演出活动的现场,形成从免费到付费的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展示空间,从而通过公共文化的服务平台达到深层次推动非遗发展目标。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成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公共文化的渠道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借助公共文化传播推广的途径有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主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建设应当同上海进行,通过公共文化活动、辅导、培训、数字化建设的渠道大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实现非遗学术研究与公共文化部门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 高丙中. 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 文艺研究, 2008(02):79-85.

[2] 刘宸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族博览.2015(07):64-65.

[3] 崔晗. 公共文化服务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D]. 2019.

猜你喜欢
互动发展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